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揮舞關稅大棒後,台灣今(14)日召開今年首場國安高層會議,並提出三大措施。其中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三成為話題焦點,而比對2024年的國防預算,這代表政府這次要交的「保護費」,金額粗估達上千億元之譜。到底怎麼計算出來?完整拆解。
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將對全球各國課徵「對等關稅」,並再度提及要對半導體、汽車課徵關稅,還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生意,揚言「我們希望把這些東西拿回來,如果他們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後,在在凸顯面對更強硬的川普2.0,台灣沒有置身事外的餘地。(延伸閱讀:川普2.0「對等關稅」燒向台灣?再控偷走美國晶片生意)
而在川普揮舞關稅大棒後,總統賴清德於今(14)日召開2025年首場國安高層會議,會議共列出三大重點,來管控這股國際新浪潮。他透露台灣將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三的目標,另外也將擴大對美國的投資與採購,促進雙方貿易平衡,以及強化台美在AI、先進半導體等技術開發及「製造」的合作,以因應美方的關切。
生態系說法,回應川普「台灣搶走晶片產業」言論
其中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三的目標,以2024年的國防預算共6068億、占GDP達2.5%為例,代表賴政府接下來提出的軍購特別預算,粗估金額至少需達1214億以上,才能完成目標。由於今年台灣經濟有望近一步成長,這筆軍購特別預算的金額,可能還將繼續增長。
賴清德說,政府強化國防的決心堅定,並比較前兩任總統的國防預算增長,馬英九任內的國防預算是負成長,年平均-1.05%;蔡英文任內則大幅增加,年平均7.85%,高於GDP成長率的4.75%,這展現了台灣的決心,因此將透過特別預算,來提高台灣的國防經費。
而針對川普「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生意」的論點,賴清德說,全球半導體產業是一個生態系,各國彼此分工,美國擅長IC設計、研發跟行銷,日歐擅長設備,而台灣則專精分工。他了解川普對半導體「製造」的關切,而台灣政府將沉著因應,與業者討論後「謀定而後動」,來創造多贏局面。
今年首場的國安高層會議,主要觸及台美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兩岸關係,這3個領域,其中台美關係著墨最多,兩岸關係著墨最少,也可看出政府重心所在。
賴清德說,了解川普對半導體「製造」的關切,而台灣政府將沉著因應。Flickr by 總統府
將強化台美先進半導體製造合作
賴清德在台美關係上強調,台美雙方擁有共同的理念與價值,更是民主自由陣營的堅定伙伴,「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就是川普總統自第一個任期起就合作無間,並延續至今的國際伙伴之一。」他表示,台灣將持續和美國在各層面合作,未來幾年或許在政策上各有變動不同,但台美的互信與緊密合作將會穩定而持續。
展望雙方未來的經濟合作,賴清德指出,台灣這幾年對美的直接、間接投資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就超過1千億美元,創造近40萬個工作機會。2023年及2024年,台灣對美投資,皆占整體對外投資比重四成以上;相較這兩年的對中投資占比,則分別降至百分之11及百分之8,美國已經是台灣最大的投資對象。
他也說,將強化台美在AI、先進半導體等技術開發及製造方面的合作,共同維護半導體市場秩序,從而形塑「台美策略性經濟合作伙伴關係」的新時代。
至於半導體產業發展方面,賴清德強調,台灣作為全球最具實力的半導體大國,有能力、也有意願來應對新情勢,面對川普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切,政府會審慎應對、強化溝通,以增進彼此更多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台灣將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伙伴倡議」,和美國等民主伙伴共同致力於打造更具韌性、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並運用尖端半導體的優勢,建立AI晶片產業鏈全球聯盟,以及高階晶片關聯產業民主供應鏈,以國際合作共創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他也說,台灣將秉持互惠雙贏的精神,與美國政府保持緊密溝通與協商,讓美方更了解,台灣是美國重建製造業及鞏固高科技領導地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盼美中關係與美台關係非零和賽局
至於兩岸關係,賴清德提及,希望台美關係的發展持續提升,並可以和美中關係形成良性循環,而非「此消彼長的零和賽局」,並重申一貫立場:捍衛國家主權及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決心不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願意和中國共同追求兩岸和平共榮的努力不變;秉持對等尊嚴,推動兩岸健康有序交流,以對話取代對抗、共同增進兩岸人民福祉的承諾不變。
他也信心喊話,強調台灣基礎穩固,實力堅強,「是棋手、非棋子」,只要大家堅定信念,願意攜手同心,在亂局中站穩腳步,在變局中尋求制勝之道,台灣必定能再次通過時代考驗,「沒有什麼困難是台灣沒有辦法克服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