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都惴惴不安地問,這一波猛烈的生成式AI革命,到底會如何改變你我的生活?
3月初,《天下》獨家前往微軟位在大西雅圖地區的雷蒙(Redmond)市總部,尋找答案。
園區像個大學校園、有數萬員工,充滿低調的兩層辦公樓,時光彷彿靜止在比爾蓋茲當家的九○年代,與蘋果、輝達像從科幻電影走出的酷炫總部,完全無法相比。
但不要被懷舊的外表所騙。因為被看好成為AI時代的新霸主,微軟股價在過去一年間飆漲47%,今年市值一舉衝破3兆美元(約100兆台幣),超越蘋果,登上全球最大企業寶座。
伯恩斯坦證券分析師穆德勒(Mark Moerdler)告訴《華爾街日報》,這是因為微軟的AI產品遠比競爭者先進。
他指的正是微軟當紅的AI助手「Copilot」。
挑戰下一個AI新霸主
5秒做出財務摘要,賦能逾十億人
Copilot將改變12億使用微軟365和14億Windows用戶的工作模式,讓微軟進一步吸引新客戶,並收取更多費用。
它能做什麼?就從一杯咖啡說起。
記者想在寒冷的早晨,先來一杯咖啡醒腦,便用微軟訪客中心的一台筆電對Copilot下指令,「煮一杯有奶香的咖啡、適合3月的早晨喝。」兩分鐘後,一旁的咖啡機煮出一杯熱騰騰的燕麥拿鐵,溫暖記者凍僵的手。
這是微軟年度媒體日,《天下雜誌》代表台灣,前往體驗包括「拍照搜物」、「抓資安漏洞」、「客製化會議摘要」等Copilot的神奇功能。
Copilot將改變微軟逾十億用戶的工作模式。(Shutterstock提供)
更厲害的還在後面——「Copilot for Finance」,這是記者到訪不久前的2月29日,微軟才剛釋出預覽版本,正在自家財務部測試的祕密武器,未來能讓微軟用戶將海量的金流數字、票據檔案,直接化為高附加價值的分析報告。
Copilot for Finance總經理薩克(Gurkan Salk)現場示範,用微軟365串接微軟的內部財務系統,模擬財務主管對帳。他一鍵按下「輸入財務資料」,自動匯入客戶發票與供應商發票,再一鍵按下「核對資料」,Copilot立刻核對跨系統交易是否有異常、風險,以及不相符的資料。
不出5秒鐘,Copilot生成一份「核對報告摘要」,簡單扼要列出有問題的帳務。薩克扮演的財務主管,立刻把摘要報告電郵給部門負責人改善。
整個對帳作業,從開始到結束,只花了約十分鐘。
多少企業財務主管要花上動輒數天來處理的瑣碎工作,就這樣解決了,更大的好處,是可即時揪出並改善營運問題。
這正是十年前,納德拉接任執行長後,最想做的事。
他決意要「重新發現微軟的靈魂」,因此將微軟的舊版願景「每個家、每張桌子上的電腦,都跑著微軟軟體」,改為「賦能地球上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能成就更多。」
而現在,微軟就是靠Copilot,用生成式AI來「賦能」。
成功收編反抗軍
把GitHub變盟友,大挖對手亞馬遜牆腳
Copilot的源起,可追溯到微軟2018年一個震驚科技業的併購案。
讓眾人吃驚的不是購併規模,畢竟75億美元的總價,與2016年收購LinkedIn的262億美元相差甚遠。
而是因為併購對象。總部在舊金山、手握2.8萬龐大開發者數量的全球最大開源程式碼平台GitHub,長期來與微軟的企業文化根本是南轅北轍。
微軟透過購併GitHub擁抱開源社群,大幅提升了自己在開源社群中的影響力。(Shutterstock提供)
GitHub充滿了離經叛道的軟體高手,在他們心中,讓人類都乖乖用同一套軟體的微軟,是如同邪惡帝國般的專制存在。不少開發者一聽到微軟可能入主的消息,立刻把自己的作品搬離GitHub。
台灣大資訊長蔡祈岩分析,微軟買GitHub是「戰略性」,並非短期營利考量。
例如在公有雲事業上,相較於AWS,微軟是後進者,過去開放原始碼圈的開發者習慣在AWS上開發,「買了GitHub,開源社群會更親近Azure,這是微軟戰略的一部份,」蔡祈岩分析。
一名前GitHub主管對《天下》證實,「以前我們會在AWS、Google的雲上開發,微軟進來後,當然我們優先都要在Azure上開發。」
「微軟透過收購GitHub等一連串擁抱開源社群的戰略,把自己變成一個沒辦法被反抗軍攻擊的帝國,把原本的反抗軍變成朋友,」蔡祈岩認為,微軟擁抱開源社群,大幅提升了自己在開源社群中的影響力。
挖AWS的牆腳,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微軟與OpenAI結盟之後,如何用舉世最先進的AI技術,大幅改善生產力的第一個試點。
微軟與OpenAI結盟,開發最先進的AI技術,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認為GPT-4神奇之處,在於「泛用性」。(GettyImages提供)
2022年6月,微軟第一個Copilot應用誕生——GitHub Copilot,讓軟體開發社群比一般民眾,早半年體驗到大型語言模型GPT-3的威力。
以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話,就是迎來人工智慧的「iPhone時刻」。
使用GitHub Copilot,就像身旁坐著一個初階工程師,對它下指令想執行的功能,系統推敲好,就以驚人速度把「整段程式」寫出來,開發者只需再微調。
根據GitHub自己的調查,GitHub Copilot讓程式開發者完成任務的速度,提高了55%,並協助建立了半數GitHub用戶的程式碼。
到去年第4季,就有超過150萬人使用過GitHub Copilot。開發者社群快速擴散,讓「Copilot」一詞,瞬間成為AI助手的代名詞。
這其實是GitHub當時執行長,擁有私人飛機駕駛資格的弗里德曼(Nat Friedman)命名的,他希望讓用戶清楚知道,AI助手只是「副駕駛」,「就像一架正在飛行的飛機,你有副駕駛來幫忙,並不意味你放開了方向盤。我們想提醒人們,自己才是負責人,」微軟公關長法蘭克蕭說。
專訪AI業務功臣
改造無比難用的平台,變成長引擎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23年「未來準備度調查」,微軟首度奪下企業類的榜首,甚至超過輝達、Google。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表示,理由是微軟成為OpenAI的主要投資者,在AI領域增加影響力,而且不斷將多種應用整合到單一服務(Azure雲端服務)。
評比負責人之一、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創新樂高教授俞昊告訴《天下》,相較臉書、Google,微軟在大型語言模型投入很長時間卻沒有成功,但它成功建立包括OpenAI在內的聯盟,快速取得在生成式AI領域的能見度。
更關鍵的,是微軟打破Windows為核心的商模,轉向Azure。
微軟將包括Office等重量級應用程式轉移到Azure,打造以Azure為核心的雲架構,跨入生成式AI時代,順勢在其平台上打造微軟AI宇宙。
「這就像哪天蘋果不再將iPhone視為核心業務一樣重大的改變,」俞昊比喻。
微軟轉型背後有一號關鍵人物,就是納德拉倚重的左右手,綽號「紅衣主教」、主管AI與雲端業務的微軟執行副總裁葛瑟利(Scott Guthrie)。
公開演講時總穿著鮮紅色Polo衫的他,在Azure上整合各種企業生產力工具,再加上AI助手Copilot,讓企業在微軟的雲端環境下使用AI工具。企業也能夠透過API串接包括OpenAI的大型語言模型,做客製化開發。
時間回到2011年,全球吹起雲端服務風潮,競爭對手亞馬遜AWS獨佔市場,當時的執行長鮑默爾指派納德拉整頓微軟雲端服務Windows Azure,納德拉則找來葛瑟利協助。
當時Windows Azure據說難用到連微軟內部主管都不想用。
葛瑟利定調Windows Azure的差異化競爭力,就是有完整企業工具;這塊是AWS、Google無法相提並論的。
1997年杜克大學畢業進入微軟的葛瑟利,成功協助納德拉整頓,讓Azure業務成為微軟史上成長最快的服務之一。
《天下》獨家採訪一手掌握Azure和AI業務的葛瑟利,好奇他如何把那麼多工具整合到核心平台,來和競爭對手差異化?
「我們在基礎架構的每一層都進行優化和創新,」葛瑟利強調。
他細數,這包括將微軟365、Teams、ChatGPT、Xbox、Bing和GitHub Copilot等服務產生的算力負載、從數據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再反饋到雲端基礎架構上。
「這意味從系統到晶片都要最佳化,來吸引重視安全、效能的企業客戶,」葛瑟利不諱言。
- 全文未完,接續閱讀:微軟AI營收一年成長四千億 世界第一大公司為何說壓力大了?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96期《解密微軟吸星大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