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為什麼孩子墜樓事件頻傳?資深輔導老師: 別等到生命殞落的那刻,才明白原來孩子早已過載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4年04月29日01:39 • 羅丰苓

看見小白兔的痛─不要因為我乖,就逼我

國內青少年暨自傷、自殺情形逐年攀升。而青少年也常是選擇讓「父母措手不及」、「旁人難以覺察」的方式永久的離開。多年與自傷及自殺念頭青少年的實務工作經驗,分享幾點看見。

一、不讓父母知道是「怕爸爸媽媽擔心」,大多數「不是真正的原因」

遇過不少心裡難受或是遭受不公平對待的孩子,在聽了孩子的難受及遭遇後,常會問孩子:「爸爸媽媽,知道嗎?」。很多時候,孩子是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如果再細問沒有讓爸爸媽媽知情的原因,大概百分之九十都會回答「怕爸爸媽媽擔心」。但在晤談過程+,其實多可以發現,孩子口中所說的「怕爸爸媽媽擔心」大多數「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怕爸爸媽媽擔心」後,父母或「大驚小怪、拼命追問」,反而讓孩子心累;又或者父母反應激動,一副要衝去學校,找老師、同學甚至去找同學的爸媽理論的樣子。

但是,繼續面對老師、同學的仍舊是孩子自己,不是爸爸媽媽;感到為難與尷尬的仍舊是孩子。何況,很多時侯事情的發生並不是誰對誰錯,可能孩子本身也有錯在先。因此,孩子寧可自己獨自承受難過與痛苦,最後成了「孩子難以承受的重量,壓垮孩子」。

二、大部份孩子都有「說」的需要,需要一雙傾聽的耳朵

大部份上學的孩子,都有「說」的需要。學校是孩子們的主要生活的場所,在學校度過八、九個小時,學校環境不止要求要學習知識,也會有各種人際關係磨合等大小衝突而產生各種壓力,需要適當的情緒宣洩與支持性的環境,讓孩子能感安全地分享經歷和情感。

如果父母能保持冷靜與傾聽的能力,並在發現孩子可能有所顧慮不敢表達時,可以「安心保證」,幫助孩子說出不敢說的心事。「安心保證」內容如下:
我(父母)只是想知道發生什麼事;只是想知道你內心的感受;只是想陪伴與一起面對;但我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傷害你」。

所以我絕對不會衝動的到學校找同學理論,因為我知道,這樣做只會讓你更擔心害怕,因為你還是得面對這些欺負你的人。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如何做可以讓你好過一些。

讓孩子放心說、願意說、勇敢說,才有機會幫助遭受困難的孩子。

三、和緩的迫使,沒有盡頭的漫漫長路

在講求人身權益的現代,確實在教養上比較少遇到打罵的父母,但是並不代表「父母的逼迫」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和緩、看不見但是時間更長、更不容易擺脫與求助的壓迫」。

常聽父母說,「我沒有打、沒有罵孩子,也沒有要求孩子成績要考多好…」覺得自己沒有打罵孩子,就等同沒有給孩子壓力。而父母的堅持是,「我只是要求孩子的學習態度、對待考試的態度、寫作業的態度甚至是考不好後的態度…」,要求「過程」重於「結果」、要求「態度」重於「成績」。這也經常是許多親子教養的教導。

然而,一切親子相處的過程是如此的和緩,沒有「成績不好瞬間轟轟烈烈的打罵」,但在「沒有客觀標準的學習態度要求」之下,其實有時更像是「一條一條慢慢抽打的鞭子」,孩子永遠達不到父母眼中的「完美的學習態度」,時時刻刻像被鞭策的牛得一直往前走,不知何時才是盡頭。

晤談間,細問孩子,父母如何界定學習態度好不好?孩子大多回答:「成績好,父母就不會說什麼;但如果成績不夠好,就會開始碎唸就是學習態度不好」。父母確實不會直指成績,但那是父母自以為只是重視學習態度,卻可能沒有覺察自己其實把成績結果當成評判學習態度良窳的依據。

遇見幾個順服用功的孩子,在父母這種無形又漫長的逼迫下,有些孩子在國二就提到不參加畢業旅行、周末日不出去玩…放棄所有娛樂與休閒,只想讓父母認為「學習態度良好」,以避免以成績的結果來評定學習態度。

這些孩子的心累、緊繃、壓力,其實並不會比成績不理想被打被罵的孩子輕省些,沒有客觀的要求,完全依父母的主觀認定,就像是沒有山頭的高山,永遠無法攻頂,只能一直往上爬一直往上爬.,直到筋疲力竭。

四、看見小白兔的痛─不要因為我乖,就逼我

資優學生,也常是自傷自殺的高風險群的孩子。而有不少資賦優異的孩子,不止是學業優異,且個性順服溫和,這反而常會出現下列的教養情境。

因為孩子本身的乖巧和順從,加上屢屢表現良好,常會讓父母以為「孩子可以承受更多壓力或負擔的錯覺」,父母無意間也會提高期望,對孩子有更多的要求;然後孩子又得承受更多的壓力等惡性循環。直到生命殞落的那刻,才明白原來孩子早已過載。
大多數父母有意無意的作為,都是出自於對子女的關心和愛。孩子也明白父母的愛,所以也自覺必須不斷地滿足父母的期望。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內心可能會非常掙扎,想要滿足父母的期望,又同時得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達不到期望的恐懼。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心上的肉,希望孩子能夠脫穎而出並以孩子為榮。然而,在盼望子女成龍成鳳的養育路上,或許能提醒自己,對於像是永遠學習不倦、表現出色的孩子,其實也需要喘息,也定有難處需要被傾聽與理解。而除了期望子女成為父母的驕傲,也能支持孩子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讓父母的愛,不僅是推動孩子前進的力量,也是孩子在疲累時得以依靠停歇的港灣。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黃晨宇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