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宣布,自5月22日起每公升汽油將降價10日圓,同時7月至9月將對電費與天然氣費用提供補貼。
此舉表面上看是為了緩解高漲的能源價格,實則反映出日本能源體系深層的不穩定。這波補貼政策不只是短期因應物價壓力的工具,更是日本政府面對能源結構失衡壓力的應急手段。
當再生能源尚未站穩腳步
根據統計,日本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在十年間看似穩定成長,實則面臨結構性瓶頸。尤其在2020年後,年增幅放緩,顯示政策推動與產業擴張進入高原期,未來若無重大突破,成長動能可能逐漸減弱。
而太陽能雖成為最大再生能源來源,年發電量達96太瓦時(TWh),但風能僅為10 TWh,地熱更只有3 TWh,整體能源結構仍嚴重仰賴進口化石燃料。
因此,當全球能源價格飆升時,日本自然難以置身事外。
※此折線圖顯示2011年至2023財年期間,日本再生能源在全國總發電量中的占比變化。從2011年的10.4%逐年上升,到2023年已達22.9%。
太陽能:日本轉型的斷層與瓶頸
日本在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上雖有進展,但仍面臨多項瓶頸。土地取得不易、地方社區抗拒、電網整合與儲能技術落後,使得風電與地熱等多元能源發展緩慢。
而即便太陽能被視為日本再生能源主力,國內光電模組產量卻在近年大幅下滑這顯示日本不僅在安裝面臨土地與儲能瓶頸,產業鏈本身也面臨產能不足與國際競爭壓力。
這些結構性瓶頸意味著,日本短期內難以靠再生能源支撐全面電力需求,一旦國際油氣價格波動,政府只能再次以補貼形式緊急應對。
※這張長條圖呈現日本自2018年Q1至2024年Q1的國內太陽能光電模組季度產量。可見產量在2018至2019年間相對穩定,但自2020年以後明顯下降,至2024年Q1降至58.1萬千瓦,創下新低。
政府「買單」的代價:長期能源策略的偏移?
價格是最有效率的市場訊號,理應鼓勵節能與再生能源投資。然而政府的能源補貼往往削弱了價格的激勵功能。
當家庭與企業無需面對真實成本,就會缺乏動力提升能效或轉向綠能。這種「價格緩衝」可能延遲日本能源轉型的腳步,甚至使原定2030年減排46%的目標面臨挑戰。
結語:補貼是「現在進行式」,轉型才是未來式
日本政府的能源補貼行動,是對當前能源價格壓力的現實反應,但若無法進一步解決能源結構問題,只會讓未來的壓力愈演愈烈。
這是一場短期補貼與長期轉型的拉鋸戰,也是一場全球能源政策走向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