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從小常因躲債搬過無數次的家,但父母的愛很完整!四寶媽白家綺:原生家庭讓我更在乎親子間的陪伴與交流,幸福其實很簡單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2年12月05日00:20 • 周品攸

八點檔女神白家綺除了橫跨電視、主持及電影圈,近期更將自身經歷撰寫成書《讓每個決定,成為最好的安排》,成為全方位的女藝人。然而,她最自豪的角色是「四寶媽」。

經歷失婚後,在10年後才重新走進婚姻,嫁給吳東諺。她前前後後共生了四個孩子,很多人都很佩服白家綺的勇氣,她說:「我覺得『媽媽』這個角色承載著龐大的責任,每多生一個孩子都覺得『原來我這麼會規畫時間,原來我不睡覺狀態還可以這麼好,原來我可以為了孩子變得這麼勇敢、強大』直到現在都不斷刷新我自己對這個角色的認知。」

為了躲債常搬家、轉學,「雖然家境匱乏、缺少陪伴,但父母的愛很滿」

白家綺國小三年級就出來打工賺錢,在路邊賣衛生紙跟原子筆,國二就一直半工半讀,「小時候爸爸經商失敗,債主上門討債、破口大罵的聲音,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也為了躲債過上到處搬家、轉學的日子,而媽媽為了賺錢貼補家用,時常把我們四個孩子帶去工作。」

為了要還債,白家綺的父母有大把的時間都在工作賺錢,忙碌的生活使得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正因為知道爸媽賺錢辛苦,白家綺沒有過叛逆期,連頂嘴都不敢,所以想買什麼、學校需要什麼,甚至被同學欺負也都不敢說,「國小時我們到處搬家、轉學,一直進入到陌生的新環境,除了感到不安,在學校也會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擠,但我只有我自己,必須武裝得很強悍,甚至還會跟男生打架。」

缺乏父母陪伴的童年,並沒有讓他們走偏,「我想關鍵是:『爸媽從不吝嗇表達愛』,我們是在擁抱、親吻、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的。爸爸雖然每天都很晚回家,但一定會到房間把四個孩子都親一輪,讓我們知道爸爸回來了,就連他們夫妻間也是把愛掛嘴邊,」白家綺笑說,「爸媽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或許少了陪伴、少了物質上的滿足,但心裡那一塊卻是被愛填得很滿。」

成熟一點再當媽媽,能讓自己更認同自己

早婚的白家綺在新書透露,自己高中時的夢想就是當媽媽,還被同學笑,而她也真的很年輕就結婚生子,「我從小就很喜歡孩子,想像媽媽一樣成為一個母親,但我太輕忽媽媽這個角色的困難度,讓20歲就當媽的我好幾次都承受不住。」

20歲第一次當媽媽、35歲再婚後又生了兩胎,白家綺坦言,「這兩個階段差了一個世代,過去我以為只要餵奶、換尿布就能搞定一切,但是負起一個新生命的責任,並沒有那麼簡單,當時我每天24小時完全不停歇,幾乎沒有喘口氣的時間,很多時候都是自己面對孩子的哭鬧、孩子生病時的擔心,種種壓力讓我常常情緒崩潰,水深蓋過鼻。」

「到了35歲後重新迎接新生命,不管是經濟基礎、心理的成熟度,都能讓我更沉穩地面對孩子慌亂的時刻,更能成為孩子信賴的依靠。」白家綺認為,成熟一點再當媽媽,是讓自己更認同自己價值更好的階段。

離婚後忍痛跟女兒分居,「我不能拖著女兒一起吃苦」

與前夫決定分開後,原先共識是一人帶一個女兒,而負債累累的白家綺為了還債跟著姊姊葉家妤進入演藝圈,拍八點檔的生活常日夜顛倒,才2、3歲的二女兒因為想媽媽,常常裝睡騙外婆,等凌晨1、2點白家綺回家後再偷偷摸摸跑去找媽媽,「女兒犧牲睡眠的次數越來越多,但一時半刻又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作息,不得已只好將女兒送去前夫家,等我安頓好自己才有照顧她們的能力,否則把孩子帶在身邊也只是讓她們陪著我吃苦而已,這已經是不圓滿中最大的圓滿。」

白家綺很感謝前夫家把兩個女兒照顧得很好,自己有空時一定會去陪伴女兒們,「一直到兩個女兒分別上國中、高中後接回來,管教責任也從前夫家轉移到我身上,但剛開始一起生活也發生了一些衝突,且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情緒凌駕在理智上,說出口的話都很衝;再加上過去10幾年我沒有在她們身邊,內心的愧疚感,成了我們溝通很大的隔閡跟阻礙。」

白家綺表示,這段磨合期大概花了半年的時間,好在有共同的信仰,「每次我們快吵起來的時候,東諺就會跳出來說:『來,我們現在來禱告』,信仰讓我們不再用血氣和意念,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而是先進到愛裡面。因為我們其實是非常相愛的,只是現在的狀態跟彼此想像的有些差距,畢竟我們10幾年沒有一起生活,但就如同我的原生家庭,即便有很多的不足,美滿的愛仍可以補足、醫治我們彼此的關係。」

談話女王的教養4堅持,全家人的關係與情感更緊密

1.沒有白臉或黑臉,夫妻應站同一陣線

再婚吳東諺之後,白家綺生下一對兒女,「對我而言,斗宅與朵拉是我的第3、4胎,但對東諺來說是第1、2胎,他初為人父的喜悅,使得他對孩子非常寵愛,教養上我常常是壞人,他永遠是白臉。」白家綺認為夫妻不應分黑臉白臉,教養原則應該要一致、有共識,站在同一陣線、立場一樣,孩子才不會困惑,也不會柿子挑軟的吃。

2.爸媽要忍住不忍,堅持原則

白家綺認為父母說出口的話就應該要堅持,不能隨意破壞原則,她回憶起兩個女兒剛搬來住的時候,曾為了「想要媽媽叫,不能自己訂鬧鐘起床」鬧不愉快,白家綺認為女兒已經國、高中,上學自己對鬧鐘起床是當學生很基本的事情,但過去在前夫家都被叫習慣,認為「為什麼媽媽不願意來叫我?」白家綺說:「我不是不願意叫,這是他們這個年紀應該承擔的責任。」

為了鼓勵女兒培養這個習慣,白家綺用沒收手機作為懲罰,「遲到超過三次,我就規定他們晚上10點後不能用手機,這對他們來說是極為痛苦的事,因此激烈跟我反抗,但我的目的只是希望他們養成自己起床、不要遲到的好習慣,還好經過溝通之後他們也願意積極改善。」白家綺描述自己當時每天早上都蹲在樓梯偷聽,「我也是咬著牙忍住不叫他們,因為我不能破壞原則,所以我好幾次都醒著在樓下等,也順便讓他們知道『媽媽願意陪伴在你們身邊』。」

3.心裡有話一定要講開,重視家庭溝通

白家綺認為,家庭的任何一個成員,都要試著把心裡話好好地說出來,透過愛來表達,讓彼此的關係跟整個家的情感往更好的方向前進,因此很重視家庭溝通。

「以前我發現孩子情緒不太對勁時,都想說:『反正事情都過了,以後再說吧!』,但其實當你察覺到家人的情緒時,就是需要更多對話的時候,不能安安靜靜地讓它過去,應該好好處理。」白家綺說,有些話語在心裡沒說出來,累積久了會加深怨懟,「比方說女兒覺得媽媽跟叔叔偏袒弟弟妹妹,但放在心裡沒有說,大人也沒有察覺到時,類似的狀況不斷發生,時間一久,她就會拍板定案『你們就是偏心、比較偏愛弟弟妹妹』。」

白家綺也坦言,「溝通當然會覺得很累,因為難免會有情緒上的拉扯,會想試著說服對方,溝通過程就像諜對諜,但每一次的溝通都能讓彼此關係更進一步,之後才不會常常為了同樣的事情不開心。」所以每當白家綺察覺有狀況時,就會邀請全家人到餐桌上集合,一邊泡茶、一邊吃點心聊聊。

4.鼓勵孩子多表達、認真聽孩子說話

白家綺認為,幼兒時期要有很多的陪伴,青春期要有很多的交流。「青春期的交流應該從小奠定基礎,在孩子愛問東問西的階段,千萬別叫孩子閉嘴,應該讓他說個夠。像斗宅現在有10萬個為什麼,我就會跟他說:『那我們現在計時10分鐘,我們來聊天,10分鐘以後就要睡覺囉!』這10分鐘就是斗宅跟我的專屬聊天時光。」

其實這也是回到溝通的議題,「在幼兒時期就要鼓勵孩子表達,大人則是認真、專心聽他說,否則等到孩子青春期才培養溝通是難上加難。」

照片提供:聯經出版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joy
    辛苦妳了!祝福妳 永遠幸福...💖
    2022年12月05日09:2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