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小孩哭鬧不休!心理師教:如何理解兒童脫軌行為的背後原因

Heho親子

更新於 04月27日07:22 • 發布於 04月28日15:00 • 王芊淩

孩子教養一直是父母不斷學習的課題,在成長的階段中,兒童勢必可能出現脫軌的行為,除了老一輩習慣用權威式教養打的、罵的以外,臨床心理師也鼓勵家長,用四個步驟拆解孩子的思維,找到問題根源外,一起尋求解方。

合理管教VS不合理管教差在哪?

兒童在發展過程中,大腦的前額葉還沒發展完全,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當衝突事件發生當下,家長應更冷靜來處理。常常在討論合理與不合理的管教,到底兩者有什麼樣差異?

王淳慧臨床心理師解釋:「合理的管教是以孩子為出發點,你的期待跟要求都是善意的,而且是孩子需要,管教會是以正向的方式,會用『行為後果』來告訴孩子的界線,行為後果指的是當你做了這件事情,必須為自己負起某些責任。」

反觀不當管教是以成人為出發點,像是有些家長總說「我是為你好,這樣做會比較好。」這樣的管教常常以負向且不當的處罰,很多父母用打人處理孩子,「我打你是因為你打人」,但這樣行為同時也在告訴孩子是可以打人的。

在管教的過程中,父母的態度是很關鍵,王淳慧提到:「合理的管教態度應該是一致,不當管教則是反復無常,反復無常會讓孩子失去安全與可預期性,容易讓孩子變得很焦慮。」

父母需保持一致態度!避免反覆無常

王淳慧分享自己曾經經手的個案,有一名青少年跟媽媽吵架後攻擊媽媽,學校老師聽到這件事情後很訝異,因為老師說看不出來孩子有攻擊行為,因為他在學校是一個很乖的孩子,但為什麼出現攻擊行為?經過心理師深入的討論後,青少年說:「媽媽以前想要打我都可以隨時打我,我抓不到他什麼時候高興、不高興,我現在長大為什麼不能打回去。」

青少年在兒童成長的過程當中,充滿很多不安全感、焦慮,沒辦法抓到媽媽的規則,面對不當管教的反應,長大之後就會想要反擊回去,造成憾事發生。

循序漸進化解問題!親子「同找解藥」

面對每一次的衝突線時間,家長可以記得口訣第一步「同找解藥」,家長跟孩子一起找解藥,但在同理安撫孩子情緒前,其實最安撫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狀態,若在疲憊時很容易有些壓力,盡量讓自己處在在平靜的狀況下再來安撫孩子。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離開刺激的環境,當孩子很衝動時,我會帶他的房間讓他冷靜,我不會在旁邊講話,或是告訴他「我等下再回來陪你」,可以把它轉移到其他專注力。王淳慧強調:「當孩子在情緒當下是不管任何人,你即便跟他說道理,孩子大腦是關閉的絕對不會聽見,無法接受大人的任何說理。」

當情緒穩定下來後,第二步驟要找原因,當孩子出現打人、說謊、頂嘴、哭鬧、拒絕合作等行為,近一步了解背後的原因,是因為需求不滿、挫折、覺得自己被侵犯、想吸引關注、害怕被責罵,根據原因來對症下藥,是否需要先滿足他某些需求,或是告訴他怎麼做可以達到他的需求。

多些鼓勵取代懲罰!讓孩子自己找解方

王淳慧認為:「找原因非常重要,才可以跟孩子共同討論並解決問題,你很明確告訴小孩這個行為問題,思考說如果有什麼需求。」舉例來說,「你真的很喜歡這樣玩具,可透過其他方式獲得,不是用偷竊」,告訴孩子可以用存錢或是用勞動來換取,找解方時盡量多讓孩子來思考。

因為當孩子想出來解方時,他自己才有能力做到,同時孩子也會知道這是他自己說出口,必須自己要做到,接著將這些想法具體化。過程中,父母不忘多鼓勵孩子,如果孩子承認他跟我說他有說謊,我一定跟他說「要承認錯誤其實是不簡單」,雖然我不同意這樣的行為,但我很欣賞你。

每一次的親子衝突都是彼此學習好的時間點,家長用其他方式開始嘗試理解孩子脫軌行為的背後原因,多一點的彼此交流,都能轉化成更好成長的養分。

參考資料:輔大醫院兒少保護暨家暴性侵防治中心親職講座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教養,決定孩子的性格!5個正向教養方法養出快樂自主的孩子

教養、教育觀念不一樣,家長如何跟老師溝通?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

  • Max
    誰沒做過小孩啊,腦袋有洞
    04月29日06:44
  • Orange
    看看這篇文章多麼乏人問津 都沒人來看 來學習 然後一堆恐龍家長說孩子教不動管不動 🙄
    04月28日23:33
  • (崇宇)妮可阿毛
    通常有問題的 都是大人 現在家長自己都情緒控管差 要怎麼期待教育品質? 每次看到孩子胡鬧 大部分這些家長都完全不理會 孩子胡鬧正常 但是大人要制止 能不能制止是一回事 重點是讓孩子知道「這樣不可以」 態度立場堅定 久了孩子就能了解 但通常家長都是 心情好的時候不管你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孩子遭殃
    04月28日22:5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