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立法院再次出現在立委衝突場面,當晚有超過千位不支持修法的民眾前往立院周邊。而5月21日立院院會續審法案,也有民團在青島東路發起抗議活動,截至傍晚主辦方稱現場已超過8000人,9點後更宣布超過3萬人。
引發如此大反應的原因,是國民黨與民眾黨稱為國會改革,但被質疑是立委過分擴權的相關修法。其中包含藐視國會罪、立院調查權聽證權、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人事同意權等。另外也因為在修法審議過程中,有程序問題與缺乏充分討論而受到詬病。
法案的最終版本也很有爭議。在5月17日院會前,立院網站上有20多個版本的電子檔案,但最終進入院會討論版本,則是在5月17日時院會討論時,以再修正動議的方式,用紙本釋出,被認為無法讓人有充足時間瞭解與討論法條細節。直到當日稍晚,網路上才有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上鏈後的電子檔案釋出,之後民進黨立委沈伯洋也釋出電子檔案,包含有提案人簽名的檔案。
藐視國會罪
《關鍵評論網》根據沈伯洋釋出的檔案整理出修法的內容,供大家參閱瞭解。首先是最受矚目的藐視國會罪,包含刑法141-1條的增訂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5條修法。
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
總統國情報告修法包含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15-1、15-2、15-4條,共三條修法,細節如下。
強化人事同意權
人事同意權方面,則有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9、30、31條的修法,與新增第29-1跟30-1的條文。詳細條文如下:
立法院調查權與聽證權
而調查權與聽證權,因為新增的權力,所以新增與修改的條文最多,共有20條。各條文如下:
另外有三則條文,與以上主題無關,也在這次一同修法。分別是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15、44條。
截至本文完稿(5/21 23:00),上述條文仍未完成二讀,但由於國民黨與民眾黨仍是國會多數,所以如無意外,在近期院會中以上條文應該都能三讀通過。而由於執政黨的態度不同意本次修法,所以可預期行政院後續可能提出覆議,甚至釋憲作為因應。
更多「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爭議」的相關內容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