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Hello醫師

更新於 08月16日06:32 • 發布於 08月18日01:00 • 文:張凱安|資料查核:Hello 醫師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身為父母,幾乎都曾遇過小孩在半夜睡覺時,突然尖叫、揮舞雙手,或是坐起來神色慌張地望向四周,彷彿房裡有恐怖的事物。此時,無論如何安撫或勸慰小孩,孩子仍然十分害怕不安,但幾分鐘過後,小孩又會漸漸安靜下來,再度陷入睡眠;遇到類似情況,有些長輩常會會建議父母帶小孩去收驚。

其實,這就是所謂「夜驚」,根據研究,5歲以下小孩有超過40%曾發生過夜驚。《Hello醫師》向您介紹什麼是夜驚?為什麼會夜驚?夜驚與惡夢之間的關聯以及預防夜驚的方法。

什麼是夜驚?

夜驚(Night terrors)是異睡症(又稱睡眠異常、睡中異常)的一種。舉凡夢遊、說夢話及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失調症,皆屬於異睡症。異睡症好發於孩童身上,因為孩童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較容易出現清醒與睡眠狀態的神經調節異常。

當小孩在睡覺發生夜驚時,小孩通常會感到極度恐懼、恐慌,並出現以下症狀:

  • 尖叫
  • 揮舞雙手、踢腿
  • 心率及呼吸加快
  • 皮膚潮紅
  • 出汗
  • 瞳孔擴大
  • 肌肉緊繃

此外,有些幼童發生夜驚後,雖然雙眼已睜開,卻對周遭聲音及動靜沒有反應,也會表現出對周圍事物感到害怕、失去定向感,突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等狀況。

夜驚發作時間通常不會超過10分鐘,但有時則可能持續長達30~40分鐘。多數孩童會於夜驚結束後,再次陷入深度睡眠,並於次日醒來後對於夜驚毫無記憶

為什麼會夜驚?

如上所述,夜驚起因於孩童大腦發育尚未成熟、神經調節異常,但青少年或成人也可能因孩童時曾發生過夜驚,或者因為曾遭遇暴力、其他不堪記憶,而對睡眠感到恐懼或壓力,進而復發夜驚。

夜驚好發於12歲以下兒童,特別是1~2歲幼童,不過當孩童進入青春期後,發生次數就會逐漸減少。

夜驚通常發生於深眠期間,也就是睡眠週期的非快速動眼期之第3階段,因此若孩童放假出遊作息紊亂,例如不像平日一樣有午睡,或是玩樂時間過於亢奮,便可能導致晚上深眠時間拉長,進而引起夜驚。

除了上述原因外,其他任何可能導致睡眠異常的常見因素,皆可能引起小孩或成人夜驚,其中包括:

  • 藥物
  • 頭部創傷
  • 偏頭痛
  • 心理創傷或精神疾病
  • 睡眠不足、睡眠作息不正常
  •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 不寧腿症候群

夜驚和惡夢沒有關係,是大腦在搞鬼!

夜驚通常發作於不容易做夢的非快速動眼期,此多數小孩發生夜驚時並沒有做夢,僅因大腦神經調節異常,而出現尖叫、揮動四肢等恐懼現象。

無論是小孩或成人,做惡夢的時候通常較少發出聲音或活動身體(但也有可能發生),僅擁有強烈負面情緒,如憤怒、悲傷及恐懼等,且對夢境歷歷在目,可以清楚記得夢境細節。但相對於此,多數發生夜驚的小孩醒來之後,都對所發生的事情毫無記憶。

如何預防小孩夜驚?

一般而言,隨著孩童年齡增長、神經系統發育逐漸成熟,夜驚的發作次數會逐漸下降,因此無需特別求診治療。

然而,若擔心孩童夜驚打擾鄰居或自身的睡眠,則不妨讓小孩維持健康的睡眠作息,有助減少夜驚發作的次數及可能性,以下提供4點改善建議:

  • 維持固定的睡眠作息時間,即使放假出遊,也不要讓小孩晚睡。
  • 維持充足睡眠,1~2歲小孩每日建議的睡眠時間為11~14小時,3~5歲為10~13小時,6~13歲為9~11小時。
  • 適時午睡,補充體力,特別是白天玩樂過於亢奮、精力消耗過多的時候。
  • 維持睡覺環境陰暗、安靜且舒適,避免小孩因睡眠反覆清醒,而導致睡眠不足,進而引發夜驚。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小孩夜驚可以叫醒他嗎?

夜驚發作時,小孩通常處於無意識且心理恐懼的狀態,因此可能會因為旁人叫喊或大力碰觸,而做出激烈的動作反應,並因此傷害自己或身邊的人。

若父母發現小孩夜驚時,其實不必叫醒孩子,僅需在旁靜靜守候,避免小孩因動作過大掉下床,或是撞到床邊的事物而弄傷自己。

若夜驚持續時間過久,陪伴者可輕摸小孩的臉、手臂和背部,嘗試將小孩喚醒,且在小孩喚醒後輕聲安撫他。若症狀逐漸緩和,可環抱小孩、輕拍小孩背部,給予小孩安全感,避免小孩因夜驚而留下負面記憶。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最新文章:運動員壓力有多大?焦慮症狀分2種:不只手抖,還可能呼吸困難

🍀 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 健康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