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工具箱天王二】善用人才 門外漢竟變台灣第一大工具箱出口商

鏡週刊

發布於 2018年11月12日02:54 • 鏡週刊

**代工生意做得穩妥,張庭維卻不安於現狀。3年前他打破傳統代工生產的思維,成立設計團隊,使明昌旗下的醫療設備工具箱品牌Bailida,一改冷冰冰、硬邦邦的外觀為圓滑的線條,一舉拿下去年德國漢諾威iF設計獎跟金點設計大獎,還打入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

**

「我接下來的目標是把工廠物聯(網)化,打造一座智慧型的未來工廠;3年內公開發行、上市上櫃。」張庭維滔滔不絕地描述公司願景,我好奇,大學畢業就進入家族企業,難道不曾想要從事其他行業?張庭維大笑:「還真的沒有。這都要歸功我父親,他從小幫我洗腦洗得太徹底。」

張庭維的父親張秋龍出身農家,後成為台灣工具箱大廠。(張庭維提供)
張庭維的父親張秋龍出身農家,後成為台灣工具箱大廠。(張庭維提供)

1976年,張庭維的父親、明昌國際董事長張秋龍,向一位香港商人頂下生產鋼製辦公家具的明昌。「我的上一代務農,但我對做農業相當沒興趣,一直想要搞一點事業。」大甲高工畢業後進入藥廠當業務的張秋龍回憶:「那時我跟青輔會貸款了百萬元,我二伯也借錢給我,就創業了,一開始公司只有6個人。」

但辦公家具業競爭激烈,明昌做不出規模,後因貿易商找上門,問他能不能生產收納DIY手工具產品的工具箱,儘管當時台灣有50、60家同行競爭,但退無可退的張秋龍只能咬牙接單。

1976年,張庭維的父親張秋龍從一位香港商人的手中接下明昌。(張庭維提供)
1976年,張庭維的父親張秋龍從一位香港商人的手中接下明昌。(張庭維提供)

從小型的隨身工具箱,大至被稱為「男人廚房」的半人高工作站,張秋龍都接單。他引進塗裝生產製程、塑膠製品製程的產業水平整合,靠著物美價廉的品質,搭上歐美居家DIY的風潮,很快在市場上站穩腳步。

1986年,明昌躍居台灣第一大工具箱出口商,並在2005年陸續推出五金工具箱自有品牌BOXO,2年後又跨足醫療領域,推出醫療設備工具箱品牌Bailida。「我爸不是黑手出身,他不懂技術,但他很會用人,找了很多專業經理人來幫他。」張庭維說。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