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陳嘉宏專欄:讓立法院回到1月20日那一天

上報

更新於 02月18日01:30 • 發布於 02月17日09:02 • 陳嘉宏
總預算三讀木已成舟,想要對此做出改變,《憲法》上唯一的一條路就是覆議。(攝影:陳愷巨)
總預算三讀木已成舟,想要對此做出改變,《憲法》上唯一的一條路就是覆議。(攝影:陳愷巨)

所謂的「ㄈㄨˋ議」,就是要求再重新考慮一項決議的決議。如果是同一個機關的人做出一項決議後又覺得不妥,希望重新考慮,那叫「復議」;但如果是另一個機關認為這個機關做的決定不妥,希望它重新考慮,那通常叫「覆議」。覆議是一個憲法上的權力,是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決議的法律、預算、條約案覺得窒礙難行時,希望立法院能重新做考慮的一項決定。覆議原本是帶有「血腥味」的,因為如果立法院否決了覆議,行政院長得要去職;但在上世紀90年代修憲後,閣揆去職的規定不復存在,覆議被否決,要不就接受原決議,要不就用倒閣與解散國會讓兩院關係進入到另一個階段。

韓國瑜希望行政院不要對總預算案進行覆議,認為這會造成行政立法兩院新的衝突,這顯然是對覆議制度的誤解。因為在憲法增修條文通過後,覆議這個機制幾乎已經洗淨了它的殺伐之氣。行政院提覆議,其實就只是希望立法院「再考慮」,希望它最好不要這樣做決定而已,哪有什麼衝突。

更何況,韓國瑜現在這麼在意兩院不要衝突,那立法院把行政院的業務費砍了一半,幾乎三月以後就難以維持原有服務量能時,有沒有在意兩院衝突?你立法院把監察院九成六的業務費全砍了,導致監委有車沒油還得自掏腰包查案時,有沒有在意過同為憲政機關的感受?立法院刪掉所有中央機關首長六成甚至全部的特支費時做得理所當然,如果哪天行政院藉故不送出你的健檢費、油料費、辦公室雜費、出國交流費,你立委們會不會跟這個行政院拼命?

韓國瑜說,歷史上從沒有對總預算覆議的前例。但韓國瑜沒說的是,歷史上也從沒有這樣一團亂的總預算審查。不僅不同的提案互相矛盾衝突,立委們連自己砍了多少預算都不知道。回頭再看,這樣的局面完全是立法院蓄意造成的,在總預算二讀之前,突然丟出數百成千的刪減提案,讓權責機關來不及回應,讓媒體輿論難以聚焦。等到一切回神時,總預算已然三讀,傷害已經造成,這不是一個忠誠的反對黨會做的事。

總預算三讀木已成舟,想要對此做出改變,《憲法》上唯一的一條路就是覆議。行政院對立法院通過法律案預算案提出覆議,既不是要相殺,也不是在挑釁,就只是讓這本總預算回到1月20日大表決的當晚。但與「當晚」不同的是,此時此刻的朝野立委與社會輿論已經將這場「總預算大屠殺」更為聚焦。諸如:

● 立法院刪凍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等憲政機關的預算高達7成以上,監察院甚至達百分之百,這不但直接衝擊這些機關執行業務的量能,監察院甚至幾乎宣告關門;用審查預算直接關閉一個憲政機關,這無疑是違憲又違法。

● 立法院統刪「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達6成,直接衝擊外交部的國際宣傳、文化部對國際社會的發聲,甚至是衛福部的防疫與衛教宣導。這到底是防杜「政媒勾結」或衝擊公務機關的日常業務執行,刪減預算的人有責任說清楚。

● 除了統刪以外,立法院還以一紙公文要求行政自刪636億,同樣違憲又違法。此外,刪減金額與統刪比例創史上新高,數額達往年2至3倍之多卻未考慮機關差異;而凍結預算金額1,381億元達史上新高,但解凍條件嚴苛幾難達成,這可預期將造成若干行政機關無法運作。

朱立倫說:「台灣要和不要鬥」。一番說辭顯然是為了冷卻不斷升溫的大罷免風。其實,台灣到底要「和」或要「鬥」?關鍵在事主國民黨身上;能否在今天的朝野協商中補正總預算,正是罷免聲勢是否往上攀升的關鍵。老K若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一路任由不用承擔罷免風險的黃國昌民眾黨牽著走,那將來一切也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