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科技世代讓人更分心? 不妨利用手機鍛鍊意志力與恆定力

三采文化

更新於 2024年03月21日06:05 • 發布於 2024年03月21日09:30

文/《恆定力》丹達帕尼 Dandapani 著

我的半日工作坊有個強制性的休息時間。除了我,每個人都能去趟洗手間。我通常會待在講台,因為常有學員來向我請益或分享心得,今天也不例外。休息時間一到,坐在中間位置的女士立刻站起,朝講台走來。她的決心讓她與人群反方向前進,在我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前,她已來到我面前。

她看著我,像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想法般開口:「我贊同你對專注的看法。我們確實必須教導人們如何專注,尤其是孩子。」話才說完,她就把手機高舉到我面前,憤恨地說:「這東西正在毀滅我們的生活、它們是導致我們分心的元凶!」她像個緊捉著孩子不放的母親般握著手機,輕蔑地指責手機毀了許多人的生活。

我聽過很多人指責科技,認為智慧型手機是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但我卻不同意這樣的觀點。智慧型手機並沒有毀掉人們的生活,是人們沒有能力在使用手機時謹守紀律。

客觀地說,智慧型手機是個了不起的發明,擁有各種先進功能,讓你能即時與世界任何角落的人視訊、取得網路上的資訊、解決複雜的問題、想出好點子等,就連孩子都人手一機。手機鏡頭則宛如個人的「魔鏡」,讓人陷入反覆自拍再刪除的無止境循環行為。圓滑的空氣力學設計,甚至可以當成自我防衛的武器,像迴旋鏢般扔向攻擊者。我對智慧型手機愛不釋手,它是我不可缺少的工具。其實,任何改變歷史進程的發明,如刀具、車子等,只要使用不當,都一樣具有破壞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每年有近一百三十萬人死於交通事故,但我們會因此說汽車是有害的發明嗎?這不是明智的結論,結論應該是,沒有適當的駕駛訓練將導致傷亡的嚴重後果。

同樣地,指責科技導致我們分心是不對的。儘管科技確實有讓人分心的潛力,某些設計的確有意讓你一頭栽進無法自拔。然而,對覺知擁有掌控權的人,始終是你。你有權選擇是要讓科技掌控你的覺知,還是由你自己掌控。

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潮水湧來,一發不可收拾,卻沒有人研究用戶受到的影響,也沒有人給予用戶正確使用手機的教育,這才該是人類最嚴重的錯誤之一。科技是一項需要人來管理的工具。

科技的某些方面確實會讓你的覺知分心。電視新聞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你打開電視,看到主播播報來自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時,你的覺知會被訓練成要放在她身上。當她說:「今天阿富汗一輛汽車爆炸,三十人死亡,十五人受傷……」她旁邊的畫面會出現一個汽車爆炸的片段,她一面播報,便一面播放更多畫面,於是你的覺知在主播和新聞畫面之間不斷來回移動。

覺知在這裡接受著怎樣的訓練?它被訓練成無法全神貫注,因為它在主播和新聞畫面間來回跳動,新聞成了決定覺知去向的外部力量。這還不夠,電視螢幕的三分之一處還有即時快報的跑馬燈,經常閃過令人震驚的全球新聞:「颶風侵襲孟加拉,造成二百五十五人死亡。」接著是:「威斯康辛州的格林灣商場發生槍擊案,造成十二人死亡。」世界各地的災難就這樣不間斷地滑進滑出,只有新聞頻道才做得到這點。

此時,你的覺知在新聞主播、她右邊的新聞畫面、跑馬燈的文字訊息間來回跳動,展開了大師級的分散注意力課程。

信不信,此時的螢幕還隱藏了其他訊息:跑馬燈下面還有股市走勢。螢幕右下角的太陽圖示,告訴你現在「里約熱內盧,氣溫二十八度,晴朗無雲」。全球各大城市的溫度和天氣預報也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持續更新。看二十分鐘的新聞播報,如同把覺知送往分心健身房鍛鍊。這段時間裡,覺知會在螢幕上的五個資訊點之間跳來跳去。這些資訊點不斷變化,爭奪著你的注意力。在此情況下,你可以說科技的確令人分心。在媒體的殿堂、平面顯示器的祭壇裡,許多人因此犧牲了心靈的平靜。

你問我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說實話,我根本不看電視新聞。如果我想獲知最新消息,我會選擇特定的新聞來源,前往其網站或應用程式閱讀某個主題的最新資訊。

不過,若培養足夠的恆定力,網路也是個容易讓人分心的地方。YouTube就是一個覺知的黑洞,當你看完一段影片,它會建議你觀看另一段影片,同時右手邊還有一系列誘人的影片縮圖。其中一個縮圖總是與你看的影片無關,那正是通往黑洞的陷阱。「印尼出現五頭蛇」,真有這樣的事?點開看一下,覺知就這樣踏上了分散注意力的旅程。

智慧型手機也是覺知的黑洞。它像一隻受苦的小牛呼喚著你,而你則以慈母般的無條件奉獻來回應。如果無法掌控覺知,它就會展開一段無止境的旅程,在社群媒體 App、簡訊、電子郵件、電話、網路等資訊之間來回跳躍。如果默許這種情況發生,就等同於允許智慧型手機訓練你分心,只要手機一通知,你就隨即做出反應。

現代社會處處以吸睛為目的,製造出各種伎倆來分散你的注意力,並衍生出各種招數來滋養這種沉迷現象。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必須瞭解如何與科技互動,而不是責怪科技讓人分心。我們不應允許自己分心。

如果你對自己的覺知有健全的掌握,就會在休息時稍微滑一下 IG,就把它放下,回到正事。這樣是分心嗎?絕對不是,而是你有意識地選擇休息,並在那幾分鐘裡選擇僅看 IG。當你休息夠了,便把覺知拉回正事上,不去碰手機裡的其他應用程式。這便是以行動展現你的恆定力。

倘若允許科技掌控覺知在心智中的去向,你就會成為科技的奴隸。科技不僅會掌控覺知的去向,還會控制能量的流向。能量流動的結果,你的某些心智領域會受到開發,日益強大,聚集在這裡的能量就會產生磁場,獲得反覆將覺知拉回這裡的力量。

現在你知道為何有人會在一小時內不斷拿起手機反覆查看臉書了吧?因為他們允許覺知反覆進入心智的特定區域,鋪設一條深深的溝槽,創造出具有高磁場的心智區域,對覺知展現巨大的吸引力。

只有在你允許的情況下,科技才會讓人分心。毋庸置疑,科技將在我們的世界裡持續存在,並不斷影響生活。無論你喜歡與否,我們都已搭上這輛駛向未來的科技列車。這正好說明了為什麼你必須努力掌握覺知在心智中的去向,否則就是選擇讓那些開發技術的人統治。

科技是為你服務,而不是讓你為它服務。我們必須認清這一點。

善用科技,生活才有意義

截至目前為止,我在談到科技對專注的影響時,都沒什麼好話。但其實不必如此。我是科技的忠實擁護者,我相信科技可以幫助我們培養恆定力和意志力,甚至不需要下載任何軟體或應用程式。

前面幾章曾分享一個重點——把恆定力與意志力的實踐,融入日常一天當中非做不可的重複性事件。現代人花很多時間與科技相處,智慧型手機就是一例,既然這也是每天重複發生的事件,不妨就藉此機會來鍛鍊意志力與恆定力。以下是利用智慧型手機來練習的方式,看起來簡單,但絕對值得你一試:

1.節制:避免無時無刻地拿起手機。這是鍛鍊意志力的絕佳方式,將你鍛鍊了一天的意志力用在這裡,進而培養更多意志力。每當你的覺知從正在做的事情上移開,內心升起想拿起手機的欲望時,就請運用你的意志力,輕輕地、充滿愛意地,把覺知拉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上。

2.目的:有意識地互動,而不是心不在焉。讓每次互動都有目的。拿起手機之前,先決定好你要做什麼。這樣能訓練自己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有助於你釐清生活其他方面,甚至自己生命本身的目的何在。

3.專注:目的帶來焦點。挑選一個你想使用的應用程式,只使用這個程式。避免在不同應用程式之間來回移動,否則你只是在訓練覺知分心。試想海豹突擊隊的作戰方式:前往目的地、完成工作、離開。你使用那個應用程式不是為了交際,拿起手機後,請只做必要的事,結束後就把它放下。

4.時間:設定一個時間,以意志力讓自己謹守時間規範。例如我決定在一天的休息時間中,花五分鐘瀏覽 IG,在這段時間,我就只看自己追蹤的帳號,時間一到就放下手機。這需要意志力,你得讓覺知離開手機,關注不在手機裡的人和事。

5.能量管理:在社群媒體上,你必須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看什麼。如果你允許演算法主宰你的體驗,決定覺知的去向,就是允許它決定你的能量流向哪裡。演算法推播給你的內容可以給你能量,也會從你身上奪走能量,它還會擾亂你的思緒、剝奪你心靈的平靜、動搖你的覺知。請選擇你允許覺知看什麼內容、做什麼事。

歸根結柢,我們應該明智地、有目的地使用科技。如此,科技就能幫助你過有意義的生活。

☆作者 丹達帕尼(Dandapani)

印度教祭司、前僧侶、企業家、享譽國際的演說家。

善於運用心智與專注的力量,創造有目標的快樂生活。曾與希拉蕊·柯林頓、聯合國前祕書長潘基文、法國前總統法蘭索瓦·歐蘭德等世界知名領袖同台演講。

正和妻子一同在哥斯大黎加建造占地三十三英畝的精神庇護所,以進一步推動啟發自我、積極改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使命。

延伸閱讀:三種養成意志力的方法 讓想法從願景化為現實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