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從原生家庭探討感情中最易缺乏的「安全感」:即使不足,仍可透過伴侶的呵護填滿

女子學

更新於 2022年09月28日01:51 • 發布於 2020年09月02日05:50 • 女子學
從原生家庭探討感情中最易缺乏的「安全感」:即使不足,仍可透過伴侶的呵護填滿

在觸碰到感情議題時,我們就不得不提所謂的「安全感」。一段有安全感的感情,通常能夠過得比沒有安全感的感情幸福,也能夠過得比較長久,不必成天提心吊膽的。

但是,到底什麼是安全感呢?

要談到安全感,就得從依附理論的角度說起。所謂的安全感指的是,一個人在一個環境之中,不會感覺自己有受到威脅的可能性,那麼,我們就會說這個人是有安全感的。

探討安全感,得從出生開始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從我們出生開始的每一刻,我們都在面臨安全感的議題。我們有可能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死去,也有可能受到父母的拋棄而喪命。若父母要帶給我們安全感,勢必在一段關係裡面,孩子一旦遇到危險時,父母就要能夠適時跳出來,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一旦孩子能獲得充足的照顧時,通常就能把焦點從危機上轉移開來,感受到自己受到保護,覺得自己是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之中,此時,孩子的感覺就是具有安全感。〈延伸閱讀:每個人對「理想情人」的定義都不同!從心理看安全感:過度缺乏容易陷入不堪的情感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長大之後比較有安全感,有些人則特別沒有安全感呢?心理學界比較認同的說法是,這是受到基因、個性、環境三者互相影響的結果,而就安全感而言,家庭環境又佔其中的最大原因。

前面說道,要有安全感的孩子,勢必是要在危機時,父母能夠給予充足的照顧;但是,偶一為之並沒有用,這樣的照顧必須要時常發生的,在寫給華人看的《找回100%安全感: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書中,我將安全感形成的過程切割成 3 步驟:適時出現、敏感覺察、給予支持。

1. 適時出現:危機來臨時,孩子要能夠找得到自己的父母,父母必須要在孩子有危機時適時出現。

2. 敏感覺察:父母出線之後,要知道孩子受到的危機是什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明明孩子是尿褲子,卻以為孩子是肚子餓,那麼就沒能敏感覺察到孩子的需求是什麼了。

3. 給予支持:在找到孩子的需求之後,要給予孩子適切的支持。這邊的支持包含心理上與物理上的支持,所謂心理上的支持,就是給予言語的安慰、撫摸擁抱等等,物理上的支持,則比較屬於換尿布、給孩子買牛奶等等物質上的支持。

父母沒給足的安全感,伴侶也能盡力補償

圖片來源:《浪漫輸給你》劇照
圖片來源:《浪漫輸給你》劇照

在每一次的危機中,若父母大多都能給予安全感三要素,那麼,孩子長大之後變成有安全感的人的機會就會比較高,那麼,你一定會問我說,如果長大之後長成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怎麼辦,還有救嗎?就心理學上而言,是有可能有救的。

如果一個人缺乏安全感,但她的伴侶能夠不斷給予安全感三要素,每次在她遭逢危機時,都透過安全感三要素來撫慰她,那麼,一次又一次的矯正性經驗,將會有效地幫助這個人慢慢地調整成比較有安全感的人。

主圖來源:《浪漫輸給你》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

★ 加入《女子學》Line 好友,與妳分享生活大小事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