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催生.讓足月後的胎兒適時「退房」,降低剖腹產機會 

媽媽寶寶

發布於 2020年10月23日13:25

似乎很多人誤解了催生,而讓大家對催生有不好的印象,如:催生很痛、催生後要等好久才會生、催生會增加剖腹產的機會等等,為何催生讓人編派了這些不實的傳說呢?這次,就花點時間了解為何要催生吧!

 

滿37週該出生卻沒產兆.考慮催生

相信所有即將生產的孕媽咪,都知道落紅、破水和陣痛是3大產兆,不論先有哪一項產兆,都代表即將進入產程,準備迎接小生命的到來!可是在足月後,胎兒該出來卻沒有動靜時,又該怎麼辦呢?育禾婦幼中心院長蘇河仰指出,「足月的胎兒該出來卻沒有產兆,透過藥物引發子宮收縮,以進入產程,稱為『催生』」。

他補充,若有產兆,但子宮收縮力道不強,頻率不及3分鐘收縮一次,「會考慮給予藥物以漸進式『加強』子宮收縮的強度與頻率,避免因產程延長過久而須改剖腹方式生產」。同樣是給予子宮收縮藥物,但在有產兆與沒產兆的狀況下,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另外,同是以「儘早將胎兒娩出, 終止目前懷孕的狀況」為目的,在足月後進行的稱「催生」,在任何一週數進行的則稱為「引產」。蘇河仰醫師舉例,若有染色體異常與構造異常的胎兒,必須終止妊娠時,即可進行「引產」,不受足月與否的限制。

需要催生的狀況

一般自然產的狀況屬於「瓜熟蒂落」,時間到了,寶寶自動「退房」,可是有些時候不宜等到寶寶自動退房,這時就需要考慮進行催生了。蘇河仰醫師指出臨床上常見需要的催生狀況:

1.母體有嚴重的子癇前症

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為避免狀況更加惡化,引起併發症,就會在足月後進行催生(若狀況嚴重,即使尚未足月,也會讓胎兒先離開母體)。他補充,「經催生6小時,但產程進展不良,則符合剖腹產適應症」。

2.胎兒頭圍超過9.5公分時

「產道最窄處約10公分,當胎兒頭圍超過9.5公分,即潛藏不太好生的風險,這時,就要與孕媽咪討論是否願意催生,讓胎兒早一點點出來,避免等胎兒想要出來時,頭圍更大,更難通過產道」。此舉也是避免產婦待產時,歷經產痛仍要「吃全餐」的命運。

蘇河仰醫師補充,37、38週時的胎兒體重超過3,500公克時,也要提高警覺,通常依據孕媽咪的體型、骨盆大小,評估自然產的難度,如難度太高,多會與孕媽咪討論是否要提早接受催生,不然,等到40週,胎兒長得更大,更不易自然產,不只提高生產的風險,也增加了剖腹產的機會。

根據他觀察,不少孕媽咪雖崇尚順其自然,想要自然產,卻也怕最後要「吃全餐」,碰到胎兒的胎頭過大或很有潛力成為4,000公克的巨嬰時,多會答應提早接生催生。

3.兩次評估胎兒體重沒有成長

妊娠37週後,經過兩次評估胎兒體重沒有成長,且參考胎盤動脈血流阻力與臍帶血流不佳時,表示胎盤功能不佳或子宮內環境不良,無法給胎兒足夠的養分,已不適合讓胎兒繼續待下去,有必要適時讓胎兒提早離開子宮,到子宮外接受更好的營養照顧。

他進一步指出,當胎兒過小,若孕媽咪多吃一點營養價值高的食物,讓胎兒的體重可以得到改善,狀況或許還好;若是胎兒極度過小,與預定週數體重差距達兩週以上,並合併羊水過少,代表胎兒沒能獲得足夠的營養,不用等到足月,即應讓胎兒出生」。

4.過期妊娠

妊娠週期為40週,在滿37週到42週這段時間分娩,都屬於正常現象,蘇河仰醫師表示,所謂的「過期妊娠」,國內外有所差異,國外是指42週還未出生,國內則是41週,「妊娠滿41週,如果還沒有產兆的話,就會請產婦入院接受催生」,避免胎兒因為胎盤功能老化而發生意外。

 

催生方式

蘇河仰醫師指出,「正式進入產程前,會先有不規則的子宮收縮,促進子宮頸變軟、打開,才能引發規律的子宮收縮,然後,子宮收縮又會促進子宮頸打開,透過這樣的循環,將胎兒擠出產道」,因此,催生前,會先檢查子宮頸的狀況,依打開與否而有不一樣的處置:

.子宮頸未打開:會先在子宮頸塞藥(前列腺素E2),促進子宮頸的軟化,並漸漸地引發宮縮,再依強度決定加藥與否。若子宮受體無反應,使得子宮頸仍未開,就會再塞藥。

.子宮頸已打開:直接利用靜脈注射方式給予催產激素催生,利用機器控制劑量定速給予,使子宮收縮達每10分鐘約3次的頻率。

他說,「理想的子宮收縮頻率為3分鐘1次,如低於3分鐘1次的宮縮頻率,表示子宮受到過度刺激,可能有子宮破裂、或胎盤早期剝離而引發胎兒窘迫的風險」。

為確保母胎安全,對於接受催生的產婦,會透過胎心音監視器監測母體子宮收縮情形及胎兒心跳的變化,同時還要定期量測血壓。若出現胎心音下降、胎盤功能不佳、宮縮次數太密集、羊水變少的狀況,不宜繼續催生,必須先停止給予藥物,「如果是打點滴,就停掉點滴;若是塞藥,則將藥物取出」。

 

人工破水可以算催生方式之一嗎?

蘇河仰醫師表示,通常子宮頸開口達一定程度(4、5公分),才會破水,「若產程進展慢,需要改變現狀以增加產程的進展速度,可考慮給予人工破水,這不算催生方式,而是一種加強的方法」。

 

催生時間與結果各不相同

由於產婦對催生藥物的反應各不相同,子宮收縮與用力的狀況、骨盆腔與胎頭是否對稱等,也存在不一樣的個別差異,進行催生後,多久會生下寶寶,並沒有定數,有人催生一天就生出寶寶,有人則要耗上三天三夜,才終於把寶寶給生下來。當然,有人則是催生失敗,必須要「吃全餐」。

如何評估產婦是否要「吃全餐」?蘇河仰醫師表示,剖腹產適應症之一的「產程遲滯」,是指已進行充足引產,但第一產程之潛伏期過長(經產婦超過 14 小時、初產婦超過 20 小時),或第一產程之活動期子宮口超過 2 小時還沒有進一步擴張,或第二產程超過 2 小時胎頭仍無下降。

臨時要接受剖腹產,可能無法像計畫性剖腹產,在麻醉前,事先禁食8小時,這時要看個別狀況是否緊急,不急的話,還可等上幾個小時,待胃部排空;緊急的話,則仰賴麻醉醫師嚴密監控,避免過程中因嘔吐而將嘔吐物嗆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

 

傳說的催生好痛只是謠傳

相信不少人聽過「催生好痛」的說法,對此,蘇河仰醫師表示,「催生不會比較痛,但待產會比較久倒是真的,畢竟沒有產兆,距離進入產程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產程必須藉由子宮收縮才會有進展,要順利把胎兒娩出產道,需要一定的宮縮強度與頻率,自然進入產程的宮縮,與使用藥物啟動的宮縮,都是宮縮,因宮縮而引起的疼痛並沒有差別」。

一般人會有這樣的錯覺,他這麼解釋,「從出現產兆到寶寶出生,所要承受的疼痛以0到10分來表示,自然入院待產的產婦,其實已經默默承受了好幾天的不規則收縮,好不容易達到入院標準時,疼痛程度是3分;但沒有產兆的產婦的疼痛程度為0分,打藥後,短短數小時內從0分直接飆升到4分,少了不規則陣痛的緩衝階段,慢慢適應子宮收縮引起的疼痛,而是一下面對突如其來的陣痛,難免會覺得好痛,然後,將一切都歸咎為催生所引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