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竹筍產季,此刻本是烏殼綠竹筍量最多最好吃之時,無奈凱米颱風肆虐,風雨無情,狂風吹斷樹枝、把竹叢連根拔起。暴雨讓溪水暴漲,許多筍林分布溪流兩岸,成為受災第一線,洪水漫過兩岸留下泥沙覆蓋筍林,農友認為復原時間至少要一到兩個月。
截至今(31)日早上 11 時,全台竹筍通報受害面積已達 1973 公頃,損失近 9500 萬元,成為目前受損程度最高的蔬菜。
台南白河果菜生產合作社監事主席張國楨表示,以他多年經驗,這次颱風農業損失絕對不止數十億元,以竹筍為例,作物本身損失加上作物減收,農場及設施復原,還有作物本身延遲性的減產,這些災損會持續到明年,整個台灣農業損失更可能高達百億元。
嘉義大林:狂風掃落竹葉,竹叢連根拔起
大林筍農林勝瑋夫婦從天未亮就進入筍林整理復原,兩人頂著烈日在筍園復原田區,等到記者來訪時,剛剛工作告一段落,正在整理搶收完的竹筍,面對記者,只能勉強擠出一絲氣力說:「這次風災真的超級嚴重。」
嘉義大林鎮竹筍面積 800 公頃,年產量三萬噸,是嘉義最大產區。筍農林勝瑋成立「嘉義縣友善諸羅樹蛙蔬果生產合作社」,結合保育理念,推動友善諸羅樹蛙的筍林管理。然而這次凱米風災發生在竹筍產季,可能整年度的收成都會受到影響而減產,衝擊竹筍整體產業。
林勝瑋解釋,首先是強風把許多竹子母株攔腰折斷,也把大部分樹葉吹落,雖然還有殘葉,但竹枝內部結構已被狂風折斷,無法輸送養分,導致竹葉呈現慘白顏色、奄奄一息。
林勝瑋說,沒有葉子行光合作用,竹子就無法生長也沒辦法提供養分,即便根部長出竹筍,品質也不好。他說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竹葉才能重新生長、恢復供應養分。
強風還把竹子像鐘擺一樣強烈搖晃,強大力量甚至將竹叢連根拔起,而輕微一些也會造成根部與土壤鬆脫,這種情況下竹子會變得非常脆弱,不敢把僅存養分用來生產竹筍。
豪雨成災,溪水暴漲夾帶泥沙漫過筍田
諸羅樹蛙合作社經理吳勇成表示,大林筍田有許多位於溪流兩岸,這次颱風豪雨造成溪水暴漲,把上游大量泥沙都沖進筍田裡。許多筍農連日來都在趕忙清理筍田,一方面搶收筍子。
吳勇成帶領記者到橋上觀察,三疊溪河水暴漲,兩岸筍田全部被大水漫淹,景象十分慘烈,竹叢根部原本稍微高於土壤,竹叢根部會用黑布覆蓋會用黑布遮蔽竹筍避免曬太陽,才能讓竹筍變得更鮮嫩好美觀也好吃。
現在經過洪水漫淹之後,含水泥沙都把黑布覆蓋過去,重量會讓竹筍無法順利發育,一旦出太陽,黑布底下竹筍浸泡泥濘中容易蒸熟,就會變成瑕疵品。
竹林東倒西歪,覆蓋竹筍黑布沉重難作業
這幾天筍農都在加緊清理筍田泥沙,搶收殘存竹筍,但是竹幹東倒西歪,連進入筍園都不容易。尤其覆蓋在泥沙下的黑布異常沉重,幾乎要兩個人把黑布拖出來清理,才能搶收。
記者親身走進竹林裡,淹過水的農地泥濘不堪,竹林東倒西歪,加上蚊子孳生快速,筍農悶聲整理筍田,苦不堪言。
竹林外觀恢復快,但筍園恢復元氣要數個月
吳勇成說,目前竹筍全品項都有納入災損救助,農友正在利用統登錄受災資料,現在田裡都有少量竹筍可採收,農友一面搶收一面整理恢復田區。
他說,竹林雖然外觀只需要一、兩個月就可恢復綠意,但是竹子的枝幹、樹葉跟根部都受風災豪雨傷害,可能要好幾個月才能讓筍園恢復元氣。
台南白河:竹子落葉嚴重減產至少四成
白河是台南的竹筍大產區,也是本次竹筍災區之一,種植面積達 250 公頃,包括麻竹、烏殼綠及綠竹筍都有。來到白河果菜生產合作社監事主席張國楨與兒子張令騰共同經營、位於急水溪旁的筍園,不只大水漫過土堤,明顯可見滿地落葉,張國楨認為颱風橫掃,減產至少四成。
張令騰表示,颱風淹水除了造成當季減少採收之外,風災吹斷竹幹,也會影響後續採收。因為竹子本身受傷,葉片重新長回來,之後才有可能有竹筍,費時約一兩個月。
但竹筍季節只到 8、9 月就結束,趕得及的話,還能有一次採收,但若後續復原不好,或還有颱風來襲,可能這一季採收都要泡湯,今年產季提前結束。
作物損失加上延遲性減產,農損將持續到明年
張令騰認為,今年颱風的傷害,也會影響明年的產量,因為凱米颱風的水勢浸泡,只要排水夠好還不致受災嚴重,但是由於這次風勢強勁,竹子被劇烈搖晃,根盤已經鬆脫,也會影響到來年的生長。
張國楨表示,以他多年經驗,這次颱風農業損失絕對不止數億,以竹筍為例,作物本身損失加上作物減收,農場及設施復原,還有作物本身延遲性的減產,這些風災受損會持續到明年,因此整個台灣農業可能高達百億以上。
雲林古坑:旱災、颱風先後夾擊,筍農生計再受重創
雲林竹筍產業以古坑鄉為重鎮,古坑鄉公所農經課課長蔡歆雁說明,古坑竹筍包含烏殼綠竹筍、麻竹筍跟孟宗竹筍,許多竹子在強風吹拂下折斷;正採收的麻竹筍也多被泡水,沒有發爛也生長遲滯,災情嚴峻。
蔡歆雁說明,目前古坑竹筍受損面積目前申報 684 公頃,但目前申報僅過四天,加上許多農民是在山區種筍,至今因山路中斷而無法下山申報,實際數據可能更多。
她表示,據鄉公所同仁與農民田調員一起評估,「應有約 800 公頃損害」,並提及去 (2023)年古坑竹筍就因旱災而減產,今年又在產季蒙受颱風蹂躪,筍農生計再受打擊。
強風造成白葉慘狀,養分變少,筍子長不大
古坑鄉公所農經課技士翁健紘與筍農張時濟帶著記者深入古坑光山麻竹園。山路兩側儘是麻竹林,看似安然無恙,但莖幹不尋常彎曲、或被細繩綑牢。
翁健紘解釋,竹子折斷、倒伏會減少養分供給給竹筍,許多筍農都在天氣稍微穩定後就整園,期望儘快復耕、減少竹筍損耗率。
走在山中的麻竹園下,竹子與地上覆滿灰白竹葉,神似「雪覆竹林」的奇景,是颱風傷害竹子的鐵證。
翁健紘指出,正常枯萎的竹葉應呈黃棕色,但颱風產生的強風吹進竹林,造成竹子、竹葉間互相摩擦,就會讓竹葉因損傷、養分減少而變得灰白,最後大量脫落,讓竹子更不易光合作用,竹筍沒有養分,就會生長停滯。
張時濟說明,古坑麻竹主產季為 7 月至 8 月中旬,上半年雨水少,麻竹筍產季延後,「準備收成,就遇上颱風」。麻竹筍收購價較低,筍長至少過膝才有經濟效益,颱風傷害麻竹地上部,竹筍輕則生長趨緩,重則不再生長、小而無用,筍農就只能放棄採收,作為明年長筍的筍母。
筍子變少也多病,清園更費時費工
不少麻竹筍也呈現異常的棕黑色澤,即是因連日泡水,加上颱風走後,古坑天氣經常早上高溫、下雨雷陣雨,被田間暴增的病菌感染所致。
張時濟表示,發病的竹筍不能久留,都必須盡快砍除。田間的竹筍稀少,許多都是要清除的病筍,他對比去年產季,往往要連續採收兩天才能收完麻竹筍,「現在不到四小時就採完好筍了」。
農民:與時間賽跑,沒時間思考收益了
採筍迅速結束,筍農卻不得閒。張時濟說明,滿地落葉、斷裂的竹子、發病的竹筍都是病菌的溫床,不盡快清理、施藥,健康的竹子、竹筍都可能遭殃。
何況近日下午經常下雨,在泥濘的山坡清理竹園艱難也危險,他都趁著早晨與時間賽跑,一邊採收少之又少的筍子、一邊整理筍田,沒時間思考收益。
費心費時的代價,不一定能獲得報酬。張時濟坦言,自己耕作約七分地的筍田,去年遇到旱災,仍有 10 萬元收入;今年採收受颱風攪局,目前收入不到兩萬元,且產季可能因竹筍生產況狀差,依舊在 8 月結束。
面對今年收成慘淡,他未說更多怨言,而繼續勘查園區,安排清園、整田,「先復原(筍田),未來都還有機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