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學校不見了?|屏東四年裁併七校,為何有的華麗轉身,也有學校留下無限惋惜?

翻轉教育

更新於 05月17日07:14 • 發布於 05月17日07:14 • 陳奕安
學校不見了?|屏東四年裁併七校,為何有的華麗轉身,也有學校留下無限惋惜?
學校不見了?|屏東四年裁併七校,為何有的華麗轉身,也有學校留下無限惋惜?

30 多坪的教室,學生可以同時使用三組課桌椅,中間桌面放文具,餐袋、書包與雜物擺左右,因為班上只剩一個孩子⋯⋯這個校園景象發生在國境之南。光是今年,屏東縣就有屏東市凌雲國小、內埔鄉僑智國小、高樹鄉舊寮國小共三所國小,面臨關門,讓屏東與南投、澎湖並列「裁併校重災區」。

《親子天下》聯繫三所學校,嘗試了解停辦原因,皆遭拒訪。某校行政人員透露,裁撤學校過程中,家長難免有些不安,校方擔心對外發言可能激發當地民眾的情緒,影響裁併校流程;也有學校職員懷抱一絲希望,「我們也可能不被廢校啊!要今年四月(裁併程序結束後)才能定案。」

部分職員與家長還期待保留學校,但學校裁併的後續規劃,縣府早已有答案。屏東縣教育處長楊英雪說明,凌雲國小因應屏科實驗中學興建將關閉,學生轉入屏科實驗中學國小部;而根據「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置合併或停辦辦法」,國小連續二年學生人數低於 50 人即可改制為分校或停辦,學生數 31 人的僑智國小預計併入內埔國小,學生數 35 人的舊寮國小預計併入新豐國小。

一年停辦三所學校看似數字驚人,但不是第一次廢校潮,屏東過去 4 年內已停辦 7 校。 109 學年度起,屏東內埔鄉育英國小改為東寧國小育英分校,南華國小、車城國小保力分校、東海國小太源分校、土庫國小信國分班、大明國小鳳明分班、大新國小等 7 校,皆因人數不足走入歷史。

屏東為何頻廢校?楊英雪強調,「重點不是校數多或少,而是學生受教權益。」她指出,目前屏東人口不到 80 萬人卻有 163 所國小,學校多但人口相對少,其中四成國小人數不到 100 人、 12.12% 國小人數不到 50 人;學生人數少,同儕經驗不足、教師教學方式受限都影響學生受教品質,「(與其他農業縣市相比)小校比例雖然不算很高,但我們看到問題就應該積極解決。」

南華國小:變身智慧農業學校,成校友返鄉助力

小校退場後,學生的後續安置、校地轉型運用往往是兩大後續問題。談裁併校後續處理,屏東縣教育處也很自豪地分享小校裁併後的轉型案例,如 109 學年高樹鄉南華國小停辦後,學生併入附近的泰山國小,舊校舍成功轉型為「屏東智慧農業學校」。

屏廢小校
屏廢小校

南華國小裁併時逢泰山國小新建校舍、結合在地農產鳳梨的特色遊具完工。現任泰山國小校長蕭智文介紹,鳳梨遊具、砂石地是學生下課最喜歡的遊憩區域。楊煥世攝

高樹鄉位於屏東西北方,東鄰三地門,北接高雄茂林與美濃。從屏東市區驅車 40 分鐘抵達南華國小,校地一如既往被大片鳳梨田包圍,但運動場如今變成無人機考照場地,佈告欄上的榮譽榜被智慧農業學校計畫海報取代,教室改造為青年創業工作室⋯⋯校舍不再專屬小學生,而是全社區的活動空間、農業創新基地,也成為在地青年返鄉工作的助力,有南華國小畢業校友回到母校開辦木藝工作室、參與假日市集擺攤賣蜂蜜。

屏東小校
屏東小校

南華國小轉型為智慧農業學校,不定時開辦特展、假日舉辦小農市集,是全社區的活動空間、農業創新基地。楊煥世攝

屏東小校
屏東小校

南華國小的歷史痕跡還在,但教室已改造為青年創業工作室,販售咖啡等農產品、手工藝品,或展示農用無人機等機具。楊煥世攝

南華國小走向停辦與轉型,因為當地少子女化、青年人口外流嚴重。前南華國小校長曾祥豪回憶,裁併時,已是學生數未達 50 人的第四年,「調出戶政事務所資料,學區內每年只有 2 個新生兒,可以預期未來學生只會更少。」

曾祥豪當時從「法理情」三方面,與居民、家長溝通。除了說明縣府已給予比法規更長的裁併校緩衝年限,縣府也承諾「學校不會挪為他用,而是從孩子的學習環境變成社區共融的教室」;加上南華國小曾是泰山國小的分校,部分學生家中長輩都是泰山國小校友、熟悉泰山國小,讓當地人雖有不捨,最後仍願意接受併校。

時任泰山國小校長的黃素英分享,為讓家長與學生安心,她除了提前拜訪南華國小的家長與學生,也在泰山國小延續南華既有的陶笛與太鼓社團,安排校車與隨車老師到府接送學生,同時啟動定向輔導計畫,協助南華轉學生認識新環境、用最快速度融入學校,最後有全校三分之二、約 20 位原南華學生轉入泰山。曾祥豪也説,「後來在校慶遇到學生,他們都蠻適應,當地村長也很肯定校方的用心」。

屏東小校
屏東小校

黃素英指出,校方當時啟動定向輔導、協助南華轉學生認識新環境;蕭智文提到,泰山國小學生來自閩客原等族群,族群多元,但學生大多個性開朗,新轉學生也能快速適應新生活。楊煥世攝

大新國小:新單位不到三年就倒、學生3原因另找學校

但同樣經歷裁併的屏東佳冬鄉大同村大新國小,卻是另一種風景。

人數不到 30 人的大新國小經縣府評估,於 110 學年進入裁併校流程。當時村民與家長組隊,諮詢其他曾經歷廢校的學校家長會長、共同準備講稿,在大新國小停辦評估公聽會中羅列不該廢校的理由,甚至在發言時數度哽咽落淚;也有校友拍攝影片,紀錄孩子羞澀但真誠喊話「可以留下這所學校嗎?因為我真的很愛學校」。

「大新國小是村民一起填出來的學校。」大新國小校友、退休老師謝盈進解釋,村民與家長積極爭取的原因之一,是大新國小可說是傾全村之力才能成功建校,當時家家戶戶都要載一牛車的砂石,填平原先低窪的校地,還有部分校地來自村民無償捐贈。他也提到,學校是聚落的文化中心,每年大新國小舉辦村校聯合運動會,整個村莊的人都會參與進場表演,「學校的事是村莊的大事⋯⋯沒有學校,就少了聚集大家的中心。」

但努力終究是徒勞。大新國小經過屏東縣教育審查委員會審查,確定停辦、併入佳冬鄉昌隆國小。

不過曾是大新國小家長會成員的阿麗(化名)指出,「當年剩下 20 幾個學生,可能只有 1 個去昌隆國小」,多數孩子都轉到附近的羌園國小就讀。為何學生要另找學校?謝盈進觀察有三大原因:

  • 交通安全與便利:大新國小學生若要到昌隆國小就讀,需要經過大車較多、相對危險的台十七線;若前往羌園國小就讀,與多數家長通勤路徑相符,交通也相對安全。
  • 校長招生積極:當時的羌園國小校長主動拜訪大新國小家長學生、建立交情,邀請學生轉入,是影響家長決策的原因之一。
  • 族群習慣:佳冬鄉 12 村,其中 6 村以客家人較多、 另外 6 村則是閩南人居多。阿麗説,大新與羌園國小都在閩南聚落、屬於閩南學校,昌隆國小則是客家學校,「群族相同還是比較習慣」;謝盈進指出,如今閩客族群差異逐漸消彌,但家長可能帶入自己求學時期的衝突經驗,傾向讓孩子在同族群的學校就學。

而校舍部分,如今實際走訪大新國小,映入眼簾除了嶄新的「大新青銀共融創新基地」標示,還有大大的工程告示、砂石遍佈的工地。當地居民透露,大新廢校後經過整理,成為青銀共融新創基地,辦理青年及銀髮族相關課程,但承辦團體運營成效不佳,經營不到3年就被縣府提早解約,校地將再次轉型、改為「大新照顧學校」;根據屏東縣大新照顧學校建物整修及空間活化工程告示,這次重新轉型施工,要花費超過 1567 萬元公帑。

大同村長林載興説,校舍目前有人管理,未來也會規劃村民活動空間。問及廢校議題,他依然惦記:「我們學校廢三年了,現在講這些也沒用⋯⋯我現在都叫我們村裡年輕人趕快結婚生小孩,等我們人口升上來了,再把學校要回來。」

屏東小校
屏東小校

採訪團隊實際走訪大新國小,映入眼簾除了嶄新的「大新青銀共融創新基地」標示,還有砂石遍佈的工地。楊煥世攝

屏東小校
屏東小校

大新國小將重新轉型為「大新照顧學校」。工地現場,老舊鋼琴用以堆放工班物品與雜物,因久未保養而走音。楊煥世攝

裁併校要順利落幕,社會建構意見是關鍵

楊英雪指出,裁併校後,學生享有每學年約 2 萬 3000 元的補助,除了就讀縣府指定的分發學校,也可自由選擇至其他國小,各校都會開啟輔導機制;校舍會由合併後存續的學校接手管理,後續依當地需求,轉型成為其他文教或社福空間。

楊英雪坦言,裁併校過程,除了情感,需要衡量校舍使用年限等更多元問題,有時結果未必能讓所有人滿意,「但我們很願意竭盡所能溝通,理解每個人想法,從中找交集。」她也提到,校長在第一線扮演與社區接觸的重要角色,若校長能充分理解家長的意見並溝通,後續協調就能更順利。

裁併校決策後,有學校華麗轉身,有學校卻留下無限惋惜。讓裁併校順利落幕的關鍵是什麼?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王慧蘭不諱言,台灣裁併校過程中,最容易引發爭議的往往就是「公聽會沒有真正達到該有目的」。「裁併校像一場『拔河』,一定會有陣痛,需要政府更細緻回應地方真正的需求。」她提醒,從公共治理的角度來看,若希望裁併有相對圓滿的結果,應該讓每個人的想法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表達、政府給予協助,最終作法由社會建構而成,才可能減少裁併後續的適應問題。

王慧蘭觀察,社區居民過去可能最需要小學,但現在真正缺乏的是幼托或日照中心,「我的專業重視社會正義、教育機會均等,我以前反對廢校⋯⋯但我從純然反對,到現在覺得應該試著由社會一起提出解方。」無論留下小校、走入裁併,面對小校議題,都需要更多元、更開放的討論與思考。

完整閱讀>> 這些年,消失的小校數位專題

加入翻轉教育LINE好友看好文

延伸閱讀:

嘉義縣新港國小校長顏金郎 和學生打勾勾,說好決不放棄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𝓐𝓝
    少子化了,隨便你們怎麼搞吧
    05月18日12: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