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14歲少女患「紅斑性狼瘡」險命危,醫療團隊揭鬼門關前拉回幕後|《給生命第二個起點》

天下文化出版

更新於 05月08日02:46 • 發布於 05月08日02:45 • 陳培思,張雅琳,邵冰如

現在醫療進步,各個醫療科別分工愈來愈細,面對嚴重病例,有時唯有透過不同專科的密切合作,才能幫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案,順利救回性命。曾一腳踏進鬼門關的陳意沛,就是個幸運的例子。

陳意沛十四歲時因為尿液顏色有異,上補習班前跟媽媽去了趟小兒科,沒想到這一去,被診斷出罹患紅斑性狼瘡,直到五十五天後才離開醫院,歷經急診、住院、轉診、插管急救,再回到學校時,已經是下學期。

「當初轉院過來時,她只是個十四歲的小朋友,看著她長大,一路努力生活,轉眼已經過了十五年,我們認識的時間比她當時發病的年齡還要久了,」陳意沛的主治醫師、臺中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談到這位當初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的患者,不禁有感而發。

兩度轉診情況緊急

國二上學期末某天,陳意沛和姊姊提起尿液因為生理期有點紅,但姊姊覺得奇怪,告訴了媽媽,陳媽媽記得當時一看到就緊張了,「尿液顏色明顯就有問題!」

隔天她帶陳意沛到小兒科看診,醫師一聽是血尿,立刻要陳意沛去大醫院掛急診。

「醫師好像有說明可能的病因,但我完全不記得了,」陳媽媽只記得自己非常憂心,「聽到得轉大醫院,當下覺得嚴重,腦筋一片空白。」

到彰化秀傳醫院就診後,很幸運的,當時急診護理人員接觸過類似狀況患者,警覺可能是紅斑性狼瘡,立刻抽血送檢驗科確認。

「完全沒聽過紅斑性狼瘡,這到底是什麼病?而且還是重大傷病?怎麼會這樣?」陳媽媽當時沒有一丁點頭緒。

住院一星期,陳意沛狀況趨於穩定,然而就在準備出院前一晚,媽媽幫陳意沛洗澡時卻發現情況不對勁,「之前她下腹部有點出血,但那天變成了一整片嚴重的瘀青。」

醫師一看,立即用救護車把陳意沛轉診到臺中榮總。

再度緊急轉診,讓陳媽媽更加憂心,「中榮檢查後告訴我們疾病全名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聽到『全身性』,我又覺得更嚴重了。」

在秀傳醫院期間,陳意沛也曾因為兩次癲癇發作,診斷為紅斑性狼瘡侵犯中樞神經,因此轉到中榮時,她被列為嚴重個案。

中榮先幫她進行血漿置換,移除血液中的自體抗體及發炎物質。

然而,第三天情況再度急轉直下。

那天晚上由爸爸照顧時,陳意沛剛開始只是嘔吐,接著變得非常喘,並且不停咳血,很快就陷入昏迷。

大膽用葉克膜爭取時間

「紅斑性狼瘡可能影響中樞神經或引發腎臟病,」黃文男談到,陳意沛發病初期這兩項嚴重病症都陸續出現,「沒想到,竟然又出現第三個更厲害的,也就是肺出血。」

這一切又急又突然,「我趕到醫院時,家屬已經不能進去病房了,病床旁擠滿醫護人員,直接在做插管急救,」陳媽媽想起當時揪心的場景還是忍不住落淚,「我蹲在地上不停哭,心想我這輩子沒有害過人,為什麼孩子會遇到這種事。」

「肺出血可怕之處在於無法知道出血量,」黃文男解釋,「肺出血沒有出口,患者吐出來的量,跟真正累積在裡面的完全不成比例。」

當時的X光顯示,陳意沛的肺全都是白色,充滿了血,已經沒有任何空間進行氣體交換,因此讓她陷入昏迷。

第一次可以進到加護病房探視時,陳媽媽見到女兒全身插滿管子,眼淚不由自主一直掉,「她小舅舅甚至看了一眼就轉身離開,因為實在太心疼、太不捨了。」

陳意沛的情況非常不樂觀,黃文男坦言,治療團隊也曾一度覺得走投無路,「但她那麼年輕,大家都覺得應該想辦法再拚一下。」

無論肺出血或中樞神經侵犯,都有標準的治療方法,但當時面臨最大的難題是:陳意沛是否有辦法撐到治療完成?

每分每秒,陳意沛都更接近死亡,醫療團隊必須跟時間賽跑,盡快讓她生命跡象穩定下來。於是團隊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使用葉克膜。

「就像是洗腎能夠讓腎臟休息一樣,既然是肺出血,那就先讓肺休息,」黃文男提出當時使用葉克膜的考量,「要怎麼讓肺休息呢?就得依靠葉克膜幫她做氣體交換,讓肺部暫時休息,否則她會持續的一直喘,喘到最後沒氣就走了。」

多次收到病危通知

團隊先止住肺出血,再用葉克膜為陳意沛爭取時間,讓她能用自己身體的力量,把積在肺裡面的血慢慢帶走。

父母看著女兒在生死邊緣徘徊,除了加護病房一天開放探視兩次,聽醫師解釋女兒病情變化,卻什麼也做不了。

相對複雜的病況,團隊討論更為重要,

尤其現在醫療進步,各科愈來愈專精,

不同專科合作,才能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案。

—— 醫師 黃文男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煎熬,終於在一個早上聽到醫師說:「妹妹醒了!」壓在陳媽媽心中的大石頭才終於稍稍放下。

「現在想起來,真不知道那段時間是怎麼過的,」陳媽媽只記得,當時不曉得已經簽了多少次病危通知書。

陷入昏迷的陳意沛,對於自己這段生死交關的經歷並沒有記憶,只記得在加護病房住太久,產生加護病房症候群。

「當時心裡莫名覺得不平衡,為什麼我和姊姊兩個人,就是我生這種病?到底還要做這些治療到哪時候,真是夠了!」陳意沛瘋狂的想要扯掉身上所有的插管。

護理人員見狀立刻把陳意沛的手腳固定住,並通知當時在醫院照顧的阿姨,「阿姨衝進來罵我不要亂來,但罵著罵著自己也心疼的哭了,」陳意沛回憶,隔一陣子自己冷靜下來後,才跟護理人員說,「我不會再拔管子,可以把我的手腳鬆開嗎?」

因為急救期間大量的水分灌輸及使用類固醇,陳意沛的體重就像吹氣球般急速膨脹,從四十多公斤胖到了八十幾公斤,但是出了加護病房,體內的水分開始排出,出院時只剩三十幾公斤。由於體重過輕又臥床太久,陳意沛的肌肉萎縮沒辦法走路,即使經過寒假的休養,回到學校的前兩個月,都還是得乘坐輪椅。

團隊合作是最強優勢

回想起團隊和閻羅王來回拔河,歷經十天,終於把陳意沛從鬼門關拉了回來的過程,黃文男直言,「團隊合作是中榮最強的優勢。」

從中榮開院以來,免疫風濕科每星期四都會有例行的臨床病例討論會,也會定期與其他科舉行聯合討論會。使用葉克膜的決定,就是免疫風濕科、加護病房醫師和心臟內外科醫師共同討論得出的治療策略。

「相對複雜的病況,團隊討論更為重要,」黃文男強調,「尤其現在醫療進步,各科愈來愈專精,想了解其他科最先進的治療方式,就要透過不同專科合作,才能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案。」

「十多年前大家對葉克膜還沒這麼熟悉,只覺得是很神奇的治療方法,」黃文男談到,當下誰也沒把握,尤其那時候團隊沒有年紀這麼小的患者使用葉克膜的前例,「這方法當然很冒險,但走一步、算一步,至少必須讓她先活下來。」

「葉克膜的角色有點像造一座橋,團隊先幫陳意沛跨過這段危險期,才有機會往後面的治療推進,」當X光上顯示陳意沛的肺慢慢乾淨了,沒有再出血,可以撤掉葉克膜時,黃文男鬆了一口氣,「這一關,終於過了。」

雖然陳意沛使用葉克膜的時間並不長,但黃文男感覺,「那十天像是過了十年,每一天都很怕有新變化出現。」因為每多使用葉克膜一天,風險就會增加,例如末梢循環會變差,一旦使用時間拉長,血栓、末端肢體缺血的風險就會增加。

他認為,當時在非常適當的時機下了一個精準的決策,「如果再晚一點使用葉克膜,現在也許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從致命病變慢性病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並不罕見,亞洲人罹患紅斑性狼瘡的機率高於西方,臺灣病友人數超過三萬,是歐美國家的兩倍。而患者的男女比例是一:九,好發於成年以後到四十歲出頭的育齡婦女,而十六歲之下的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比例並不多,但若發病卻相對較嚴重。

我們真的遇到好醫師,黃醫師就像是家人一樣,

很感謝他每次在加護病房巡房後,

都會主動到會客室告訴我們孩子的狀況。

—— 病人家屬 陳媽媽

陳意沛記得,當時大家對紅斑性狼瘡都很陌生,「在秀傳醫院時,隔壁病床的病友甚至害怕我會傳染,堅持不要跟我一起住。」

目前紅斑性狼瘡致病的確切原因還不明,「有部分人認為,荷爾蒙可能是一個點火者,」黃文男談到,但自體免疫疾病是多基因遺傳,也和外界環境相關,因為許多不同因素開始慢慢累積,直到成年後才發病。

「紅斑性狼瘡病人中,真正嚴重的比例其實不超過一成,」黃文男指出,陳意沛就是嚴重患者。紅斑性狼瘡診斷並不困難,很高比例是由於關節腫痛而被發現,真正出現紅斑只有六成左右,黃文男指出,「現在網路發達,很多病人都會上網查資料後求診,這是件好事,及早發現把病症控制在較穩定的狀態,疾病嚴重度也會比較輕。」

這些年來,隨著醫療進步,紅斑性狼瘡已經獲得相當程度的控制,漸漸轉變成慢性病,不再像以往致命,患者甚至可以像多數人一樣正常生活。黃文男說,「過去紅斑性狼瘡患者會避免懷孕,因為怕懷孕過程再度發病,但現在有非常多資料顯示,只要病況穩定,懷孕、生產並沒有太大問題。」

在免疫風濕科,患者們常常都是從小看診到大,和醫師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經常會在看診時和醫師分享自己的生活瑣事,黃文男甚至會在病歷上記錄患者談到的生活近況,「下次回診時,我就會關心的問一問,新換的工作如何等現狀。」

醫師往往會看著患者們長大、求學工作、結婚生子,黃文男總是會跟自己患者說,「我跟著你們一起變老。」

家屬關心的都會主動告知

「我們真的遇到好醫師,對我們來說,黃醫師就像是家人一樣,」陳媽媽說,「很感謝黃醫師每次加護病房巡房後,都會主動到會客室告訴我們孩子的狀況,」她談到,在當時焦急萬分的等待中,讓人感到格外窩心。

黃文男非常重視與家屬溝通,「家長最關心的,我都會主動告知,包括小朋友現在生命跡象,呼吸、血壓,以及是否清醒等,」甚至是未來的治療計畫,每個步驟也都要講得非常清楚。

「例如上葉克膜時,必須進入深度麻醉,才不會讓身體因為自然抗拒外來物,導致肺部破裂,」黃文男說,「但不需要跟家屬解釋的如此複雜,而是要說明,讓孩子保持昏迷,才能讓機器幫助她呼吸。」

這些年來,陳意沛每月都會回診抽血檢查,儘管黃文男認為,現在三個月再回診一次也行,但她仍保持同樣的頻率,「既然檢查可以讓媽媽安心,那就繼續維持,而且她每個月來跟我報告目前狀況很好,也很不錯。」

性格決定命運

「我剛入行的時候,都會耳聞以前教科書的說法是,『這個病只能活十年』,」黃文男談到,但現在他的患者中,有人罹患紅斑性狼瘡已經二十五年,如果再加上接手其他醫師的患者,有人存活超過三十年了。

面對幾乎要被死神帶走,又重新回到身邊的女兒,陳媽媽的心永遠懸著,「從小我就不斷灌輸她,『黃醫師開的藥是你的救命藥,一定要準時吃』,即使現在,也會叮嚀她各種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紅斑性狼瘡會反覆發作,但陳意沛沒有再發病,情況維持穩定,現在類固醇也使用得非常少,外表上也完全看不出服用類固醇常見的月亮臉,健康狀況算是維持的相當好。

「性格決定命運,」黃文男認為,除了家人小心翼翼照顧,陳意沛配合度很高,藥物遵從度非常好,「因為從小生病,她非常清楚底線是什麼,造就現在情況能如此穩定。」

的確會有人因為紅斑性狼瘡走了,

但也有很多人和疾病繼續和平共處。

老天爺當時給了我一場考試,

很高興我考過了!

—— 病人 陳意沛

繼續與紅斑性狼瘡和平共處

紅斑性狼瘡患者最重要的就是防曬,以及一些飲食禁忌,要避免食用容易產生光敏感的食物,像九層塔、香菜,或芒果、榴槤等。陳意沛當時出院後,家人都戰戰兢兢,吃東西都不太敢加鹽,高中時便當都由阿嬤特別準備、中午再讓阿公送去。

陳意沛打趣的說,「因為我們家吃的超小心、超清淡,所以全家人都沒有三高。」

「從小到大,我已經很習慣哪些能吃、哪些不可以吃,」陳意沛並不覺得這些會讓她的生活特別辛苦,「雖然不能曬太陽,但把自己包好,還是可以出去玩啊!」

再回頭看十四歲那年,現在的陳意沛相當正向樂觀,「如果上網查,的確會看到有人因為紅斑性狼瘡走了,但也有很多人和疾病繼續和平共處,」陳意沛覺得老天爺當時給了她一場考試,「很高興我考過了!」

>>馬上加入 天下文化 官方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