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凱米颱風0728》全台牡蠣半數全毀,受損1.9億,嘉義最大慘區,雲林中蚵恐全毀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4年10月14日12:42 • 發布於 2024年07月28日10:56 • 上下游News&Market
凱米颱風0728》全台牡蠣半數全毀,受損1.9億,嘉義最大慘區,雲林中蚵恐全毀

凱米颱風造成農業災損逼近 22 億元,其中牡蠣是漁業災損中的「頭號受害者」。根據農業部統計,牡蠣災損面積 3,141 公頃,受損金額 1 億 9,073 萬元,其中最大產區─嘉義縣牡蠣災損高達 8700 棚,受損金額超過 1.6 億元,雲林、彰化牡蠣也受損嚴重。

《上下游》記者深入東石─牡蠣養殖重鎮,隨著蚵民來到遍地狼籍的海邊,頂著大風整理遭強颱風浪摧毀的蚵棚,剖蚵的阿嬤們面對「無蚵可開、無錢可賺」的未來,顯得十分無奈。記者轉往雲林台西,中蚵狀況一樣不容樂觀,蚵民預計,「今年中蚵全毀」。

相較於陸上農產品有政府提供的天災救助,或開設商業保險,牡蠣損失慘重,卻未必能有天災救助,目前也沒有任何保險可以理賠,處境更顯艱困。

壽島的蚵民蔡先生神情肅穆,忍痛整理遭強颱風浪摧毀的蚵棚。(攝影/林吉洋)
壽島的蚵民蔡先生神情肅穆,忍痛整理遭強颱風浪摧毀的蚵棚。(攝影/林吉洋)

老蚵民:損失超過 200 萬元,只能含著眼淚微笑

沿著 82 快速道路前往東石,不時可見被強風摧折的樹木,路肩都是殘枝與落葉。淹水未退的農田中稀稀疏疏站立著幾支玉米,景象格外悽涼。記者隨同蚵民前往海邊,滿天烏雲緊貼海面,岸邊一片狼藉,破碎的保麗龍、竹桿和不成型的蚵棚都是強風豪雨過境的證明。

儘管颱風已經遠去,海邊風勢強勁到讓記者差點打不開車門。原應湛藍的海水,現在如同滾滾黃泥,被沖上岸的蚵棚在強風吹拂下,繩索與竹竿磨擦,發出「咿咿啊啊」的聲響。蔡松柏看著海面殘破的蚵棚,竟然微笑了起來。他告訴記者,「這是含著眼淚的微笑」。

不笑,難道哭泣有用嗎?70 多歲的蔡松柏表示,自己養蚵超過一輩子,除了養牡蠣什麼都不會。雖然半甲子的歲月看過各種大風大浪,「但這次真的太突然,短時間那麼大的風雨……」外海養了 40 棚的牡蠣,那是他全部的身家,損失超過 200 萬元。

70 多歲的蔡松柏露出「含著眼淚的微笑」,無言面對滿目瘡痍的蚵棚。(攝影/楊語芸)
70 多歲的蔡松柏露出「含著眼淚的微笑」,無言面對滿目瘡痍的蚵棚。(攝影/楊語芸)

寄望蚵串尚存,現實是「全軍覆沒」

蔡阿姨跟兒子共同經營 40 棚的牡蠣,雖然知道蚵棚碰撞嚴重,但還是抱持一線希望!今早兒子冒著風險出海,本想「多多少少收一些牡蠣回來」,沒想到蚵串幾乎全軍覆沒,「整個烏有去啦」。

另一位黃姓蚵民除了蚵棚外,也養殖了少數的倒棚式牡蠣,本以為倒棚養在內海,比較不受風浪影響,沒想到沖上岸的蚵棚全部壓在倒棚上,「慘失一樣慘重」。他提到站在岸邊就看得到海面上的災情,但卻無能為力,今年所有的付出全數歸零。

蚵民黃先生的倒棚式牡蠣狀況不容樂觀。(攝影/楊語芸)
蚵民黃先生的倒棚式牡蠣狀況不容樂觀。(攝影/楊語芸)

開蚵團生計受到衝擊,卻沒有任何救助可以申請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開蚵的姨嬸們。如果不是颱風來襲,先天宮旁的巷弄內應該熱鬧滾滾,7 月的牡蠣產季,家家戶戶都忙著開蚵,大家圍坐在矮桌前,一邊用勞力換取微薄的薪酬,一邊與鄰居閒話家常。今日記者看到的景況完全反映牡蠣災情,低矮的桌面沒有堆積如山的待開牡蠣,冷清的氛圍猶如低氣壓罩頂。

靠著兼差開蚵,吳阿姨本來每天有一、兩千元的收入,由於是按開出的蚵肉重量計酬,她完全沒有月薪、天災救助等等保障。如今沒有牡蠣可以賺外快,她說自己心情很複雜,「聽說下星期還有一個颱風,不知道該怎麼辦?」

另一位林大姐本來在高雄照顧長輩,長輩仙去後,近日才回到東石,打算趁著產季賺一些開蚵錢,沒想到就遇到颱風,「袂直趁錢」。她詢問記者是否有什麼補助可以申請,無助的心情全寫在臉上。

無蚵可開的吳阿姨表示,「未來不知道該怎麼辦?」(攝影/楊語芸)
無蚵可開的吳阿姨表示,「未來不知道該怎麼辦?」(攝影/楊語芸)

蚵民已訂購竹竿,準備重新出發

蚵民黃玉燕指出,今日風浪仍大,就她的理解,許多漁民打算出海勘災,卻都半路折返,大家心情都很忐忑。原本應該是盛產季,牡蠣收成後蚵棚就可以拖回港內,但因為今年牡蠣肥得慢,蚵民大多只能收成蚵棚比較外圍的蚵串,既然棚上還有蚵串,便無法在颱風前先拖回來。

黃玉燕提到,倒棚比較容易修復,如果牡蠣還在,仍有機會續養。浮棚損失相對慘重,許多漁民已經在訂購竹竿,「能夠修理的就拖回來修理,不能修的就重新綁蚵棚」,看天吃飯的人都懂得不屈不撓。

她也補充,蚵民一般不會把所有的牡蠣都養在外海,「如果真的有這種人,今年可以『休息』了!」通常會養一些在外海、一些在內海、一些在岸邊比較安全的地方。相對比較安全、自然會長得比較慢,現在就寄望這些「安全的牡蠣」好好的,未來能夠去外海續養,看能否多少收成一些。

壽島的蚵民整理遭強颱風浪摧毀的蚵棚。(攝影/林吉洋)
壽島的蚵民整理遭強颱風浪摧毀的蚵棚。(攝影/林吉洋)

雲林中蚵恐全毀,蚵民求助無門

另外,雲林縣作為颱風第三大受災戶,漁產損失超過 5 千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 5 千萬元多是文蛤池工作魚暴斃的損失,文蛤實際災損尚待估算。

另外,由於雲林外海養殖牡蠣沒有漁業權,因此無法申請天災救助,也就是說,帳面上雲林養殖水產的損失目前似乎不算特別高,那是因為延遲性(文蛤)及隱藏性(牡蠣)的狀況還未納入。

記者轉往雲林台西,採訪當地中蚵養殖戶林進郎。林進郎帶著記者前往海邊,倒棚一根根雖然都還站在著,但風浪帶來大量積沙,他預估水下的牡蠣恐怕已埋在沙中,「情況不樂觀」。外海養殖中蚵的棚架都被摧毀,今年恐怕沒有中蚵可以供應台南續肥。

林進郎提到,因為台西建設離島工業區時,漁民已經讓渡出漁業權,當時父執輩雖然拿到補助,「但都被騙了,那一點錢根本不合理」。如今沒有漁業權,就無法申請天災救助,加上沒有漁業背景的立委可以幫忙,他認為雲林的蚵民十分無助。

林進郎認為,雲林蚵民養殖牡蠣沒有漁業權,狀況最是無助。(攝影/楊語芸)
林進郎認為,雲林蚵民養殖牡蠣沒有漁業權,狀況最是無助。(攝影/楊語芸)

牡蠣保險障礙重重,前農業部長:不能不開辦

沒有漁業權、無法申請天災救助,那麼有沒有保險可以理賠?答案是:沒有。

前農業部長陳吉仲是農業保險的重要推手,一向主張以保險作為天災救助外的另一個手段,他在颱風後接受《上下游》專訪時表示,「如果有未納保的作物,代表農業部的努力還不夠!」他也直指,牡蠣或任何水產品未能納保,漁業署都該趕快與農金署商議保單的設計。

不過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表示,牡蠣缺乏養殖基本資料,保險難以進場。以汽車保險為例,先要有投保車種、汽車性能、平均使用年限、使用材質等詳細的資料,才能評估保費與理賠。同時,保險公司也會蒐集車主資料,包含年齡、用車習慣與經驗等,才能設計完善的保險制度,讓車主行車有保障,保險公司亦有利可圖。

徐承堉指出,台灣牡蠣產業缺乏全盤性的生產資料,光是養殖的棚架,不同地區蚵民就可能使用相異材質,何況每個產區的平均牡蠣放養量、收穫量、遇到天災的折損率等,都缺乏統計數據,蚵民年齡、飼養習慣等同樣霧裡看花。沒有數據作為根基,想建構牡蠣保單制度難如登天。

擁有數據只是第一步,還需降低牡蠣飼養風險,保險公司才可能願意進場。台灣牡蠣遇到強風豪雨便可能有高折損率,像這次颱風過境,嘉義的竹蚵棚幾乎全毀,保險公司面對天災抗性極低的牡蠣,縱使要設計保險,也可能不願意提供天災型保單,以免賠率過高。

陳吉仲坦言,水產品容易受氣候影響,養殖變數確實很多,但可以按照過去 15 年的農損資料來設計保單。此舉雖然可能與真實狀況有所出入,但透過每一年的理賠來校正,15 年後的資料就會更完整、正確,「可以不斷校對資料,也是保險的功能之一」,不能因為現在資料不齊全就不開辦保險。

另外,陳吉仲也補充,即便是沒有漁業權的養殖戶也應該可以透過養殖事實來投保,雖然政府不能補助保費,但投保的漁民會更有保障。

該如何改建蚵棚,增加對氣候變遷韌性?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表示,嘉義牡蠣在此次颱風損失慘重,可能是浮棚材質為竹子、保麗龍等,製作成本雖低,但相當不耐風浪,颱風過境時即易被吹至外海、碎裂,牡蠣直接石沈大海。

事實上牡蠣浮棚已有合金等更堅固的材質,抗災能力更好,但郭建賢坦言「價格太高」,況且近年台灣無強颱過境,蚵民未能未雨綢繆,仍以便宜的竹製、保麗龍浮棚為主。他認為台灣應持續研發堅固但成本更低的蚵棚,鼓勵蚵民使用,才能有效降低牡蠣生產風險,擺脫颱風一來牡蠣就嚴重受損的輪迴。

不過資深水產專家徐承堉則認為,浮棚受風面積大、承重過多,雖然靠錨定固定在海底,仍難以抵抗風浪。倒是以延繩式養殖的澎湖牡蠣值得參考,因為化學纖維的繩索相對柔軟,對環境較易「逆來順受」,且線性養殖的受風面積和負重都比較小,硬體設施的抗風性一定強過浮棚。只是延繩式養殖牡蠣量勢必比較少,就看蚵民如何選擇。

徐承堉強調,「水至柔也至剛,固定在海中的東西每天要承受海浪千百萬次,因此要有『不能對抗』的觀念」,全世界漁業面對海洋都採柔性承受策略。浮棚相對沒有彈性,面對極端氣候要加強韌性,而不是對抗的力道。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火星人
    烤肉沒牡蠣可烤了…北部哭哭😢
    2024年07月29日04:3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