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逾萬共軍無人載具將「蜂群」進犯? 陸媒稱「這技術」準備部署

TVBS

更新於 03月21日14:27 • 發布於 03月21日13:34 • 葉郁甫 何佳陽,羅士朋
圖/翻攝自 CCTV
圖/翻攝自 CCTV

中共的無人戰力,在龐大市場和穩定供應鏈的支撐下,發展更為可觀。消息更指出,隨著軍用5G技術也逐漸成熟,將能同時指揮一萬架以上的軍用機器人或各種無人載具,實現群攻戰術。儘管專家們對中共的說法持保留態度,我國的無人機發展,和應對威脅的能力,仍再次面對現實的檢驗。

圖/翻攝自 CCTV
圖/翻攝自 CCTV

歪頭趴下,再往前跳躍,軍用機器狗的動作擬真度,目的當然不是討好主人。

解放軍士兵:「機器狗前出偵查。」

背著步槍挺進狀況不明的限制空間,替部隊先行偵查,或是開火還擊,再再顯示各型無人機,不過是中共在相關技術領域的應用起手式。

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你攻勢作戰,勢必上會有載具上的需求,遠距離的奔襲上,如果說在任務執行的同時,你可以免除掉身上,尤其是我們講單兵個人的裝備,能夠減少一公斤,那相對的對於單兵的持久作戰來講,是有幫助的。」

按照解放軍需求和研發單位的規劃,能行動於多地形的機器狼群,用途不僅是背負彈藥輜重。

國防院中共政軍所副研究員舒孝煌:「那它如果說它能夠自動的,就像那個人養的寵物一樣,它能夠自動跟在士兵旁邊動作,然後人不需要去操控它,那藉由這個AI的技術,然後加上它的這個避障技術,其實它可以執行更多的任務。」

結合AI用於群攻,就算"只有"幾十隻機器狼,也足以在遭遇戰當中先聲奪人,概念應用於空中,中國大陸的技術基礎又更雄厚。

10噸級九天無人機,之所以在珠海航展嶄露頭角,除了可觀的載彈量,各界普遍相信這款載具的真正作用,是施放大量無人機投入作戰,實現「蜂群戰術」。

國防院中共政軍所副研究員舒孝煌:「它宣傳說它就在這個無人系統上面,裝置武器,可以達成這種群攻這樣子的任務,然後這個藉由AI或是軍用5G技術等等,可以讓它達成一個這樣子協調的效果。」

近期中國大陸媒體「南華早報」聲稱,解放軍研究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全球首個足以克服地障的軍用5G系統,能在半徑三公里內,同時連結1萬架以上的軍用無人載具,更做好準備投入實戰部署,不過我國專家看法保留。

台灣防禦協會理事長陳彥廷:「軍用跟民用的差別,其實大概只差在,軍用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然後更高的抗干擾性,其實以5G的頻段來講,光以頻寬跟頻段來講,你要控制大量的無人機是絕對辦得到的,但問題在於5G有一個物理上的限制,就是它的通訊距離相對來講相對短,它的範圍就是3公里半,3公里半的這個所謂的蜂群,在台海戰場上有什麼樣的用途。」

圖/翻攝自 CCTV

如果中共,想藉此輾壓國軍防衛能量,得先克服沒成功登陸作戰,沒有地面基地台的狀況下,還能維持訊號,而蜂群作戰也遠比大型活動群飛表演,要求更嚴苛。

台灣防禦協會理事長陳彥廷:「你必須每一架它的無人機或無人載具,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說它會成為一個,蜂群式的思考網絡,那它會針對它進到戰區,然後它會針對不同目標進行任務排程,去做自主的這些攻擊,可是目前我們看到,似乎還沒有這樣的狀況。」

國防院中共政軍所副研究員舒孝煌:「你如果說是一萬個機器狗,你可能至少要多一些備用的電池,可能兩萬到三萬套,那誰去負責去背負這些東西,它要的是它的數量大跟便宜,你增加它的防護效果,你就會增加它的使用和操作成本,那還不如就不要裝,就乾脆讓它消耗掉算了,現在其實無人系統大概都是這樣,都是被認為說是革新,但是它不是革命。」

技術現實面,固然讓中共的野心難以立刻實現,但是中國大陸長年累積的完整供應鏈,和單一國家難及的內需市場,研發資本依然可觀。

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因為台灣的晶片雖然強,但是因為無人載具的需求,它一次的量不可能很大,所以這個對台灣無人載具發展的困境,其實是存在的。」

圖/翻攝自 CCTV

台灣防禦協會理事長陳彥廷:「你為了要達到這些無人機的群控,一定要所謂的邊緣運算,一定要有雲端運算,雲端運算的裝置跟相關演算法,其實正是台灣的強項,(無人載具)它其實很多是民用轉軍用,它並不單單是為了軍用所研發的,開放了(市場)之後自然會有,相關的這些廠商投入,像我們原本有的這些技術潛力,就可以被爆發出來。」

除了軍方持續投入大量心力,國內無人機產業政策,是趕搭熱潮搶賺一波,或是視野放遠走向長年大計,在國家安全整體考量下,也是時候好好盤整。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北京機器犬上路執勤 電眼辨識「異常行為」

機器狗出勤! 深港馬拉松 科技助力「跨境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