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大學音樂術科考試的學生數在今年跌至新低,但這並不是難以預見的事,2年前立法委員便因高中音樂班、舞蹈班招生率跌破7成,而要求教育部專案報告,做為回應,教育部則將高中班級人數調降為25人,國中則降低至26人。
不過除了調整人數以外,看在第一線的教師眼裡,如今的音樂班教育還有更棘手的問題,也是最根本的定位之爭:到底這些學生要花多少時間唸書?
過去,高中音樂班的專業領域時數規定為至少36學分,108課綱上路後,調整為至少60學分,也就是說若以6學期計算,每週平均都要有10個小時的相關課程;專業科目時間倍增,看似能有更多機會培養人才,然而看在教師眼裡,這件事並不吸引人。
新課綱上路後,音樂班專業領域時數增加至60學分。圖為師大附中音樂班上課情形。翻攝師大附中音樂班臉書
學科時數大幅減少 家長憂升學限縮「轉不了彎」
師大附中音樂班教師張寶藝便直言,現在如果學生學科能力不錯的話,老師不太會建議高中讀音樂班,「因為他以後除了音樂系,考不上大學其他系。」
張寶藝拿出附中高三音樂班的課表,學科部分只有英文、國文,而3年6個學期中,僅1學期有上歷史課,「以前學生還有機會當醫生、會計,但現在很多都是全年級墊底的」,對此她擔憂,過往學生不想學音樂時,還有其他科系可以去嘗試,但在新課綱的課程規劃下,加上如今分科測驗又不考國文、英文,更讓學生無法轉彎,「(學生)才十幾歲,這樣設計是不是已經把他限制住?」
除了升學上的考量,張寶藝也認為,學科的學習跟術科其實互相影響,演奏家不只是要學會樂器,也要有其他的知識涵養,但如果學生沒有學習、閱讀的習慣,一切教育都會遭遇瓶頸。
高雄中學音樂班教師梁譯云則指出,過去學校可以把彈性課程,也就是家政、生活科技等課程拿來使用,但新課綱規定所有領域要均衡發展,所有課程都要保有一定時數,難以任意調動,「這是好的,但因此就勢必無法兼顧學科」,雄中音樂班過去可以每週都上歷史、公民、地理,現在社會科只能上下學期對開,「家長看到,就會覺得以後升學的機會變窄了。」
學科時數變少,是教師們從家長端接收到的共同隱憂。《太報》記者訪問北中南各地音樂班教師,不少都像張寶藝、梁譯云一樣,表示家長因此對音樂班抱持疑慮。
雄中音樂班過去每週上社會科課程,現在只能上下學期對開。圖為地理課程示意。取自Unslash
老師認同新課綱 喊話:進音樂班就是要走音樂路
但也有教師持不同意見。台中二中音樂班教師廖耿志認為,目前新課綱做法才是正途,把高中音樂班定位明確,「學生要考的時候,就要知道是這條路。」
其實所謂的音樂班,在台灣是雙軌制,過去高中、國中小學校的音樂班跟舞蹈班等,都屬於《特殊教育法》範疇,規範是所謂「資賦優異」學生就讀,然而2010年修法後,國中小階段則改由《藝術教育法》管轄,高中大多維持資優班定位,學生除了可透過競賽成績,或參與聯合術科考試入學外,還需要通過各縣市舉辦的鑑定。
廖耿志直言,在此定位下,「唸資優班的學生本來就不是要考普通科系」,新課綱希望提供更豐富的全人教育,而像二中降低學科時數後,增加的專業課程時數,則用於開設多媒體音樂課、音樂治療課,未來學生不會只往古典音樂發展,當然基礎還是重要,但要讓他們知道有其他路可以走,此外學校也要給予選擇,學生如果發現不合適,要提供給輔導、轉班的機會。
在此結構下,廖耿志認為關鍵問題或許是該思考:「台灣真的每年有那麼多音樂資優人才嗎?」
不少專班「掛羊頭賣狗肉」 教師籲建立淘汰機制
教師指出國內不少音樂班只是掛名,實際卻是升學班。圖為示意圖。取自pexels
中部地區過去享譽盛名的曉明女中,音樂班早在2011年就停招。廖耿志指出,20年前中台灣只有曉明、二中有音樂班,後來其他高中、國中的專班也跟著設立,尤其在家長、民意代表的壓力下,不少學校也只得跟著開班,但其實國中部分不少是「掛羊頭賣狗肉」,以音樂班之名,行能力分班、拼大學榜單之實。
他呼籲,如今隨著市場飽和,應該要思考退場機制,尤其不管是真的音樂班,還是開來拼升學的班,拿到的經費、資源卻都相近,也是另一種不公平,經費不足的話,長期來說也會造成認真的班級退步。
新興高中音樂教師蔡佩芬也指出,高雄的高中就有4個音樂資優班,國中則有12間,「但真的這麼多人想投入音樂嗎?」廣設專班下生源分散,則是種資源浪費,像美國不是設立音樂班,是由音樂學院開設預備學校,高中生可以下課後或週末時去上課,台灣或許也可以思考,把學生集中教學的做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