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 ‧ 維特(Stephen Witt)拜訪桃園市長張善政。兩個科技人針對輝達的成功、AI落地應用、台積赴美設廠、輝達海外新總部等關鍵議題進行深入對談。
《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 ‧ 維特(Stephen Witt)訪台第二天第二站,來到桃園市政府與市長張善政進行交流。
張善政是台灣知名的「科技市長」。擁有康乃爾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博士學位的他,從政前曾任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國科會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主任、宏碁公司副總經理、Google亞洲硬體總監,2012年獲延攬入閣後,陸續擔任政務委員、科技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
談輝達成功》少不了台積電角色
在台灣科技發展史具有重要地位的張善政向維特表示,輝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的成功,很大程度必須歸功於台積電的製造技術。
維特指出,1990年代,輝達研發初期3D顯示卡時,遇到產品設計與銷售上的困境,處在破產邊緣。於是黃仁勳寫信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最終獲得與台積電的合作機會,這次合作對輝達日後的成功至關重要。
事實上,早期電腦繪圖技術來自 Evans & Sutherland和後來的Silicon Graphics兩家公司,雖然技術上有突破,但並未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維特分析,輝達藉助台積電製程,把過去只能在大型機房運用的圖形運算,轉化為個人電腦可用的GPU,成為市場領導者。
在市場站穩腳步後,黃仁勳投入10年研發CUDA,起初未能獲利,輝達投資人甚至要求他取消該項目,因為公司股價停滯,CUDA也沒有帶來想像中的獲利。但AI崛起後,CUDA才成為核心技術,使輝達成為AI運算造局者。
談AI落地》監測排放和交通效果佳
因此,AI在台灣的應用也愈來愈廣泛。張善政指出,桃園市政府就大力投資AI和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用來監測工廠排放、控管交通等。考量到長期營運成本,桃園市也打算採購自有伺服器,而非租用雲端運算。
然而,AI和超級運算的發展門檻並不低,目前僅美國、中國有足夠運算資源推動大型AI模型發展。張善政認為,台灣發展大語言模型的限制並非台灣人不聰明,而是受限於基礎設施。
張善政指出,桃園市政府就大力投資AI和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用來監測工廠排放、控管交通等。蘇義傑攝
談美國技術突破》主因是廣納人才
維特則指出,美國技術突破,主要依靠世界各地人才,例如Transformer、AlexNet這些技術的核心開發者,很少是美國本土出生的人。
而輝達早期幾乎由美國白人組成,當時電腦繪圖領域還不被重視,甚至認為它只能用在遊戲產業。維特觀察,現在輝達的人才組成,已經是1/3白人、1/3東亞、1/3南亞,大部份員工都不在美國本土出生。
維特進一步指出,過去進入輝達工作的員工,往往是出自「熱情」,但現在的年輕人更關注職業發展,技術能力也更強,但缺乏早期的冒險精神。
談台積赴美》兩大挑戰有解方
在這種背景下,台積電赴美設廠會成功嗎?維特觀察,台灣工程師的生產力和品質並不容易複製到美國,雖然AI、機器人有助縮小差距,但也有人懷疑是否可行。
特別是台積電的製程技術極為機密,無法讓工程師遠端操作,關鍵製程無法透過網路傳輸,而必須由工程師親自帶到美國廠區,以確保安全。維特認為,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將面臨高成本等挑戰,短期內很難成為最先進的研發與生產基地,仍需仰賴台灣。
另一個台積電在美國發展的不利因素,則和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環境有關。當地氣候炎熱、資源稀缺,興建廠房時需要用冰塊來冷卻水泥,使其在極端高溫下能夠適當凝固,加上當地缺水,台積電必須開發先進的水回收技術因應。
張善政指出,目前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亞基(Omar M. Yaghi)在金屬有機及相關超多孔骨架材料有開創性建樹,該材料已廣泛設計成碳捕捉、氫氣和甲烷儲存、乾旱地區集水應用。此技術對台積電而言,應可紓解在亞利桑那州發展的用水挑戰。
維特觀察,台灣工程師的生產力和品質並不容易複製到美國。蘇義傑攝
談輝達新總部》桃園盼爭取成功
而黃仁勳在去年來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時,宣布計畫在台灣成立第二總部,吸引國內多個城市遞交提案,桃園市就是其中之一。
維特認為,在海外設立第二總部,對輝達的全球合作伙伴可能更有利,甚至幫公司避開把產品銷售到美國的關稅問題。
張善政認為,桃園在這場第二總部競爭中具有不少有利條件。首先,輝達的亞太物流中心已進駐桃園航空城,另外桃園也是全球最大伺服器生產基地。
其次,輝達的總部建築風格較為開放,與矽谷其他企業類似,不會把總部設在高樓大廈。張善政認為,相較於台北市、新北市,目前仍在快速發展中的桃園應該更符合輝達需求。
究竟輝達海外新總部花落誰家?一切都得等到黃仁勳今年5月再次訪台,才會有進一步答案。
《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 ‧ 維特(左)拜訪桃園市長張善政(右)。蘇義傑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