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是子女對於父母的責任與擔當,是美德的體現,但愚孝則不是。愚孝意即昧於事理的孝行,如割股醫親之類的行徑。
人要孝順,但不要允許自己愚孝,孝順不是不顧一切、捨棄自身需求去滿足父母所有合理或更甚是不合理的期待與要求。假若為了竭盡全力達成父母的無理需求,不惜犧牲自己與家庭,表面上是孝順,實際上這樣的行為只會對自身或家庭造成無可抹滅的傷害,同時也讓父母無法認知到:其實每個人都是個體,不是透過情緒勒索就能達成期望的工具。
情緒勒索是萬靈丹嗎?
其實造成孩子的愚孝,愚孝者本身算是受害者,因為父母的教育太過「成功」,導致這樣寧可犧牲自己成全父母,也不當不孝子的觀念刻在骨裡,像悟空的金箍般無法解脫。雖說孩子的生命是父母所賜,但共生的時日也是有限的,當孩子長大成人、擁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後,若父母仍過度參與、掌控、想要侵擾孩子對自我生活的主控權,那就會變成控制與威攝,而不是關懷與保護。
這時擁有獨立思想的孩子若想掙脫這樣的掌控,或許還會被父母冠以「不肖子」的名號,任何事情只要不順父母的意願就是傷天害理、就是不孝。倘若從小「孝順慣了」的小孩聽到這樣的稱呼,必定會心有不安,認為是自己做錯了,轉而向父母認錯、重回控制之下。〈延伸閱讀:一位快樂媽媽的定義是什麼?10 個拋開罪惡感、保有自我興趣的成功秘訣〉
百般順從才不是孝順
若要成就自我的心靈健康,必定要保持心智自由,能夠無所受限探索一切感到好奇與有趣的事物。然而若父母以愛為名,要剝奪這些權利,而孩子卻不敢有所反抗,那就是愚孝。唯有自己心靈先健康富足,才能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父母;假如心中有怨懟,就會是不良的雙向關係。親情固然重要,但難道自己心中的想法不需要被尊重嗎?
面對家庭關係,可以珍惜,同時要能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並在親人試圖侵犯分際時,能乾脆地劃清界地並捍衛,因為你生來並不是為了當父母的附屬品。
愚孝就像生病卻沒有病識感,知道父母做些什麼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卻忽略這些心中感受,努力去扮演父母心中的乖小孩角色。希望讓對方開心,是對的,但若對方的開心必定會讓自己感覺不開心,那便是錯的。守好自己的分際,拒絕愚孝,握有自己人生的主控權才能感覺真正活著。
主圖來源:xFrame
copyright by share99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