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公社APP才上架不到一天就在iOS與Android兩大系統雙雙奪冠,可見其熱門程度已經像PTT、Dcard等平台一樣,對社會有極大的影響力。爆料公社從臉書八卦社團到創業成立公司、開發APP,一路走來可謂傳奇。而人們對八卦、奇聞軼事的喜愛,自古皆然。
人們為什麼想爆料?
人類喜歡聳動、新奇的故事絕不是今天才有,早在《詩經》〈野有死麕〉,就有描寫男子誘拐少女,在野地交歡的情形,連調情對話都生動地錄下,就像今天有情侶在公眾場合親熱,被偷拍PO上網一樣。而《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更是古代八卦王的表率,知道韓信年輕時鑽過小混混的褲襠、劉邦的媽媽曾在大澤旁邊做春夢,然後她就懷孕了,明明不在現場卻能傳述的繪聲繪影,可見人們喜歡八卦的天性從未變過。
人類學及演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曾說:「人的日常對話有80%與社交有關。」也就是說,聊八卦可以說是人類生活所需。為何四處說長道短如此吸引人呢?因為這些消息通常是當事人不想對外公開,或只想讓極少數人知道的隱私,知道這些訊息,就好像掌握了他人的把柄,甚至成為交換條件的有力籌碼,只要你對一個人說出「我知道你的秘密」,不管你是不是真的知道,都會對人造成莫大的心理壓力。而不管是什麼事情,只要冠上「秘密」2字,傳播的速度絕對比一般的訊息來得快。而根據心理學家安妮塔‧凱莉的的調查,有6成的人曾經洩漏朋友的秘密,可見是要人「保密」是一件多麼不值得期待的事情。
那為什麼這些小道消息,人們非知道不可呢?美國心理學教授弗蘭克·麥克安德魯曾說過:聊八卦自古就存在,而且還是維繫社群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實每個人都害怕被孤立,沒有共同的話題,就深怕自己在社會上成為「邊緣人」。而如果能夠率先掌握別人不知道的資訊並成為散布者,代表你的人緣很好、溝通能力很強,能打聽到別人不想說的「秘密」,會為個人在群體內帶來優越感,甚至近一步成為意見領袖。如果你老是當「最後一個知道的」,則可能會給人社交能力較差的印象。但有時候人會刻意表示自己資訊落後,可能是為了迴避對自己不利的社交處境,或是不想惹上麻煩,像政治人物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我看報紙才知道的」。
同時人類也對八卦又愛又恨,一方面愛說三道四,卻又不希望自己成為八卦主角。因此爆料也不全然是「社會亂源」,人們因恐懼遭到非議,所以在公共場合會較為自律,不敢亂丟垃圾、插隊,深怕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而在網路時代諸如「沒讓博愛座」的道德瑕疵,都可能會被PO上網成為公審對象,甚至還會有人肉搜出你的真實姓名、住址、學校等資訊來批判。
「人肉搜索」、號召網友群起圍攻到底有什麼意義呢?也許在每個人心中,都有想「當英雄」的一面,想藉由揪出不公不義的人事物來「伸張正義」,但這樣的做法,真的是所謂的正義嗎?像是去年3月轟動社會的「陳姓小模命案」,許多網友未審先判去灌爆嫌疑人梁姓小模的臉書,甚至媒體也跟著大做文章,直到到後來檢調證實她未涉案才驚覺罵錯人了,開始刪留言。也許對一般網友來說只是跟風罵兩句,但當事人所受到的壓力與傷害,豈是刪掉留言就能平復?
成立4年,吸睛台灣十分之一人口
從上述的現象來看,網路爆料已經不再是螢幕裡面的事情,而是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交互影響。現在臉書上對台灣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八卦社團「爆料公社」2014年起家,以分享八卦、新奇事物、公共議題為主要內容,成立四年來光是主社團就有173萬成員,紛絲團有278萬人追蹤,相當台灣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看,再加上其他如「爆廢」、「爆怨」、「爆漿」等十多個功能不同的子社團,也都各有數十萬成員加入,儼然成為在社群上龐大的資訊集散地,傳播速度甚至比一般大眾媒體還快,影響力之大也讓許多新聞從業人員潛伏在社團中尋找消息來源。
目前網路上常能引起廣大討論、登上媒體版面的爆卦,通常以這三種類型為主:
路見不平型:像是「馬路三寶」、「博愛座爭議」等是許多電視、網路媒體的寵兒,畫面永遠播不膩。
討拍型:常見的有消費糾紛,像是「外食裡有異物」、「網拍詐欺」等等。另外還有感情糾紛,不論是男女朋友吵架、婆媳問題還是抱怨慣老闆,都希望廣網友們能幫忙評評理。
暖聞型: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網路上,往往都能引起廣大的迴響,但後來卻有人會開始「盜圖編故事」,似乎想證明自己的「創作才華」。
其實爆料公社的興起,成為媒體埋伏取得新聞來源的戰場並非偶然,台灣從早期各大BBS站到現在僅存PTT仍有較大影響力,到後來興起的Dcard等等,都一再證明社群網路與大眾媒體的交互影響越來越緊密。那麼,難到其他國家的記者就不抄新聞嗎?當然有,像是美國的Reddit論壇、中國的天涯社區、韓國的DC論壇、日本的5ch等等,都是流量非常大的消息集散地。
人手一機,真的能夠「人人皆記者」嗎?
現在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爆料者,透過網路快速傳播,即使不用報紙、電視,也能把訊息送到每個人手上。但眼睛所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嗎?一張照片、一段影片,再加上日新月異的後製技術、傳閱者的加油添醋,到最後流傳的恐怕已經不是原本的真相。
像是去年就有網友在Dcard上PO了幾張妙齡女子穿尿布的照片,並吐露自己高中因為跟著男友拉K,造成現在必須包尿布度日,說自己「每10分鐘就會想尿尿」。驚悚的「吸毒勸世文」造成轟動,媒體也爭相報導,但最後卻爆出該文作者其實是盜圖,照片的主人只是一位中國的「尿布愛好者」,跟毒品根本毫無關係。
這類的例子一再地說明,網路爆料就像一把雙面刃,有時能透過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網友互相交流資訊,讓真相更明白,也不像傳統媒體可能會因為廣告商的壓力而撤下報導。但有時卻也因為一窩蜂的轉貼傳閱,甚至刻意帶風向,讓人無法看清事實的原貌。而「查證」、「平衡報導」仍是媒體在網路十代所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愛看八卦、熱衷爆料不但是人的天性,也隨著網路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在這個影片、圖片能任意修改,假新聞、亂爆料充斥的世界,如何辨別正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似乎成了生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課題。(推薦閱讀:車上擠滿了人,卻沒人敢去坐博愛座…波蘭學生這番討論,道盡台灣正義魔人的荒謬)
責任編輯/陳憶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