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大暑的時節來臨,除了烈日直射的熱,蟄伏在地底的熱也會同時蒸出,體感容易覺得燥熱、煩悶,大部分人都會誤以為大量補充冰涼的食物才能舒緩大暑的熱,其實不然,夏季的食補要靠性涼的食材熬煮熱湯來涼補才正確。
大暑陽曆大約落在7月22日-24日,在此期間人體的陽氣最盛,在飲食習慣上容易無形之中影響體內「氣」的平衡,此刻最需要的不是一桌風生水起的宴席,只需吃上一碗熱湯舒暢身心就能消暑。
「春夏養陽」得宜,影響後半年的氣血循環。
推薦以蓮子、紅豆、薏仁、熬湯或煲粥,或是選擇幾種可入菜的涼補食材烹調,像是苦瓜、豆芽、杏鮑菇、紫菜、番茄、南瓜等等,具有清熱解毒特性的食物適量攝取,能與大暑的燥在氣血中抗衡。
春夏是冬日過後排寒養陽的關鍵,此時寒毒氣如果淤積在體內,輕則導致虛胖,重則引起腸胃不適、腹瀉、中暑、心悸、心肌梗塞等問題。
至於西瓜、綠豆、黃瓜等瓜果類大部分屬性偏寒,不宜食用過量,少量食用可以消暑,若體質屬於寒底、或正值生理期的女性則需降低攝取量。
除此之外也應避免食用過多油炸或是屬性偏燥的食物,尤其注意小辣可以怡情開胃,過辣的食物攝取反而容易形成心燥氣淤。
BAZAAR為您提供大暑的節氣消暑之道,預防中暑首先從生活細節做起
吃上一碗的酣暢淋漓
大部分人在夏季對熱湯總是避之唯恐不及,其實熱湯才是消暑的秘逕,尤其大暑時期體內的溼氣與熱氣最盛,熱湯不只能暖胃,更能幫助身體進行排汗,暑氣也在吃上一碗酣暢淋漓的同時跟著消除。
空調應避開頸部以上
除了可以靠涼補養陽、補氣養生,日常的生活起居也需留意,尤其夏季很長時間會耽溺在冷氣房,頸部以上如果空調直吹,容易頭痛、著涼,甚至造成肩頸痠痛、偏頭痛。
運動祛溼排汗
身體溫度過低時無法排汗、排毒,建議多從事有氧運動,加速身體的氣血循環,且在運動期間盡量選擇清晨大約六點後或傍晚時分,避免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下進行。
水分與電解質補給
大暑過後,水分的補給也需時時注意,攝取量以體重乘以30c.c.為基準,多飲用常溫或溫水很基本也很重要。尤其平時喜愛喝茶與咖啡的人,由於咖啡因利尿,因此需要攝取更多的水分,而不是以茶或咖啡取代水分攝取。
大暑時節因為高溫酷熱,情緒不免會被外在環境影響,也容易莫名的產生心煩意亂、精神渙散、食欲不振等問題, 這也被稱為「情緒中暑」。尤其老人更可能因情緒引發因血管疾病,建議適量食用涼補養生補氣。
以下提供簡易的紅豆蓮子湯作法,不只補血更能驅除體內淤積的寒氣。
How To
食材:
薏仁20克、紅豆30克 、水500 c.c.
作法:
STEP1:將蓮子、紅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
STEP2:置於電鍋中悶煮約1小時
STEP3:起鍋後再加入適量糖即可食用
*本文由 Women'sHealth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加入Women's Health Taiwan美力圈 Line@官方好友,定期給你時髦女子必知道的運動飲食、美妝生活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