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砸下逾一百六十億元、剛啟用的全台最大電芯廠,在三月十三日首度開放。商周在占地約六公頃的工廠內直擊MIT電芯完成工序,及供電動巴士使用的鋰鐵電池模組高達八成的高自動化先進產線,全程既聽不見傳統工廠的嘈雜聲,也幾乎看不到員工人影。
這座工廠對於「吃油」生意長大的台塑集團,正是從舊石化能源邁向新再生能源的一大關鍵轉型。早在二○二三年,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接受商周專訪時就曾指出,鋰電池就像是「新石油」,沒了它,手機、筆電、車子全都動不了,這座廠正是台塑前進綠能世界裡不可或缺的「新六輕」。
近年搶建電芯廠的還不只台塑,還有鴻海、台泥、輝能、格斯等業者。
鋰電池單價僅剩高峰1/7
業者若無政策保護本難生存
如今隨著台塑新智能宣布,已在彰濱加碼購入一塊逾二十四公頃的新土地,同時計畫再加碼四百億元,將一、二期合計電芯產能規模一口氣擴大到十GWh(十億瓦小時)後,五大指標業者合計的電芯廠總投資金額已逼近千億元。
然而,世界變化快得讓人猝不及防。
根據Bloomberg NEF《二○二四年電池價格調查》與S&P Global Mobility《二○二五年電動車電池價格預測》數據,二○二五年預測的鋰電池單價,將跌到剩每千瓦小時(kWh)一百一十二美元,價格僅剩約二○一三年高峰時單價的七分之一。
如此嚴峻的市況,就連身為全球鋰電池龍頭的寧德時代都陷入困境,二○二四年繳出財報上市以來首度的營收負成長近一○%。
「坦白說,如沒有政策保護,MIT電芯又比中國貴五成到一倍,台灣電芯廠是一點利基都沒有。」一位上市公司綠電事業總座說。
奇怪的是,以台塑為首的電芯台灣隊,明明一出世就遭逢最兇惡變局,但劉慧啟卻信心滿滿的喊出,自家電芯廠預估首年營收就能破一百億元,同時有望損益兩平,第一年就賺錢,甚至樂觀表示,「我們明年營收要拚一百五十億元。」
到底台塑新智能與電芯台灣隊逆勢勝出的生路在哪?
戰略物資地位、儲能商機
都有助台塑站穩市場
先看戰略物資,台塑投資電芯廠的起心動念,就是認定鋰電池國產化是國安問題。因為在未來世界中,任何國家都不能沒有鋰電池。台灣必須掌握關鍵技術,自主生產,才能根絕被他國斷貨的風險。
但台灣電池目前生產成本推估仍比中國電池貴五成到一倍。對此,劉慧啟透露關鍵解方就是規模經濟,再加上高自動化提升效率以及鋰、鎳等電芯原料價格大降等原因,能將兩岸價差拉近到約兩成。
而最後差距則主要來自於中國補助業者與關稅等政策。因此,包含台塑新智能等新能源業者都期待台灣政府針對國產電池產業有優先採用國貨,與嚴查中國電池借道台灣洗產地等保護政策,來強化國產品競爭力。
再看儲能商機,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指出,相較於過去鋰電池需求剛爆發時,是車用占九成,儲能占一成的嚴重傾斜,現在儲能需求反急起直追,未來甚至有與車用電池分庭抗禮的潛力。
而台塑這座台灣最大電芯廠,早從建廠時,就鎖定相對冷門的高功率儲能型電芯為主力產品。這不只幫它避開了中國電池廠殺價最激烈的車用電池紅海市場,還在半導體業全台大擴廠,放大用電需求下,讓它能後發先至,獲得一定生存空間。
抓緊反中浪潮、次世代商機
台廠有機會後發先至
也因為事先布局儲能的區隔化策略,搶到半導體、航太、電動巴士等多領域台廠、價格較好的預約訂單。此外,劉慧啟不諱言,自產電芯、電池,也有助於自家集團的節能減碳轉型與儲電需求,目前內部訂單占比約三成,也是該廠初試啼聲就有望站穩市場腳步的一大助力。
此外,電芯台灣隊還有美國總統川普帶頭掀起全球反中浪潮的天時可加以善用。
台灣綠能協會理事長李泰安觀察指出,美國國會近期剛禁止美國國土安全部向寧德時代、比亞迪、遠景能源、億緯鋰能、海辰儲能、國軒高科六大中國電池廠購買電池,後續如果再擴大到國防部、能源部、交通部,甚至帶動其他各國或台灣政府跟進,那「台商很有機會後發先至。」他說。
另一個可利用的時機點,就是固態與半固態等次世代電池,推估最快二○三○年就有望量產上市。
台灣電池協會前理事長李桐進認為,中國在鋰電池技術上領先太久,台廠已很難有機會勝出,但拚次世代電池,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明顯領先者,誰能先做出好產品,誰就是贏家,這包括安全性更好的固態與半固態電池,或是能在極地低溫下正常運作的鈉電池。
但展望後市,綜合多方業者看法,包含台塑在內的台灣電池大軍仍須小心謹慎,因傳統鋰電池行業已很難建立防堵同業的競爭門檻了。
電芯台灣隊想要不踩坑,一定要記取歷史經驗,並因時制宜的靈活應變,才能在幫台灣確保戰略物資下,也讓自家企業發展能趨吉避凶。
看更多商業周刊內容》
不怕被AI取代!7個「新鐵飯碗」職業,月收最高破10萬
祖克柏和馬斯克都錯了?為何開除「爛員工」正在毀掉你的公司
新貴天堂變「金龍重災區」!園區宅中古屋價全下跌,這2區比竹科跌更大
不再「將就」了!台灣出現退休離婚潮,熟齡女性離婚10年成長211%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