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六都執政成績單:臺北、桃園】臺北挾首都資源發展卻差強人意?桃園拚建設議員評「還要加快」

讀+ READr

更新於 2022年11月25日09:30 • 發布於 2022年11月25日09:30 • 讀+(READr)

2022 年九合一大選即將到來,各縣市也即將選出新任縣市首長。無論是新的挑戰者、還是尋求連任的現任縣市長,無不端出眾多政見來吸引選民投票。關注此次選舉的同時,我們也想帶你回到 4 年前,當時被喊出的政見實現了多少?READr 回溯現任六都市長 2018 年的選舉政見,並訪問專家、學者評論其實績與爭議。

六都之中,臺北市長柯文哲及桃園市長鄭文燦都完整執政 8 年,明年即將卸任,兩位市長交出的期末成績單也備受矚目。不論柯文哲或鄭文燦,皆積極進行都市建設、增進軟實力,朝向國際大城市邁進,許多政策也因為連任成功,有更多延續性發展,但究竟政策執行到位嗎?長期第一線觀察的專家、民間團體、直轄縣市議員們,有著不同看法。

臺北作為首善之都 專家們認為政績「差強人意」

臺北作為首都,擁有全國最豐厚的預算經費與政府資源,READr 檢驗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 2018 年喊出的選舉政見,多數項目都有推出相關政策與建設計畫。但細究政策細節,我們訪問了學者、專家與市議員,綜合他們對於過去幾年臺北市政的評價,仍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柯文哲 2018 年提出的政見當中,最多跟「都市建設」有關,從「門戶計畫」到「無圍牆城市博物館」,不難看見當時他在競選連任的策略上,選擇主打區域特色發展與建設發展。

2918_01
2918_01

實績:臺北有硬體建設 但盼看見更多願景

「臺北應該另眼相待。」長期研究建築與都市治理、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黃瑞茂指出,臺北資源雄厚,坐擁的預算條件不能拿五都比,因此發展上不應只考慮硬體,而是應該用經營和計畫的角度,規劃這個建築能夠為城市培養的種種能力與視野。

「以前的都市計畫都是看量體,而現在都市設計是要看品質。」黃瑞茂以表演空間為例,從規劃中的大巨蛋,加上附近的小巨蛋、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以及今年營運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看似場地資源豐富的臺北,實際上卻較其他城市缺乏中型演藝場所。

「一個城市的表演他有很多層級,大型的交響樂辦在兩廳院,但是演藝團體也不可能一下子跑到這麼高的層級,但臺北中型的有多少個?」他指出,對於市民來說,從親子到學生更需要這些中型空間,「怎麼樣培育這個城市,中小型的演藝場所才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蓋大樓、推動建設,是過去對發展都市的想像,但黃瑞茂認為,硬體建設是一個對願景的支持,而不是一個目的,「空間的設施要來支持一個生活方式,而那個生活是要表現這個城市的偉大。」

另一項重點系列政策「城市博物館」,歷經三代市長,規劃上也從預計興建實體博物館,改為城區文化推廣。黃瑞茂指出其背後立意值得肯定,讓博物館不是只被限縮在空間,而是連結地方歷史與市民生活,甚至成為教育現場的一部分。

「可是現在好像沒有(達成)嘛?」話鋒一轉,黃瑞茂評論現行政策仍有不足,城市博物館具體作為大多還是包裝既有的活動,或是啟動改建市場工程,但回頭檢驗城市博物館的初衷,看不到願景,也缺少了一個生活的連結。

曾任北市府都發局長、仲觀聯合建築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林洲民也認為,無圍牆博物館是個好概念,要持續執行,「確實不是走到一個定點,而是點線面的發展,才能在整個城市看到文化。」但是回歸執行面上其實仍有不足。他指出,無論是萬華的剝皮寮大部分區域仍陷在原地主和北市府的訴訟,或是嘉禾新村的修復工程,由於和國防部的協調寸步難行,距離解決問題、完成政見項目,仍有很長的路程。

議員認為大型展會量能被高雄超車

除了建設與空間,臺北市議員苗博雅提到,過去這幾年的臺北大型展會量能不如預期,反觀高雄卻在愛河畔駁二漸漸形成藝文聚落,從燈會到大型展覽,臺北早已被彎道超車。隨著邊境解封,娛樂或國際商演陸續來臺,臺北卻不再是他們的首選,「你如果 5 年前講說,之後 Westlife、Blackpink 跟 Backstreet 來臺灣開演唱會,會去高雄不來臺北,5 年前誰相信?」

黃瑞茂說,都市需要治理,而不是剪綵,他以日前舉辦的第 7 屆白晝之夜為例:「你看那麼多人,士林都被塞爆了,它讓我們看到臺北這個城市需要做事情,有那麼多需要,而且不是只有白晝之夜,平時就應該想怎麼讓這座城市活絡?」

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則回覆,白晝之夜即為成功建立的城市文化活動品牌,實體活動吸引逾46萬人次參與,也完成線上線下整合,獲得地方各界人士高度肯定。此外,對於苗博雅提及被高雄「超車」的質疑,北市府也僅回應,除了白晝之夜是成功建立的城市文化活動品牌,另外也包括臺北電影節、藝術三節、臺北時裝週等大型展演,否定量能不足的問題。

爭議:卸任前倉促放寬 TOD

近期受到批評的都市建設政策,還有北市府推出的 TOD(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細部計畫。2018 年柯文哲競選連任時,就將「制定 TOD 相關法定程序」列為政見之一,並在當選後的第一年,完成並發布實施相關計畫。但 3 年過去,制定好的計畫再無下文,直到今年 5 月柯文哲卸任前夕,卻重新修正過去制定的細部計畫,推出「TOD 2.0 計畫」,引發眾多爭議。

簡單來說,TOD 的申請者,可就政府開放的捷運站點周邊,依照政府開放的半徑範圍內規劃開發案。但是柯文哲 2022 年 5 月修正的細部計畫,卻將可開發周邊的捷運站點從 33 站增加到 93 站,連還沒通車的捷運站點也在列,範圍也從周邊 300 放寬到 500 公尺,可說是追加了大量可供開發的土地;再加上計畫容許開發商還可選擇「繳納代金」回饋容積獎勵。

「假 TOD 之名,把容積大筆的送出去。這其實是不合理的,而且柯文哲要卸任都還要來幹這件事,這個是非常不對的、不正確的。」臺北市議員苗博雅提到,像容積放縱的議題,卻因為觸碰到的利益太多,沒有誰願意跳出來處理,又由於比較艱澀,不容易得到民眾關注。

前任都發局長林洲民指出,TOD 的兩大訴求,第一是「重點開發」而非大量開發實體建案,第二則是「以公益為主」的回饋事項,「這才是符合首都該有的基本精神。」然而現行機制,和原有訴求可說是背道而馳。

林洲民語重心長地說:「當開發者得到容積獎勵,在都市發展、居住正義的前提下,臺北市要得到的回饋,絕對也不是只有代金。」以木柵國發院附近的開發案為例,豪宅樓高幾乎是鄰近社宅的兩倍,建商卻只需要回饋代金,林洲民進一步質疑,「臺北市民得到的是都市計畫要求宜居城市的公共設施嗎?還是房價飆漲的痛苦?我們的路寬、交通、公園綠地,有經過通盤檢討嗎?我們的房地產市場,要重複窮人島上的富人國這種惡夢經驗嗎?」

他提到,從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到日本東京,世界上有太多 TOD 的好案例。「高密度發展的城市,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林洲民指出,以 2014 年巴黎開始推動的 re-inventing Paris,確實有因地制宜的回饋體制,但絕對不是寬鬆選項,「巴黎人可以,臺北人為什麽不可以?⋯⋯那為什麼(我們)不用這個終於要啟動的 TOD 來做臺北的好案例?」

對此,北市府秘書處僅表示,TOD 2.0 修訂過程廣徵意見且程序公開透明,絕非閉門造車。針對回饋代金的質疑,市府則回應取得的代金將挹注住宅基⾦及都更基⾦,預算也須送議會審查並循法令規定用途使用。

然而,林洲民提出質疑:「台北市(預算與資源)已經是全國之冠,一年的預算高達一千七百億。如果你告訴我,你要靠這些代金的挹注,能夠使市政推動得更順利。這個理由,我難以接受。」

黃瑞茂也指出,容積不應被當成籌碼,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概念原本希望能解決都市人口壓力,在捷運附近增加容積,也是希望讓民眾善用大眾運具移動到其他地方。但以捷運劍潭 TOD 案為例,在位處交通要地的劍潭,還試圖增加捷運周邊的建物開發與容積,如此只會增加附近的交通量,實則偏離原本的目標。

北市府秘書處的回覆則持不同意見,當中指出依據劍潭站新建工程交通影響評估報告,周邊道路未來衍生的交通量將維持與開發前相同,市府也強調,TOD 2.0 是全市型通案性的計畫,申請基地仍須透過都市設計審議。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指出,所謂的城市願景不是空談,而是你希望這城市 30 年後、50年以後會長怎麼樣子。她認為,城市空間的規劃並不是個別議員做得到的事,還是需要市長具有政治意志推動。市長必須要有能力去帶領這個城市,才能去解決這些非常大的問題。

實績與爭議:智慧城市只有政績亮點卻不根治宿疾

綜觀柯文哲的 83 項政見裡,超過五分之一是數位政見,只有一、兩項未達成。在落實「智慧城市」上,柯文哲看似大有斬獲,如近年「臺北通」、「Ubike 2.0」、「一生一平板」、「酷課雲」等重點政見。

但苗博雅認為這些開枝散葉的數位應用缺乏統一規範。她解釋,國外推行智慧城市政策前,會先制定相關白皮書,「白皮書裡面最重要的部分,是清楚的規範政府會怎麼樣的綁住自己的手,規範保護措施。」例如,她以設有「資安反射鏡」的愛沙尼亞為例,一旦哪個部門機關存取個人某項資料,愛沙尼亞政府就基於義務通知人民,這正是資訊自主權的展現。

反觀過去北市府有 43 項公共服務,被綁定臺北通登入,意即唯有先授權各種個資,並完成會員登入,市民才被賦予資格使用這些公共服務,此外別無他法。苗博雅對此質疑:「這些強迫推銷背後,早就已經逾越預約了行政該有的分際,也並沒有法規的授權。」一直到今年 4 月,這 43 項中才陸續有 26 項改為多元登入。

苗博雅指出,公務機關追求「 E 化」常忽略市場需求與通點,只設計出許多蚊子程式,當使用率慘不忍睹時,政府又先拿公務員和教師開刀,規定他們必須使用,最後再把公共服務綁進 APP ,強迫推銷給市民。

日前市民服務電話 1999 被爆出市府將聲紋資料外包廠商分析,議會揭露後,才送資訊局審理會備查;或是 Ubike 2.0 GPS 機上的數位足跡資料所有權歸屬,甚至是酷課雲也曾出現資安問題⋯⋯。「每遇到一個案子出現問題,我們就趕快介入處理,」苗博雅說,「但當智慧城市項目越來越多,問題也會變多、變成遍地烽火,⋯⋯政府應該一開始要有政策規範這個才是正本清源的方式啦。」

要如何從根本解決問題,苗博雅這麼比喻:「城市有捷運、自然水管等基礎建設,那發展數位城市,也要有數位基礎建設啊。」她指出,統一市府內的資料以相同格式儲存,讓資料便於整理歸檔,或是將部分資料開放給外界使用,光這些就基礎工程推動許久。更不用說,當柯文哲大談 E 化遠端指揮時,政府的內部聯絡與交流卻高度仰賴國外通訊軟體,這些可能都將成為國安危機。她質疑:「若一個城市的水,是靠外國政府給你,那你會不會覺得有問題?⋯⋯如果臺灣面臨國安嚴重威脅的時候,突然 LINE 大當機,政府會不會當機啊?」

過度追求政策亮點,反而會忽略第一線的需求。苗博雅再以柯的「一生一平板」政見為例,然而在落實上,設備從採購、租賃,一路改變到現行的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備設備到校學習),政策在變,背後臺北市長期的資源落差問題卻始終不被重視。苗博雅認為教育政策要講求腳踏實地,政府應該花 80% 心力改善制度與物質問題,想做所謂的政策亮點,就要用剩下的 20% 的心力去推,「可是現在好像反過來說,政府 80% 的心力都在創造亮點,但有一些長期問題卻沒有被解決。」

臺北市政府秘書處於 11 月 19 日回應,除報導中引述段落外,全文公開於此。更多臺北市長柯文哲 2018 年競選政見與兌現情形,請見「政見不失憶:柯文哲 2018 直轄市長選舉臺北市」。

桃園最重都市建設 嘗試扭轉工業城市印象

同為北部的城市,桃園市工廠、產業聚落多,一直給人工業城市的印象。桃園近年積極投入建設,但在翻轉舊有印象、邁向進步發展的同時,歷史文化故事如何保存,攸關一座城市的內涵。同時,高速發展下的桃園,社會移入人口不斷增加,新生兒數量也成為六都第一,桃園又該做哪些配套措施,才能真正成為一座經濟發展與安居生活並存的國際城市?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認為,桃園過去發展停滯,「我覺得他(鄭文燦)起了個很好的頭,(桃園)像是一棟老房子,現在重新粉刷、換新傢俱、整修管線,住起來就是比較舒服,但這個家的樣子還在進行中。」

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在 2014 年成功中斷國民黨在桃園的 13 年執政,並在 2018 年順利連任。攤開鄭文燦 2018 年競選時提出的政見,單就數量來看,「都市建設」是他最重視的。包括航空城開發、北北桃生活圈、三心六線等,鄭也在市長任期最後一次施政報告時強調,透過「無聲的改變、有感的建設」,讓桃園成為亮點城市。

2918_02
2918_02

實績:積極建設 但議員認為「還要加快」

但建設如同兩面刃,從舊過渡到新,翻新過程如何轉換的手段,甚至轉往哪些新的方向,也引起不同聲音。

桃園航空城預計開發面積超過 4000 公頃,為全臺最大面積區段徵收案,要打造產業專區、綠能專區等,是桃園最具指標,也是鄭文燦積極推動的都市建設。

不過航空城也因開發面積範圍過大,引起區段徵收是否必要的質疑,桃園市議員簡智翔就指出,過去是說蓋好社宅,讓當地搬遷戶居住,但顯然社宅數量沒跟上,有些人被迫搬遷,但也有人拿到搬遷補助後,改往附近偏僻地方買房子居住,例如科技園區、草漯,導致附近房價大漲,連帶市中心、青埔地區房價也順勢漲起,「桃園房市因為航空城,漲非常多。」

此外,航空城規劃的「三低一高」產業,也遭外界質疑未來恐泡沫化,簡智翔提出,雖然航空城公司都說已經簽訂 MOU ,但 MOU 畢竟沒有法律效用,「如果我是廠商,當然想等到蓋好,再決定要不要、適不適合投資。」他認為航空城帶來的產業效應,必須等到基礎建設完備、確定的廠房位置出來,投資公司才會有真正明確的意願。

在交通建設上,鄭文燦也喊出「三心六線」,串連南北桃園,橫向聯繫東西桃園,讓整體環狀交通更完善。不過,目前僅機捷完工、綠線動工,棕線尚未核定計畫。

「方向是對的,但太慢了!」簡智翔認為,桃園需要完備大眾運輸系統,才能減少民眾自行開車、騎車的數量,「當路上車變少、交通問題解決了,這才喊得出來好的人行道、腳踏車空間,才有本錢說要達到人本交通,不然很難做到。」

對此,桃園市政府新聞處處長詹賀舜解釋,航空城計畫從前市長朱立倫開始,推了 12 年,因為有爭議而停擺,但鄭文燦市長上任後,開了將近兩百場聽證會、公聽會,凝聚大家共識,這 8 年來,讓計畫終於進入實質開發,過程中針對民眾權益、徵收補償方案等等,「我們認為建設過程,也同時要照顧民眾權益,所以提出十大優惠方案。」

至於產業泡沫化擔憂,詹則認為,「現在科技大廠思科(Cisco)已經進來了,很多廠商也簽好 MOU,等產專區出來就會陸續進駐,所以不太會有這(泡沫化)問題,我們反而比較擔心,當桃園航空城產業專區變成完整生態系後,太多人想進駐,產專區不夠用的問題。」

詹賀舜指出,早期桃園軌道建設、公共運輸不足,如果交通運輸不方便,自行開車、騎車的數量就會增加,交通壅塞的問題就無法解決,加上桃園產業聚落多,連帶影響廠商送貨、進出口等等,「有便捷的交通建設、公共運輸,民眾跟產業都能相互得益,因此提出『三心六線』軌道建設。」

而捷運的工程延宕,詹則解釋,棕線原先規劃輕運量,且軌道規劃地上路線,但後續考量龜山發展快速,要連結軌道跟運量,因此把棕線部分路段改為地下化,並將運量從輕調整為中運量,這樣才能跟綠線接軌,由於調整計畫內容,因此導致比預定期程晚,今年 10 月環評通過,正爭取年底核定,核定後的 8 年,應該可以完工。

桃園煉油廠遷廠跳票 桃市府:至少有不斷追進度

同樣攸關桃園交通及環境的議題,便是中油的桃園煉油廠。

中油桃園煉油廠位於桃園市中心,處在桃園、蘆竹、龜山三個行政區中間,佔地 460 公頃,2003 年發生火災,經濟部要求其遷廠,鄭文燦則在 2013 年明確呼籲其達成遷廠目標,並稱「都市市區設置石化廠的情況,在世界各城市絕無僅有,桃園煉油廠是唯一一座,與桃園市都市發展的長遠願景有所衝突」。

「中油遷廠完全沒進度,都是打假球!」簡智翔長期關注遷廠進度,他認為這是桃園始終無法解決的議題,「中油煉油廠不只危險,還卡三個行政區中間,是阻礙桃園發展最重要的因子。」他進一步解釋,桃園南崁地區、春日路、經國路常常塞車,過去國一甲線,希望從交流道延伸出去接到龜山,結果一下交流道就會被煉油廠卡住,後來國一甲線只通到煉油廠,交通一樣塞在春日路上,「煉油廠真的是桃園交通最大的阻礙。」

詹賀舜則無奈表示,經濟部當初承諾要求中油遷廠,同意採取先建後拆的方式,所以導致期程比較長,「我們確實每年都在追進度,要讓民眾知道進度到哪裡,不是像早期(前幾任市長)沒問就沒當這回事。」但目前仍未選定新址可以遷廠轉型,市府只能要求其縮小規模,並確實建立安全區。

桃園人口持續成長 社會福利政策需要更精準投放

桃園近年人口持續成長,簡智翔觀察,整個桃園居民平均年紀 30 幾歲,尤其桃園區、中壢區更年輕,年輕夫妻非常多,光今年移入人口就有兩萬多人,幾乎都從雙北來,因為房價便宜而搬到桃園,可能就近在桃園工作,或犧牲多一點交通時間通勤到雙北上班。

人口結構的改變,也意味著政策上需要更多彈性調整。簡智翔表示,年輕家庭最需要支持的就是育兒環境,桃園市府推「一區一公托」,即便增加公托數量,但整體收托人數明顯不夠。

他舉例,桃園區居住人口 47 萬、觀音區 8 萬人,這時候推「一區一公托」,對於桃園區來說收托數根本不足,但對觀音區來說,可能根本沒人去唸;再加上,由於土地有限,市府利用既有的舊幼稚園、活動中心改成公托,但舊有建築物容納人數小,以至於收托人數也不足,「衝高公托學校數,但實際收托人數是不足的。」

「市長讓本來處在發展停滯的桃園,打開發展瓶頸口、大量發展後,相對就會遇到人口增加移入的問題,因此除了發展,我們也特別關注福利,花很多心力做配套措施。」詹賀舜指出,在居住面,市府推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等,「桃園自建社宅數量也是比較多的,解決一部份年輕夫妻、年輕人的住宿問題。」

「當大家願意在桃園居住、生活,就會有小孩上學的需求。」詹接著說,在教育面,市府 8 年投入上百億預算,用於校舍興建、重建等,同時推動一區一高中、一區一公托,減緩民眾的教育負擔。

「當然要做到每個人都能上公托,他確實有難度,你要在 8 年內做到百分之百,這應該沒有一個縣市可以做到。」詹賀舜解釋,短期內快速且節省經費的做法,就是利用既有閒置空間設置公托,增加收托人數,中長期才針對每區不同情況設計,例如蓋公托中心,「但這是需要時間進行的工作,我們短期內可以做的,就是先利用現有場地,可以增加多少,先增加多少。」

詹接著補充,醫療面,桃園也積極增加病床數,預計 2026 年增加 2000 床位,同時也爭取到蓋兒童醫院,滿足家庭增加、小孩數變多的需求。甚至在家庭廢氣物隨著人口增加的困境,桃園也在觀音設置生質能中心,一天大概可以處理 600 噸廢棄物、廚餘 135 噸,一年發 2.2 億度的電。

「市長的政見像是拼圖,你看都是一塊塊,但你把它拼起來,就很完整,是對桃園未來 20 年發展的長期計畫,這些政見都有關連性的,在市長的腦子裡,他是一整套的。」詹如此說。

桃市府:要成為一座國際城市,而不是只擁有機場的城市

「桃園還有最大的詬病,沒有好的觀光。」簡智翔直指,桃園受惠於機場、臺北港地利之便,有很多工業區,許多廠商都來桃園設廠,「但僅止於工業上的,桃園好像就是做藍領工業城市,但一個城市的發展,必須同時看它的文化發展,桃園卻沒有文化。」

整體而言如何評價其施政?「我覺得他該蓋的都有蓋、該做的都有做,只是每個東西的串連還不太夠,你說他整體做的好不好,在桃園人心中,也不是我說了算,其實是好的。」簡智翔如此總結。

詹賀舜則表示,過去 8 年,市府努力做到各年齡層的照顧跟建設,「重點不是我們蓋了多少建設,而是桃園本來就應該有這些,只是早期都停住了。」他強調,「我們希望未來桃園成為真正的國際城市,而不是只是一座擁有機場的城市而已。」

更多桃園市長鄭文燦 2018 年競選政見與兌現情形,請見「政見不失憶:鄭文燦 2018 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

延伸閱讀
【六都執政成績單:臺北、桃園】臺北挾首都資源發展卻差強人意?桃園拚建設議員評「還要加快」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8

  • GNIHC
    ‼️票投舔共黨-台灣變刑場‼️ 高舉國旗🇹🇼大舔共匪! 是在羞辱台灣人民智商! ‼️支持舔共黨自找死路‼️ 強烈呼籲: 台灣人民要長治久安、遠離災難赤禍,就必須堅拒極端紅統化的舔共集團! 聰明人絕不會被光鮮亮麗的包裝或場面話迷惑,所屬政黨或黨內要角,若不徹改戕害台灣民主自由的舔共媚中路線,萬萬不可讓他們奪回中央執政權,或縱容赤色邪惡勢力在地方滲透與坐大!
    2022年11月25日11:50
  • 台客台北 | 部落格
    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日前傳出營運商未依照原設計,私自將電影院棟2、3樓間增加夾層,擬做為美食街空間,遭市府裁罰百萬並要求停工。但有民眾檢舉現場至今根本沒有停工,國民黨籍市議員詹江村、舒翠玲及無黨籍桃園市長候選人鄭寶清今(21)日前往現場會勘,不料營運廠商以工地安全為由拒絕他們進入,詹、舒質疑停工根本是假的。 總館從開工至今爭議不斷,不但施工品質有很大瑕疵,還有漏水、得標廠商轉包給蘇貞昌女兒蘇巧純的公司「二三設計」,以及得標營運商股東結構在得標後就大改組等問題;詹表示,之前才被踢爆得標廠商在未取得許可的情況下,私自將原設計為電影院的2、3樓另做二工施作,改為美食街空間,雖然市府對此開罰也勒令停工,但近日接獲民眾檢舉,根本沒有停工,「這當中到底有多少利益在裡面?牽扯的是幾十億的利益,二十年簽約一次,這種約合理嗎? 一次簽約20年 涉及幾十億的利益,只花一百萬(罰款) ,合理嗎?」 「如果議員會勘還需要市府核可,那乾脆地治法從新改寫好了,那我們是不是就已經是今日台灣明日香港?」 「他們在掩蓋什麼?害怕什麼?有什麼見不得人的?」 《今日新聞》
    2022年11月21日18:52
  • 台客台北 | 部落格
    《陳時中背後有民進黨最邪惡派系》 呱吉表示,陳時中背後團隊是英系要角、前國策顧問黃承國所組成,這一票人基本上就是黑道角頭、地方勢力,是民進黨最邪惡、最黑暗、最拐瓜劣棗的一群人的集合,「我看得非常不爽」,有良知的民進黨員都會認同應該把這群人趕出去,問題是他們沒有這麼做,因為民進黨內還是有一些人「太想贏了」,側翼網軍都是這些英系所養出來的鷹爪,「這些人我看得非常不順眼。」 呱吉坦言,如果陳時中當選,英系這群人一定會把持最多政治利益,但仍希望他們在總統蔡英文下台後「自然消滅」,「我希望有良知的民進黨人,不要讓這些人有機會可以在舞台上吃香喝辣。」 《風傳媒》
    2022年11月21日18:49
  • 不要因為黑客 就說苗議員不是 聽聽也是有些有道理的地方! 雖然很多是見仁見智的看法! 例如增加容積獎勵的部分 市府的分配方式 有無先考慮市場機制 分配額度不宜過低 慢慢提高分配比例外 內容也很重要 配合青創 在地需求化不同而有不同的制度! 捷運附近當然以增加住宅為主 其他以商業文創為次! 最重要的是定期審視 檢討改進
    2022年11月21日16:58
  • 首都資源!?中央有疫苗之後哪個縣市優先施打的?肯定不是台北吧,中央有資源優先灑在桃園、新竹跟南部,重大國家慶典、燈會煙火也是綠營執政縣市優先,然後你跟我說台北市拿很多資源?!我就住文山區,這些年只講文山區都更加社宅到處都看得到,然後你們這些人依然閉上眼睛說沒建設,瞎了麻煩不要當民意代表,以為自己講的很有道理,邏輯根本為了黑而黑
    2022年11月21日15:3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