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4歲半男童全身泛紅 竟是感染這菌合併類過敏性紫斑症

NOW健康

更新於 2023年08月18日07:54 • 發布於 2023年08月18日06:15 • 連珮妤 報導
▲賴永清指出,類過敏性紫斑症屬於侵犯微血管的過敏性血管炎,發生率約10萬分之15,好發於3至10歲的男童。(圖/烏日林新醫院提供)
▲賴永清指出,類過敏性紫斑症屬於侵犯微血管的過敏性血管炎,發生率約10萬分之15,好發於3至10歲的男童。(圖/烏日林新醫院提供)

【NOW健康 連珮妤/台中報導】4歲半李小弟咳了快半個月,起初家長以為感冒所引起,但孩子臉上泛出許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的紅疹,合併腹痛,至住家附近診所就醫,研判為蕁麻疹,但隔天肚子痛得更厲害,紅疹擴散至全身,換至至大醫院就醫,最後確診為反覆黴漿菌感染合併「類過敏性紫斑症」。

黴漿菌傳染性強 反覆感染恐併發類過敏性紫斑症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氣喘科主任暨小兒科醫師賴永清表示,李小弟的抽血數據顯示,其白血球及血小板數值上升,反映出身體發炎或感染,進一步抽血檢驗,結果為黴漿菌陽性,故診斷罹患反覆黴漿菌感染合併「類過敏性紫斑症」。

治療過程中,也請李小弟的父母及弟弟到院抽血檢驗,結果全家均感染黴漿菌,可見得黴漿菌傳染力之高,全家一起接受抗生素治療。

黴漿菌是1種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且能自行繁殖的病原體,以唾液飛沫和鼻腔分泌物經由親密接觸傳染,常在學校、托兒所及家庭引發多人感染,造成咽炎、支氣管炎及肺炎。

至於「類過敏性紫斑症」,賴永清指出,這是屬於侵犯微血管的過敏性血管炎,發生率約10萬分之15,好發於3至10歲的男童,致病機轉可能與自體免疫反應或與免疫複合體(尤其IgA)沉積引起之血管炎症反應有關。

少數人恐出現腎衰竭! 醫揭類過敏性紫斑症常見成因與治療方法

賴永清指出,「類過敏性紫斑症」發作前,常有一些觸發因子,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細菌或病毒感染,或是服用藥物、惡性腫瘤、過敏病史等,而該名男童疑似先感染黴漿菌,再誘發此過敏性血管炎。

「類過敏性紫斑症」又可稱為IgA血管炎,臨床特徵為白血球破壞性血管炎及免疫球蛋白IgA沉積,尤其會出現在皮膚、關節、腸胃道,和腎臟的小血管,主要3大症狀為可觸摸的血管性紫斑症、腹痛、暫時性的關節炎

賴永清指出,只要儘早治療,給予類固醇,可迅速改善胃腸道症狀,降低腎臟發炎率,以及其他合併症的發生率,大部分「類過敏性紫斑症」病童都可順利康復,但約有1至2%出現腎功能衰竭。提醒家長,幼兒身上如果冒出眾多紅疹,務必陪同就醫,找出病因。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暑嚴重恐致器官衰竭!別輕忽中暑5症狀 掌握4招預防
▸喝鹼性水可以調整體質?還能治療疾病? 專家破解真相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