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嘲熱諷、視而不見、網路霸凌,都是冷暴力!它就在感情、婚姻、家庭、職場、社交關係中,不用把你打得頭破血流也一樣崩潰,甚至身心受創。」寫下《冷暴力》的法國精神科醫師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Marie-France Hirigoyen)主張精神虐待雖不像身體虐待那般明顯,其暴力程度卻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更為普遍。
家人間的親密關係,是愛,也是無形枷鎖
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有時帶來的是愛,也有可能是無形的枷鎖,在成長過程中也不時的被彼此所傷。因為是家人就可以為所欲為嗎?不同理,也不懂得要尊重對方的感受,這是最親近的人之間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明明應該是最有共同語言,卻相處得像陌生人,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及漠不關心等,這樣的傷害是最能擊中人們心中無比脆弱的柔軟地。〈延伸閱讀:你也總是習慣用冷暴力處理事情嗎?別因一時的快感,毀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親密感情〉
「毒親」一詞來自日本,用來形容這對孩子有害的父母或親人。《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是作者菊池真理子的親身經歷,在看起來普通的家庭中,卻藏著無形的傷害。耽溺酒精的爸爸、沉迷宗教的媽媽、嘻皮笑臉的妹妹與視若無睹的自己,在這部「與怪物家人」奮鬥拉扯 30 年的真實漫書中,可以看到不少令人感到矛盾的對話和糾結,像是真理子明明討厭爸爸,卻仍然深深愛著他,這些「怪怪的」情節中,也許在表面上來看是難以被理解的,但在整個脈絡下,卻又覺得好像可以理解了
「傾聽」和「同理」是家人間的必修課題
孩子在家庭冷暴力的環境下成長,可能會內化後開始虐待自己,明知道不是自己的錯,但又在情感上不斷地自責,漸漸地走向自我厭惡,開始扭曲心態,甚至自傷。:
具體的說出自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完全不夾帶個人偏見、價值觀與評斷。
2.感受(Feelings):
也就是當下「真正的感受」,與你的記憶及過去曾經歷的一切無關。
3.需要(Needs):
弄清楚自己內心到底重視的是什麼。
4.提出請求(Requests):
指的是具體告訴對方,希望對方採取的行動。
看起來簡單的步驟,但實際的去運用並不容易,「傾聽」和「同理」是必修的課題,可以減少家人間不必要的傷害,接納彼此的不完美。
主圖來源:《貓的孩子》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
留言 1
lesane
好像在教人痛苦。
應該讓人的情緒像配樂於銀河飛龍,超人,或回到未來。
不是像苦海女神龍。
悲傷基調是精神鴨片,自毀自棄自貶自厭。
2021年12月21日23:2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