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孩子,我走了以後,請為我照顧好自己。」聶雲:當爸爸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主業,是做夢都會笑的幸福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1年08月04日08:59 •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聶雲回台發展20多年了,從早期的ICRT廣播DJ、「樂透先生」、《綜藝大哥大》,到近期的舞台劇《飲食男女》…他的面孔與嗓音,台灣觀眾再熟悉不過。

演藝事業全方位,有商業頭腦的他,也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創業做音響租賃,後來陸續投資過健身房、英文補習班、乾拌麵等等;善於理財的他,還是財經媒體的常客。

FFFFFFFFFF
 

涉足的領域廣,難免常被問,最愛做哪件事?對此,聶雲總笑稱:「我的主業是三個孩子的爸爸,其他事兒,都是副業。」

 

當個「有存在感」的爸爸,帶著孩子上山下海

這可不是場面話。聶雲身邊的朋友都知道,他是「很有存在感」的爸爸,從前只要有假期,他總帶著孩子上山下海,遊歷世界各地,他還有個YouTube頻道《聶雲瘋家庭》,紀念這些足跡;平日也會下廚煮飯、陪打球、全家一起上健身房等等。

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不能趴趴走,聶雲一家五口就窩在家看書、重訓、養寵物、看老電影,孩子們還遺傳了他的好口才,也拍起了網路影片當YouTuber。

12年前,他曾出版一本親子書,名為《做夢都會笑的幸福》,「那時小孩小嘛,新手爸媽很興奮,什麼都覺得好玩,但孩子漸漸長大,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這回事了!」

他笑說,一直很想出第二本親子書,叫《夢醒時分》,想告訴父母們:「醒醒吧,沒那麼美好,後面才有得頭痛呢!」當然,這是玩笑話,當孩子跟父母的人生都到了新階段,其實有更多領悟。

 

孩子青春期就是父母的「夢醒時分」?從小培養好關係

聶雲的大兒子聶磊17歲、二兒子聶岩14歲、小女兒聶庭12歲,都算是青少年了。

雖然聶雲總開玩笑說,孩子長大了,是父母的「夢醒時分」,但他的親子關係還是挺好,小女兒每天早上都會跑到主臥、躺爸爸媽媽身邊撒嬌,兩個兒子跟他也親,父子之間常抱抱、牽手,「180幾公分的大男人滾到我身上、牽比我還大的手,說實在有點彆扭,但我很珍惜。」

良好互動,根源於這十多年來的點滴累積與不斷學習。

聶雲回想,他也不是天生就會當爸爸,「我本來就喜歡小孩,但老大剛生出來時,還是感覺很怪,即便是自己親生的,也覺得不熟,不知道要跟他幹嘛,大眼瞪小眼。」

慢慢的,他才摸索出怎麼當爸,「孩子剛出生時,我們要照顧他,再大一點兒,得多陪伴,到了青少年,則要訓練他、刺激他跟放手,讓他學飛。」

 

終於學會當爸爸之後,孩子也大了,得開始練習「放手」

在每個階段中,不只孩子成長,父母也跟著一起成長,「當爸媽的每一天,都是學習,當孩子到15歲時,你已經練了一身好功夫,卻也在此時,你得把這些武功全部放掉,如同武林高手得先自廢武功,才能修煉到最高境界。」聶雲現在,就正在練放手的階段。

為什麼得放手呢?聶雲說,人生其實就像畫「連連看」一樣,「這世界到處都是點,都是線索,我們如果能把重點找出來、拉起來,就勾勒出人生的雛形了,當我們有孩子後,得協助他起這個頭,從一連到二、連到三、連到四…等他到了17、18歲,下一步怎麼走,要能自己決定。」

「前面幾些點,我們陪著他連,後面,他得自己連,這才算是他的人生啊!」更直白的說,父母最大的任務,是讓孩子準備好面對這個世界,如果事事代勞,孩子又怎麼會有機會成長、歷練呢?

聶雲看過太多案例了。有的是父母做太多、孩子沒機會練習;有的是父母都做了、孩子缺乏動力;還有的是孩子長大了、想自主了,父母卻持續干預,讓雙方有摩擦、甚至心結…

 

父母有自覺的「自廢武功」,孩子才有機會歷練與成長

所以,他早明白,孩子大了,父母就得自廢武功。這些年,他也開始練習,以前會出手幫孩子做的事情,盡量都讓他們自己做了,小到家事、整理房間,大到學校註冊、找工作等。

比方說,大兒子今年暑假,自己跑去找了份打工,待遇挺好,「其實我跟那老闆蠻熟的,但他應徵上了才告訴我!」雖然最後因為疫情升溫,工作泡湯了,聶雲心中仍是百感交集,覺得兒子真的長大了。

又例如,在五月疫情升溫前,某次,他們全家約好要去海邊玩,剛好那天聶雲夫妻在新竹有事,他就跟三個孩子約好直接在海邊見,「結果他們在台北車站就搭錯車了,只得快點跳下車、查新的車班,好不容易搭上正確的車,要下車前,妹妹又把手機掉在車上了,他們只好再想辦法去找手機。」

在過程中,聶雲都沒出手相助,讓孩子自己處理,「他們終究也到海邊了,只是比集合時間晚四、五個小時而已。」聶雲笑稱,雖然孩子過去也常出遊,但都跟著他走,要上飛機了、上車了,他才把票發給孩子;讓孩子全部自己來,這還是第一次。

 

向孩子直言,自己遲早會先走,請照顧好自己

他在孩子出發前,就特別叮嚀過,要他們「皮繃緊一點」,但,很多事情總是得親自經歷之後,才學得會。

聶雲也體悟到,做父母的,總覺得有責任要對孩子講講人生的道理,大人倘若講了十分,運氣好的話,孩子聽得進五分就很不錯了,另外五分,得要孩子人生碰到一些歷練、狀況,他才會發現:「啊!爸媽當時講的,原來是真的。」

不但讓孩子開始試著打點生活大小事,正當壯年的聶雲,也不避諱的向孩子直言,有一天,自己總會不在,「別忘了,我走了以後,你要繼續照顧我的孩子。」

「我會跟他們說,我很愛你,從小照顧你到現在,但我沒辦法照顧你一輩子,以後我不在了,我希望你也愛我的孩子、照顧我的孩子。有時候,我看到他們沒照顧好自己,我也會說,我好心疼啊!因為你沒有好好照顧我的孩子。」

這便是放手的最終目標了,讓孩子即便以後沒了自己,仍能好好過下去。

練習放手之必要,聶雲都懂,也盡力在做了。但,有時候,他難免會懷念那三個小寶寶,「他們以前都好胖啊!肉肉的,抱著好舒服,我最愛捏捏他們胖呼呼的小臉…」如同世間所有的父親般,在心裡,反覆咀嚼這份回憶。

照片提供:聶雲

>>現在加入 未來Family LINE好友,免費送您【未來Family雜誌乙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Masako🧊
    👍👍👍
    2021年08月04日22:3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