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2024年離岸風電跌跌撞撞,2025年能否回春?影響因素與市場走勢解析

優分析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02月17日09:00 • (Claire)-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5年2月1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4年對離岸風電來說,簡直是一場硬仗。本來應該是大規模發展的時期,結果卻因為各種內外因素夾擊,導致許多專案延遲、投資縮水,甚至有些直接喊卡。不過,2025年開始,市場卻開始傳出回溫的聲音,讓人不禁好奇:到底2024年發生了什麼?2025年又為什麼可能會好轉?如果回溫,會是小幅復甦還是強勁反彈?

要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得先拆解 2024 年到底為什麼這麼慘,然後再來看看 2025 年的轉機在哪裡。

離岸風電的產業模式很簡單,開發商要先投入大量資金蓋風場,然後透過賣電來慢慢回收投資,是一個「前期投資超大、回本時間較長、需要政府支持的產業」。如果這三個條件都不對勁,市場自然就不會好,而 2024 年,剛好這三點都出了問題。

利率高升,成本飆漲,投資回報變低

首先,風電建設成本飆升,使得專案回本變得更加困難。近年來風機技術持續升級,機組越做越大,雖然提高了發電效率,但製造成本和安裝難度也隨之上升。然而,2024 年市場不僅面臨技術升級帶來的成本上升,還遭遇原物料價格暴漲、供應鏈受阻,以及施工成本驟增等問題。鋼材、銅、稀土等材料價格居高不下,風機、基樁、海纜等關鍵設備價格隨之上漲,開發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成本來推進專案。

更嚴重的是,離岸風電不像陸上風電,風場建設需要特殊的施工船來運輸和安裝風機,而這類「海事施工船舶」在 2024 年出現嚴重短缺,導致開發商不只租不到船,就算租到了,價格也比以往高出一大截。施工船不夠,風機沒辦法按時安裝,風場就無法如期併網,開發商不但要承擔更高的成本,還可能因為延遲導致違約罰款。

以美國弗吉尼亞風場為例,該專案原本預算 98 億美元,但由於施工和電網升級成本增加,最終飆升至 107 億美元,短短一段時間內就增加了 9% 的成本。這類型的成本上升不僅是個案,而是 2024 年市場普遍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風場輸電設備需要升級時,額外的建設支出往往遠超預期,進一步壓縮了開發商的利潤空間。

其次,高利率環境也讓開發商的財務壓力進一步惡化。由於離岸風電的投資回收期長,開發商通常需要透過借貸來支付前期建設成本。然而,2024年各國央行仍維持高利率,以控制通膨,開發商借錢的成本比幾年前高出不少,財務壓力大增,投資人也開始變得更保守,開始轉向報酬率更高、回本更快的產業。

政策不確定性,市場陷入低迷

然而,最讓市場頭痛的還是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離岸風電市場之一,但 2024 年總統大選讓投資人開始擔心,未來的政策可能會轉向。當時川普的選情不斷升溫,他多次公開表示要減少對再生能源的補助,轉而支持傳統能源,這讓市場開始擔憂,風電產業原本依賴的政府補助可能會縮水,甚至完全取消。

這種不確定性直接影響投資人的決策,許多原本計劃投入資金的投資機構選擇先觀望,而開發商則因為風險提高,開始縮手,導致美國市場的開發進度明顯放緩。這種影響在 2024 年的美國風電拍賣中已經顯現,例如原定於墨西哥灣舉行的離岸風電租賃拍賣,因業界興趣不足而被取消,顯示出開發商對當前市場條件的顧慮。此外,在美國另一場近海風電標案中,最後由挪威的 Equinor 和美國的 Dominion 兩家開發商得標,但總成交額不到 9300 萬美元,成為拜登政府推動離岸風電以來最不具吸引力的一次拍賣。

而這個擔憂在 2025 年 1 月川普正式上任後成為現實。他一上台就立刻簽署行政命令,直接暫停聯邦水域的風電租賃和新專案許可,這讓市場信心進一步受挫。開發商開始重新評估未來的投資策略,避免過度曝險。

Orsted 近期宣布削減 2030 年投資計畫 25%;挪威的 Equinor 也宣布調降再生能源投資目標,將 2030 年的離岸風電裝機容量預測從原本的 12-16GW 下修至 10-12GW,並取消原先計劃將 50% 資金投入低碳能源的承諾,改為更加保守的資本配置策略。

2025 年市場有望回溫?

2025年,投資機構開始對離岸風電釋放較為樂觀的信號。這其中最關鍵的改變來自於風場交貨高峰。許多 2024 年因為資金與供應鏈問題延遲的風電專案,將在今年開始動工,這會帶來大量設備需求,讓供應鏈開始活絡。台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24 年很多風場因為資金、施工問題延遲,但 2025 年開始進入施工高峰,預計新增 2.99GW 的併網容量,這會帶動相關供應鏈回暖。

另一方面,市場普遍預期,各國央行在 2025 年可能開始放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成長,這意味著利率有機會回落。當融資成本降低,開發商的財務壓力將有所減輕,資金流動性也將改善,有助於離岸風電市場的復甦。

而政策方面,台灣政府已經宣布提高風電融資保證,從原本的 60% 提高到 80%,這將使得開發商更容易獲得貸款,降低財務風險。此外,政府還推動了泛官股售電平台,協助中小企業採購綠電,幫助穩定風電市場的需求。同時,英國政府在近日宣布了一項新的「綠色產業獎勵計畫」,每當開發商新增 1GW 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即可獲得 2,700 萬英鎊(約 3,350 萬美元) 的補助,解決開發商面臨的財務與成本壓力。

這類補助計畫的推出,顯示出政府開始積極干預市場,試圖為開發商提供更多誘因,讓資金回流至離岸風電領域。這些政策的影響雖然不會立刻顯現,但它們能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企業對長期投資的信心,進一步支持產業回溫。

結論

2025 年市場雖然有回溫跡象,但這不代表會出現強勁的 V 型反彈。目前利率雖然開始下降,但仍然維持在較高水準,開發商的融資壓力短期內不會立刻消失,投資仍將保持謹慎。不過,市場已經逐漸企穩,政府也開始加強補助力度,讓開發商的投資意願回升。

同時,供應鏈也在擴張,例如世紀鋼(9958-TW)的擎天塔建設與五期廠房擴建預計在 2025 年底前完工,這些產能將為未來風場建設做好準備,新光鋼(2031-TW)與上緯投控(3708-TW)等企業也在提前布局,顯示產業鏈正在為下一波成長鋪路。

儘管 2024 年受到高成本、政策不確定性、供應鏈瓶頸等因素影響,導致市場低迷,但離岸風電作為長期趨勢的重要性並沒有改變。

根據最新數據,全球離岸風電的增長尤為顯著,預計2028年新增裝機容量將達37吉瓦,2024-2028 年仍將維持約 27% 的年均成長率(CAGR),各國 2030 年的風電目標依舊穩固。這說明,目前的市場低迷不是需求減少,而是短期內融資壓力、供應鏈問題和政策變動影響了投資節奏。隨著 2025 年下半年至年底,利率進一步回落、政府補貼加碼、供應鏈產能擴張、施工延遲問題緩解,市場有望逐步擺脫低迷,回到成長軌道。

相關文章:
再生能源|川普政策影響風電補助,美國綠能投資策略未來該如何調整?
再生能源|綠海風車成「海上幽靈」,離岸風電成能源隱藏黑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