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改掉小孩壞習慣,大人先換說話方式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更新於 09月30日06:59 • 發布於 10月01日06:57 • 王宏哲

教養雖然沒有對錯,但有時候若用錯方法,不但無效,也會造就孩子耳背、教不動的個性。就像做父母的都期待孩子能有高EQ,但當他犯錯時,父母有時急著教導,而忽略了靜下心來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與動機,示範了低EQ 的行為,進而被孩子模仿。

孩子在過多的壓力下,會把感官關起來

我在臨床教學將近20 年,看過很多叛逆的孩子,發現他們之所以不聽大人的話,其實是大人在教養時做錯了4 件事:

爸媽一定要記得,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千萬別一口氣要求孩子都做到。例如,很多父母只要時間一趕,在開口交代孩子時,就是一連串不停地說「我再1 分鐘就要出門」,這樣只會讓孩子生氣、放棄,因為他聽不完整你的重點也做不到。

美國心理學家曾發現,單單一個指令裡,成人只能接收到7個上下的重點,6 歲以下的小朋友更少,大約3 ~ 5 個重點就是極限了。

管教的重點是,交代事情時,要讓孩子中斷正在做的事,讓視線看著你,且要以短小輕薄的句子為原則,愈簡單、愈明確、愈好理解的才是最理想的指令,而且要提出合理的要求,讓他們發自內心並付諸實現。

例如:「9 點全部關燈睡覺」,可能就是缺乏彈性的不合理要求;而「9 點~ 9 點半關燈睡覺」,就是較合理的要求,他們會比較願意接受。

父母太嘮叨,孩子會情緒反抗

當父母總是叨唸著孩子要把功課做好、要把玩具收好、要乖乖坐著吃飯時,多數孩子心裡想的是:「拜託,我會做啦!你好囉嗦、好煩唷!」這種生活中大小事都要管的直升機父母,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被動式抗議。

管教中的重點是,信任孩子會做好,所以交代他做好自己的事就好。雖然,很多時候孩子不一定會做得到,但如果一星期裡有一天孩子能自己把事情都做好時,就要記得給予鼓勵與讚美,這才能讓孩子成長並從中發現自己的進步。

教養的重點是,當孩子做了搗蛋事時,用溫柔堅定的口氣,當他的面說:「媽媽今天工作有點累,我們一起來把玩具收拾好,你是我的小幫手,我等你!」當他跟著自己一起收拾時,記得要感謝他、讚美他,例如「你真的幫了媽媽很大的忙」。

威脅或嘮叨對孩子沒好處,他不但無法內化、記不住,也容易養成耳背的習慣。我建議父母要經常找機會與孩子溝通和討論,包括讓他自己訂定計畫、給他時間讓他思考、不要急著想用立即見效的語言,才是有效的教養。

延伸閱讀:

跟孩子交換條件叫他聽話,反而養成壞習慣!

《成為王宏哲教養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沒有留言。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