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素食常有迷思,例如容易肚子餓,或無法補足蛋白質;其實,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十分多樣,例如菠菜、甘藍類(高麗菜、花椰菜、綠花椰菜)等。若您是素食者,或想嘗試吃素,卻擔心蛋白質攝取不足,《Hello醫師》為您介紹9種市面常見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讓您擁有更多的蛋白質選擇!
9種植物性蛋白質來源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營養素,若攝取不足容易發生掉髮、脫皮或免疫力差等狀況;除了一般人,術後病人或健身人士,也會多吃蛋白質,幫助傷口與肌肉癒合或增生;此外,蛋白質也能增添飽足感、幫助減重。
說到植物性蛋白的來源,穀物、豆類與堅果類的蛋白質含量普遍高於葉菜類;至於這些食物除蛋白質外還有哪些營養好處?讓我們由大豆類開始介紹。
大豆類
黃豆、黑豆、毛豆都是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大豆,還可提供人體所需氨基酸,每100克的大豆含有10~19克的蛋白質,及鈣、磷、鐵、維生素B群等,可製成豆腐、豆豉、天貝(Tempeh,印尼一種傳統豆類發酵製成的食物)等。
毛豆含有豐富的葉酸、維生素K和膳食纖維,熟成後採收即為黃豆。黃豆也常被製成豆漿,是良好的牛奶替代品,不僅每杯(240 毫升)含有7克蛋白質,而且含有鈣、維生素D和B12;若有需要,建議選擇無糖豆漿比較健康。
奇亞籽
每100克奇亞籽含有21.7克蛋白質和29.7克纖維,並擁有大量的鈣和鎂,以及Omega-3脂肪酸。除Omega-3脂肪酸有益心血管健康外,奇亞籽豐富的鈣質有助累積骨本,膳食纖維則有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祕及維持餐後血糖穩定等潛在功效。然而,吃下過量纖維,也會導致腸胃不適,因此建議提高飲水量幫助消化。
麵筋
許多人都會在吃稀飯時配麵筋,它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麵筋是由小麥中的蛋白質(麩質)製成的,每100克含有約25克蛋白質、硒及少量的鐵、鈣與磷等礦物質;然而,因為富含麩質蛋白的緣故,所以有乳糜瀉或麩質過敏的人,應該避免食用麵筋。
燕麥片
每100克燕麥片約有12克蛋白質,比其他常見穀物更多,另有64.1克碳水化合物、4.7克纖維與豐富的鎂、磷和葉酸,因此也很適合替代白米、白麵等精緻澱粉,作為一餐主食。
堅果與種子
每100克的堅果種子類食物,依品種差異約含有15~20克蛋白質,杏仁、核桃、胡桃、開心果及花生等。堅果和種子除含優質脂肪與纖維外,也可提供鐵、鈣、鎂、維生素E及B群等營養素;每種堅果所含的不同植化素,則具抗氧化功能,有助人體對抗自由基的危害。
雖然堅果美味又富含多種營養,不過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堅果的建議攝取量以一湯匙為限(約等於5顆腰果、10顆花生),以免攝取過量脂肪而影響健康。此外,挑選堅果時,應以原味、無調味堅果為主,且高溫烘烤後的堅果可能會使營養稍微流失,選擇低溫或未加工的堅果營養價值更高。
藜麥
藜麥是無麩質穀物且富含蛋白質,每杯煮熟的藜麥(240毫升)就有8~9克蛋白質;另外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Omega-3與纖維、鈣、鐵、鎂、鉀等微量元素。
扁豆
每100克扁豆含有高達25.3克蛋白質與16.9克膳食纖維,幾乎滿足近一半的每日蛋白質與膳食纖維需求;膳食纖維有助腸道好菌生長,也可促進消化系統健康;此外,同樣含有各類植化素作為強大的抗氧化劑,有助降低罹患心臟病、糖尿病、體重過重及癌症的風險。
鷹嘴豆
每100克鷹嘴豆約含19.4克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纖維、鐵、葉酸、磷、鉀等其他植化物。研究表示,富含豆類的飲食可以降膽固醇、控制血糖、降血壓和減少腹部脂肪;不過,鷹嘴豆的碳水化合物偏高,攝取過多仍可能導致血糖與體重上升。
螺旋藻(藍藻)
每小匙(7克)螺旋藻粉就含4克蛋白質,還可滿足22%日常所需的鐵和硫胺素,以及42%的每日銅需求量。螺旋藻含有適量的鎂、維生素B2、錳、鉀及其他少量的人體必需營養素和脂肪酸。
藻藍蛋白是一種在螺旋藻中發現的天然色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特性;此外,研究發現螺旋藻可增強免疫系統、降血壓,同時可改善血糖和膽固醇水平。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