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麻疹的益處」貼文,提到「曾經自然感染麻疹,日後再有其他任何疾病的感染後存活率,高於曾接種疫注射的兒童」、「長期疱疹完全療癒」、「紅色粟粒疹永久痊癒」、「用恐懼騙人去打疫苗」,「效果最顯著的,是麻疹感染後,沒有加入激進藥物治療者」。但根據疾管署、奇美醫院的資料,MMR 疫苗早已納入臺灣常規施打的疫苗中,2 劑的接種完成率高達 97%以上,群體免疫高於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疾管署公開表示「臺灣近年國內麻疹群聚事件都是有限制的傳播,發生較大規模疫情風險低」,也就是說自然感染的機會相當較低,傳言說法缺乏符合實際的現實背景,傳言為疫苗陰謀論者的說法、傳言為錯誤資訊。
麻疹的益處?不要打疫苗?
原始謠傳版本:
#麻疹的益處 自然感染的麻疹,不只終生免疫麻疹,也可以治療、預防了很多相似的疾病。 山姆 赫尼曼醫生 (Samuel Hahnemann, "The Organon of Medicine"): 「當麻疹遇上症狀近似的疾病,會確切地將後者治癒,這是根據大自然中的順治法則。 所以,一個長期疱疹的病人,感染了麻疹後,前者會立即、完全、永久地療癒了,按著順治法則,這是葛特醫生的觀察。六年的紅色粟粒疹(痱子),長滿喉、臉、手臂,感到強烈燒灼,每當天氣轉變就加劇。但當感染麻並爆發出來後,原來紅色粟粒疹立消退成輕微紅腫,當麻疹消退後,紅色粟粒疹也永久痊癒了。 」 (赫尼曼《醫藥原理》,第四十六節) 蘇珊 克富利 醫生 (Dr Suzanne Humphries): 「雅比醫生及其研究團隊於西非經驗及研究,曾有自然感染麻疹的,日後再有其他任何疾病的感染後的存活率,高於曾接種疫注射的兒童。而存活率最低的,最沒有自然感染麻疹,也沒有麻疹疫苗者。 醫學文獻中,有不少因自然感染麻疹,而治療了腎病症候群,甚至癌症的個案。效果最顯著的,是麻疹感染後,沒有加入激進藥物治療者。」 #用恐懼騙人去打疫苗 #同樣詐騙手法都幾次了還來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麻疹曾是臺灣 5 歲以下兒童十大死因 重症會耳聾、智力遲鈍
傳言提到「曾自然感染麻疹,日後再有其他任何疾病的感染後存活率,高於曾接種疫注射的兒童」、「長期疱疹完全療癒」、「紅色粟粒疹永久痊癒」。MyGoPen 查詢網路上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疾管署「傳染病與防疫專題」中,有關「麻疹」的「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衛教提到:
(1)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自感染至出疹約7 到 18 天,前驅症狀會發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且口腔的頰側黏膜會發現柯氏斑點,其後疹子最先出現在面頰及耳後,隨即散佈到四肢及全身,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而導致耳聾或智力遲鈍,甚至死亡;而「麻疹」的疾病介紹中則提到,併發症的風險約為 5% 到 10%,原因為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
(2)MMR 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為臺灣常規接種疫苗,接種時程為第一劑「出生滿 12 個月」、第二劑「滿 5 歲至入國小前」。
(3)近年 2 劑接種完成率均高達 97% 以上,群體免疫高於歐、美、日等先進國家。
此外,同樣具有代表性的奇美醫院也於官網衛教,提到麻疹的重要歷史及臺灣防疫的進程:
(1)麻疹的歷史最早記載於 10 世紀的波斯國,但一直至 17 世紀初人類才分清楚麻疹和天花。
(2)根據台灣省衛生處年報,1953 到 1961 年臺灣每年有 700 到900 個麻疹死亡病例, 且常佔 5 歲以下兒童十大死因之一。
(3)臺灣從 1978 年開始全面公費接種麻疹疫苗,但每隔 3 到 5 年仍有一次麻疹流行,1985 年的麻疹大流行造成 97 例死亡,死亡率約十萬分之1.7人,主因為低疫苗接種率、疫苗接種失敗、疫情監視不彰。
傳言「自然感染比打疫苗好」的說法,為疫苗陰謀論者的論調,傳言不講麻疹自然感染的死亡率風險、不講麻疹自然感染的重症風險,傳言只講「日後感染其他疾病存活率」、而且也沒提出科學實證,傳言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傳言說法錯誤。此外臺灣早已將麻疹納入常規疫苗接種,臺灣群體免疫高、自然感染可能性低,傳言說法缺乏現實背景脈絡,為錯誤說法。
(二)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傳言為疫苗陰謀論
傳宜說「用恐懼騙人去打疫苗」。MyGoPen 查詢網路上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疾管署「傳染病與防疫專題」中,有關「麻疹」的「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衛教提到:MMR 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 95% 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
由於近來臺灣發生麻疹疫情,自費 MMR 混合疫苗需求大增,疾管署於 2025 年 1 月 9 日發出「致醫界通函第 559 號」,呼籲「臨床醫師應提供具較高感染風險或傳播風險者優先接種」:
(1)以「1981年(含)以後出生,不具有 5 年內麻疹抗體證明,且距前 2 劑 MMR 疫苗接種時間超過 15 年的醫護人員」為優先。
(2)及「1981年(含)以後出生的成人,需前往麻疹流行區(如越南、印度、柬埔寨),經醫師評估後需接種的民眾」為優先。
疾管署官網「麻疹Q&A」中也解釋「為何建議 1981 年後出生之成人在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前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
(1)1981 年以前出生者,大多因為感染而有麻疹抗體,1981 年以後出生的人是疫苗世代。
(2)國內有研究顯示,1981 年以後出生的成人,與其他成年世代比較,麻疹抗體盛行率較低,可能因為他們是接種疫苗的世代,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隨時間而衰退,因此,依傳染病防治諮詢會(ACIP)預防接種建議,1981 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如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建議可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 MMR 疫苗。
(3)依國外針對完成 2 劑麻疹相關疫苗接種仍感染者(secondary vaccination failure)研究顯示,雖有少數個案因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衰退而感染,但感染後症狀較輕且傳染力明顯低於未曾接種疫苗者,因此近年國內麻疹群聚事件均為有限制傳播,國內發生較大規模疫情風險低。
由上述資料可知,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完成二劑接種的人即使後來因為時間愈久、抗體消退,也仍具有避免重症的保護效果,傳言「騙人去打疫苗」的說法為錯誤資訊。
(三)治療麻疹採支持性療法
傳言提到「效果最顯著的,是麻疹感染後,沒有加入激進藥物治療者」。但根據疾管署「麻疹重要指引及教材」中有關「疑似麻疹個案接觸者暴露後預防建議措施」,提到不具麻疹免疫力的人如果被衛生單位疫調列為麻疹個案接觸者,經醫師評估後可採行「MMR疫苗」、「IMIG」(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暴露後的預防措施,以避免發病或降低疾病嚴重度。
而根據奇美醫院官網衛教,「麻疹的治療主要為支持性療法以及避免併發症的產生。其預後在過去數十年來有明顯的改善,許多細菌性併發症如中耳炎、肺炎等皆可以抗生素有效控制」。傳言「激進藥物」的說法並無詳細說明或舉例,無法與支持性療法、緊急補打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官方指引相提並論也無從比較,傳言說法錯誤。
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法鼓勵自然感染、貶低疫苗注射,但傳言說自然感染麻疹之後,其他疾病也一併痊癒,不過傳言卻不論麻疹本身的死亡率、重症率,如果病患連麻疹本身都無法撐過去、遑論治好其他疾病,且傳言其他疾病也治好的說法並未提出實際出處或研究證明,「一個長期疱疹的病人」、「六年紅色粟粒疹的病人」這些個案無法作為醫學上的通則,傳言說法錯誤。
衛教資源:
疾管署 - 麻疹重要指引及教材
延伸閱讀:
【錯誤】網傳北榮麻疹大流行?門診N95都戴上了?院方澄清!勿隨意轉傳不明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