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理想的告別式不委屈自己、不麻煩別人!黃越綏:我輩女子很多事身不由己,至少到最後要自己做主

50+好好

更新於 04月06日07:49 • 發布於 04月02日03:28

文/顏理謙 攝影/日日寫真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當人生旅程迎向終點,如何優雅道別?77歲作家、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黃越綏認為,「不委屈自己」、「不麻煩他人」是2大關鍵。雖然沒辦成理想中的生前告別式,但她簽了放棄急救、大體捐贈解剖同意書,還決定未來將採斷食善終。她不怕死,只怕活得不夠真實坦然。(本文出自《50+週刊》

妙語如珠的黃越綏,面對大自然的生命循環時,也不改幽默。

「現在朋友打電話問:『黃老師,你好嗎?』我都說:除了10樣慢性病以外,其他都很好!」她一邊哈哈大笑,一邊細數:「我有胃食道逆流、膽結石、肺有白點、椎間盤突出、頻尿、脂肪肝、高血壓……除了這些都很好啦!人要幽默一點才好過嘛!」

今(2024)年77歲的黃越綏曾任國策顧問,出版著作超過20本。她曾以資優講師身分保送哈佛大學深造,接受心理輔導諮商課程訓練。近40歲時,丈夫意外身亡,堅強的她獨力撫養3個孩子,並在1995年成立「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為單親家庭、未婚媽媽提供協助。基金會旗下的「麻二甲之家」,10年來共安置了200多位18歲以下的受暴虐、弱勢未婚媽媽和孩童。

看盡了人生百態,她認為,「不委屈自己」、「不麻煩他人」是迎向生命終點時的2大原則。「離開的時候,應該要優雅一點。」

50+女性很多事身不由己 至少告別人世該為自己做主

50歲那年,剛創立基金會的黃越綏正為了事業忙得團團轉,而那也是她的腦海第一次浮出「生前告別式」這幾個字的時候。

「我每天輔導好多個案、到處演講和募款,看盡世間冷暖、悲歡離合。」她親眼見到,有些子女為了爭遺產,寧可把過世的父親存放在冰櫃裡,也不安排下葬;還有些家庭,因為兄弟姊妹不和,在長輩葬禮上鬧事打架,請她過去調解。

「父母親用心對待子女,不讓小孩受一點委屈,最後自己受了最大的委屈。所以我認為,應該要給自己做個交代,也對別人做個交代。」

另一方面,她也認為,女人總是不夠重視自己。「我們這一代的女人一向比較奉獻犧牲。」在家庭裡,女性要照顧父母親、公婆、丈夫、子女,最後才想到自己的需求。當父親離世,一定要把葬禮辦得風風光光,但自己的呢?因此,她想,與其等子女處理,不如自己早點規劃。「身為一個女人,很多事由不得我們。但死的時候,總可以自己做個決定吧!」(相關閱讀:50後,「慢」是平安快樂之源!黃越綏:7個生活提醒,死不了的事都不重要

理想的告別式要充滿笑聲 大家開心地來、開心地走

而那個場合,必須是充滿笑聲、熱鬧歡喜的,如同大家平常見到黃越綏時一樣。

「大家來要講我的糗事,衣服不要穿黑的。要開心地走進來,開心地走出去。我要辦在國父紀念館或中山堂,還要賣門票,所得就捐給基金會。主持人要找鄭弘儀、于美人,如果他們不行,就找苦苓和魚夫。舞台設計就麻煩吳念真,舞台總監是前北藝大校長楊其文,音樂會儀式就請蔣理容老師幫忙……」她頑皮說:「最後呢,我就以『未亡人』的身分出來,跟大家說謝謝!」

不過,先辦了生前告別式的人,卻是她的多年好友、作家曹又方。

當年,曹又方確診癌症,聽了她的點子非常喜歡。「她問:這個idea給我好不好?你還沒生病,我都已經快走了。」

在曹又方的生前告別式上,黃越綏也上台致詞了。儘管個性豁達,但畢竟是相知20、30年的老朋友,因此,她在台上道別時,也忍不住感傷落淚。「我說:曹姐,告別式不做2次。今天跟你擁抱之後,哪天妳真的走了,我不會再來了。」後來,曹又方過世後,她也如當初承諾,沒去參加告別式,把最後一眼留在記憶裡。

雖然當下會難過,但她認為,生前告別式有其重要性。

「你可以知道自己在朋友心裡是什麼樣的位置,可以跟他說一些話。」許多人總是在親友離世後才遺憾,那些放在心裡的話,怎麼沒有早一點說出口。

另外,比起一般告別式,生前告別式可由自己主動挑選參加者,更有意義。「有些人只是泛泛之交或普通同事,你甚至不想讓他參加你的告別式。很多人收到白帖還會想說:啊,怎麼會發給我?」她說:「如果可以自己決定名單,就不需要在最後的階段。還那麼矯情做作。我的人生,想照自己的意思。」

只不過,黃越綏原本打算在60歲舉辦的生前告別式,到現在仍沒辦成。

一開始是因為爸媽反對,「我爸媽都很生氣。我媽說:妳急什麼?我們兩個都還在!」等到爸媽都走了,又有一位宗教界大師勸她別辦,也不要多問理由。「後來,我夢見爸媽不太開心,想想人不要不信邪,還是取消好了。」雖然沒有辦成,但她瀟灑說,反正都規劃好了,就等哪天自己走了再使用吧!(相關閱讀:現在做生前整理,不留負擔給家人!律師余淑杏:3步驟準備自己的「離世清單」

做好醫療與財產處置 給子女的遺產不是錢,而是好名聲

這幾年,她也安排了自己的醫療和財產處置。

她簽妥放棄急救同意書、大體捐贈解剖同意書,又因為欣賞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理念,決定自己要以同樣方式離開。「我處理過一些個案,走的時候,沒有子女在身邊。社會局通知我,到現場發現味道非常重。所以我想,如果斷食善終,可以無尿、無便一身輕。雖然是臭皮囊,不過是乾淨的,不會給處理的人帶來痛苦。」(相關閱讀:自主停止飲食/斷食善終是什麼?合法嗎?和安樂死有何不同?國際概況為何?病主諮商醫師常佑康專文解析

至於遺產,她笑說:「我到現在還是租房子,我的財產,子女連想都沒想過。」

她平時多穿平價服飾,與朋友見面,對方若喜歡她的耳環,就立刻拔下來送人。「世界何其大,幹嘛糾結?送出去的東西有人要,多好,何況是人家喜歡的,當然給了。」她笑:「除非是女兒送的生日禮物,那就不能送。」

而為了基金會營運,當年,她擔任國策顧問時不僅捐出薪水,也和善心朋友募款籌資,身上沒留什麼錢。未來,她也打算把基金會留給社會,繼續幫助弱勢女性。「我跟小孩說,媽媽不留財產,但是留個好名聲給你們。」

她提醒《50+》讀者,不要害怕面對死亡,70歲左右就該思考生前告別。現代社會不少人不婚、不生,就算有子女,也不一定能為自己送終,最後留在身邊的就是好朋友。「你何必到死還麻煩好朋友?生前就該交代了。」她說:「有人覺得,反正死了就不關我的事了。說好聽一點是瀟灑,其實是不太負責任。」

把身後事都安排妥當,最後的時刻,就可以坦然與世界道別。

「之前醫生說我得癌症,結果又宣布沒有。我以為自己心肌梗塞,後來又沒事。」她笑出來:「等那天真的來了,我的心態就是:終於輪到我啦!那就走吧!」(相關閱讀:生活都是磨難?黃越綏笑看:所以50歲後人更要幽默啊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