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近十年來陸續到泰北山區華校教學,觀察到對岸在清邁設有領事館後,在華語教學的輸出是有計畫的執行和落實,當然內容是指指漢拚和簡體字,比如,對岸領事館和學校簽訂合作條約,派遣師資前往教學。其次,提供財力物力的資源,更新學校的設備,光漢語能力檢測在清邁最少有十處。再來,培訓當地師資的教學能力和華校的行政效能。最重要一點,在泰北當地建立完整的海外華人升學體系,提供獎助學金到對岸國內大學就讀,畢業後返鄉進入華校作為管理幹部等。
說實在話,這在泰國也無須大驚小怪,泰國官方所承認和使用的中文就是簡體字,更何況對岸在泰國有大量交通和土木的投資,甚至泰國某些大學都有設立孔子學院,負責華語教授的工作。對岸夾著經濟和政治上的優勢,把華語教學作為軟實力的輸出,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相對而言,依據我國僑委會僑民學校教材供應及經費補助申請須知,還有僑務委員會補助僑民學校自聘教師經費要點,加上教育部和國合會的人力協助等管道,泰國清萊地區接受我國僑委會輔助以繁體字教學位主的華校,就要進一步思考學校教學的目標與定位。否則在泰國學習華語以繁體字和注音符號入門,坦白說根本和現實環境差異太大,因為在使用的人數和場合空間很小,近年來有些華校改變策略,小學部繁體字而中學部簡體字,以貼近泰國社會的需求,更大的現實再接受兩邊的補助。
從大環境而言,根據拼音和使用的文字,在泰北教授華語有兩個系統——繁體字和簡體字,使用簡體字進行教學的學校逐漸增加,這有外在環境的配合進而造成需求,潮流擋也擋不住,即使在清萊山區中美斯樂地區是最多華人居住的地方,蔣家寨華興小學最近也放棄繁體字改用簡體字進行教學,就算以前很多台灣的相關團體到該校進行服務,例如,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的史懷哲團隊。
誠如上述所描述的現實環境,那以繁體字教學為主的華校就更要思考存在的價值,否則我國僑委會花費再多的經費和人力,南向計畫在暑期核准更多的大專院校團體前往該地,美其名要提升當地華校學生華語文的能力,事實上不僅沒有,反而經費和人力付之東流。
這裡個人提供幾點多年的觀察,作為僑委會輔助華校時的參考。
第一,從兩岸的體制和發展,我國的民主、開放和社會扶助的觀念都比對岸進步,光醫療系統的程度對岸大部分人民無法想像。因此在輔助當地華校時,不光僅在華校運作上打轉,如發放教材或贈送課桌椅等,而是要能建立當地華校學生到我國的升學管道,還有升學人數要能提升,特別在高等教的部分。
當地的華校學生學習繁體字後,如果有機會到台灣求學,他才能了解和觀察到華人世界不同的一面,有民主開放的制度,有社會醫療照護的體制等,而非光在宣導政治體制上的優越,這樣才能分別出不同社會體制對人民的影響,而這是在高等教育上特別能夠著力的部分。對岸把很多資源放在高等教育對當地學生招生的原因也在此,背後就是文化軟實力的輸出。
雖然近年來我國加大在清萊地區華校的招生宣導,特別是所謂3+4管道,也就是海外青年的僑生專班,以進入高職的建教合作為主的就學管道,人數確實有增加,但在大學以上的就學人數更要注意,大學的求學環境和國家的軟實力息息相關,大學的就學學生可能就是影響未來的種子,這才是我國軟實力努力的所在。
第二,僑委會如果要在清萊當地華校以財力為主輔助觀念,對比於對岸,成效可能性不高,反而要去思考當地華校的行政能力和教學效能。規模大具有中學部以上的華校,行政能力在總務管理方面要能掌控收入和支出的動向。在教學行政層面,要思考教學品質的提高,比如教學扶助,職前講習,教材內容的改變等等,這關係到教學品質的提升,我曾經遇過當地華校找對岸師資進行教學,但對岸教師他不會注音拼音和繁體字,試問,教學如何進行?
華校的學校行政關係到學校的定位與目標,比如定位在以繁體字教學和提供學生學習華語的管道,那橫向而言,如何了解學生華語文的學習程度,華語文能力測驗的推廣和要求勢必成為僑委會補助的目標,否則如何知道成效。縱向而言,當地華校有高中部,那升大學的人數和比例如何?否則我國提供中等教育的師資的意義何在?
台灣的老師可以透過教育部,國合會,僑校自聘教師和替代役等管道當地服務,但由於事前對華校資訊甚少,去到當地之後才知道混齡混年級和混能力的教學現況,開始根本無從適應。還有台灣老師去到當地設有高中的華文學校,才了解升學不一定是學校的目標,反而當地學校在教學科目上有特別要求,比如教學科目要以三字經進行華文學習,台灣老師到當地後可以說是無所適從,導致有人放棄僑委會的薪資補助乾脆回國,這是當地華校要去思考的問題,否則僑委會提供的師資人力和財力的輔助,和當地華校難以產生關聯,更別說提高當地學生來台灣就讀高等教育的人數和可能性。
總和上述兩點,對比在泰北地區華校的現實環境,對岸是把華語教學當作文化輸出,在外在政治和經濟條件的限制下,僑委會對泰北清萊地區華校的協助可能要從教學方面去考慮,協助當地華校去思考學校目標和教學品質的提升,就學學生能力提高,升學的意願提升,甚至到台灣求學的人數增加時,那僑委會根本何須考慮在當地華校招生的問題和經費輔助的成效。(推薦閱讀:國立高科大考卷、教材充斥簡體字!教授名片驚見「中國台灣省」 校方急滅火:不續聘2師)
*作者為新竹縣新竹市豐田國小退休教師,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