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肌少症」警訊!40歲後肌肉開始流失 腿太細要注意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更新於 09月05日07:10 • 發布於 09月05日07:10 • Yahoo奇摩新聞

纖細美腿藏危「肌」警訊!統計顯示,「肌少症」會增加老人死亡率達2.34倍。醫師指出,人的肌肉質量約從40歲開始,平均每10年會流失8%,70歲後的流失率增為兩倍,而台灣有高達八成的高齡者,罹患肌少症而不自知;建議民眾自我檢測,以小腿圍判斷風險,若男性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要當心。

「肌少症」顧名思義就是肌肉量隨老化而漸進式流失,造成肌肉減少與功能喪失。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簡子軒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千萬不要以為老了才要擔心,人的肌肉質量約從40歲開始,平均每10年會流失8%,70歲後的流失率增為兩倍,又以大腿肌肉的流失,最為迅速。

簡子軒表示,台灣65歲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約為6.8%,意指有將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其中80歲以上男性的罹患率更高達30%,卻有八成患者不知道自己罹患肌少症。

肌少症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失能,患者慢慢會出現無力疲倦、步行困難、跌倒頻率提高等症狀,隨肌肉質量減少、代謝變慢,發生肥胖或三高等代謝症候群及併發症,也會因為骨密度的減少,而容易骨折。

台灣預計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簡子軒強調,肌少症除了影響身體功能及生活品質,台灣統計更顯示,肌少症會增加老人死亡率達2.34倍。

簡子軒提供數個方式,民眾可在家自我判斷是否陷危「肌」,包括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將小腿最粗的地方圈起來,若手指能夠完全圈住小腿,就可能有肌肉量不夠的問題;以量尺測量,女性小腿最粗的地方小於33公分、男性小於34公分,就可能是肌肉量不足的警訊。

肌少症目前無特定藥物可治療,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持續保持肌力訓練,是預防肌少症的不二法門。簡子軒說,人體必須補充蛋白質才能合成肌肉,但許多老人家認為年紀大了飲食應更加清淡,很多肉類都不吃,有人因為吃素,連蛋都不吃,導致營養不均衡,肌肉流失也愈來愈快。

(責任主編:莊儱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