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Apple 蘋果願付新台幣 31億元和解「Siri 偷聽」爭議,並堅稱 Siri 資料從未「行銷」或「出售」!

三嘻行動哇 Yipee!

發布於 01月08日05:32

Apple 蘋果的語音助理 Siri 遭到使用者提出集體訴訟,控訴 Siri 會在無意中啟動後紀錄私人對話,並將內容透露給廣告商及第三方業者,侵害使用者隱私。

為了解決這起訴訟,蘋果公司初步同意以 9,500萬美元、換算約新台幣 31 億元進行和解,但是蘋果重申 Siri 運作完全以使用者隱私為優先,並強調公司沒有行銷或販售 Siri 的資料。

Siri 隱私風波的來龍去脈

這起訴訟可以追溯到 2019 年,蘋果聘請外包人員爆料,他進行 Siri 語音互動的「品質評估」時,曾經在無意間聽到 Siri 因意外啟動錄下使用者的私人對話。

在Siri 錄音的消息爆發後,提出訴訟的原告指出,他們經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錄音,且若提前知曉這一點,他們就不會購買 iPhone。然而,一開始的訴訟缺乏證據,所以遭到法官駁回。而後,再次提起訴訟時,原告控訴蘋果將 Siri 蒐集的資料用於定向廣告。

當年蘋果公司曾回應,每日 Siri 啟動只有不到 1% 會進行品質評估,且錄音僅幾秒鐘,也不會與使用者的 Apple ID 連結。

隨後,蘋果也透過官方新聞稿宣布修改 Siri 隱私保護政策,最大的變化是,在預設情況下,蘋果不再保留 Siri 互動的錄音。使用者可以在設定中,開啟同意讓 Siri 取得資料來協助改進,而且只有蘋果員工才能聆聽 Siri 互動過程的音訊樣本。

蘋果更進一步澄清說明:

  • Siri 的紀錄內容會被匿名化處理,不與 Apple ID 或其他個人資料連結。
  • Siri 聽寫紀錄與隨機識別碼的關聯時限最長為六個月。
  • 某些 Siri 的要求會盡可能在裝置上完成資料處理作業,例如讀取未讀訊息的功能,無需上傳至伺服器。

9,500 萬美元和解,蘋果強調沒有行銷與販售 Siri 的資料

經過多年纏訟,蘋果在 2025 年初決定以 9,500 萬美元、換算約新台幣 31 億元進行和解。

雖然蘋果願意付費和解,但是蘋果官方發表聲明強調,Siri 從一開始就以保護用戶隱私為設計核心。Siri 的資料從未被用於行銷,也從未出售給任何人。選擇和解,是為了避免進一步的訴訟,並希望擺脫在 2019 年就已經解決的第三方品質評估流程的問題。

此外,蘋果也強調使用者可以自行開啟 iPhone、iPad 的「設定」,檢視並刪除「Siri 與聽寫記錄」,進一步掌控個人資料。

▶ 延伸閱讀

圖片及資料來源:MacRumors、the Guardian、9to5mac、Apple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