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數位科技融入教學已是主流趨勢,台北市永春高中近期運用3D虛擬建模技術,為學生建置「數位分身」,將校園生活紀錄、學習歷程檔案等,全都匯整在數位分身下,學生未來還能把高中三年的學習成果,以數位策展的方式呈現而出。
現在的孩子是「數位原住民」,許多人都是網路重度使用者,在社群軟體、線上遊戲中,都各有身分,但這類數位身分的概念,多運用在社交、娛樂範疇,較少用於學習領域。
永春高中是台北市的新興科技推廣中心,近年來持續將AI(人工智慧)、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等科技融入教學,研發各式課程,本學期還為學生建置數位分身,全國首創。
每位高一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數位代表形象
永春高中校長林春煌表示,這次數位分身的建置,主要針對520位新生,希望讓每位高一新鮮人擁有自己的數位代表形象,未來在校內的各式學習足跡、各式資料,都會彙整其中,不但能讓大家用更多元的形式來學習,也能更靈活的展示學習成果。
更重要的是,校方希望學生意識到科技能用於幫助學習,進而善用之,成為科技的主人。
負責這項計畫的永春高中數學老師、台北市3A教學基地新興科技廣中心主任曾慶良分享,數位分身的建置,是透過台灣大哥大所提供的「元宇宙分身製造艙」,這是用24部相機所組成的八角形機器,人站進去後,不到一分鐘就能抓住本尊的骨架與輪廓,製造出3D分身。
3D分身搭配聲音旁白,更有感靈活
分身的動作可以靈活變化,再搭配上本尊錄製的聲音,更為有感,曾慶良說,如今的AI技術甚至能讓人錄了一些聲音後,就自動再生成聲音。
學生能使用他們的虛擬分身作為個人學習簡報中的素材,進行數位化的自我表現外,也有專屬動態LINE貼圖能使用。
校方還將陸續設計虛擬教室、虛擬展間等場景,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如影像、文字、音訊、影片等,轉換成虛擬形式,讓學生透過數位分身,在虛擬場景中統整、展示。
最重要的是在學習歷程的彙整,曾慶良觀察,如今學習歷程檔案多為平面資料,不過,單憑平面資料,大學端有時不容易理解學生在高中三年到底學到什麼,特別是資訊、設計、藝術等領域的科系。
彙整學習歷程,用線上策展概念呈現
在未來,學生可以用線上策展的概念,把學習歷程彙整起來,放進線上展間,再搭配數位分身的說明,讓大學端在看資料時,彷彿有真人解說,更為有感,也讓大學端認識學生更具數位特質的多元面向能力。
曾慶良一直在第一線陪伴學生彙整學習歷程檔案,他分享,這類線上策展資料,目前是在個人檔案上面放個QRcode,讓大學端的審核教授掃碼後查看,建置資料的技術門檻並不高,重點是在內容要呈現什麼,如何有邏輯、有脈絡、有意義的展示高中三年所學,並呼應理想校系之所需。
他強調,現在的學生,普遍都很活潑、有想法,相較於平面文字,有些人更擅長的是口語表達,用多元形式來呈現學習歷程檔案,對這類學生來說更能發揮。
除了用於學習歷程檔案之外,林春煌透露,校方也在建置「永春練功坊」的VR空間中,將學生於每一學期通過的「校本能力指標」認證建置於此,甚至公共事務的參與,例如演講、社團活動、學生會投票等等,也都納入其中,為學生高中三年留下珍貴的紀錄。
照片提供:永春高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