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6歲少女手上出現小水泡,以為是「汗皰疹」或「蕁麻疹」,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 「二期梅毒」。醫師呼籲,若出現 生殖器潰瘍、手腳紅疹、異常掉髮、皮膚脫屑,請盡早至醫院皮膚科或感染科檢查,不要自行亂擦藥。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王聖儒在臉書專頁「守護兒童急診的小白醫師 - Dr.王聖儒」中貼文分享,該名16歲少女最近2、3個月手掌、手指都出現奇怪的小水泡,有時候還會發癢、紅腫,少女以為自己只是「汗皰疹」或「蕁麻疹」,在小診所反覆治療卻都沒有效果。
直到手腳出現紅疹,手掌、腳底甚至開始脫皮,手臂上也莫名有許多瘀青,少女才到醫院求診,王聖儒檢查後發現這些可疑症狀後,抽血檢驗結果證實,少女感染 「二期梅毒」。
王聖儒分享,「一期梅毒」感染後約3週,生殖器或口腔出現無痛性潰瘍(硬下疳),但常常被忽略;「二期梅毒」數週至數個月後,全身可能出現紅疹,特別是手掌、腳底的 「銅幣疹」,伴隨脫皮、扁平濕疣、淋巴腫大,甚至有發燒、肌肉痠痛、掉髮等症狀。「潛伏期梅毒」表面症狀消失,但病菌仍潛伏體內,可能持續數年;「三期梅毒」數年後可能侵犯心血管、神經系統,甚至導致失明、癱瘓或失智。
王聖儒表示,這名16歲少女的症狀符合典型的「二期梅毒」,但因為她誤以為是普通皮膚病延誤了診斷,不過幸好梅毒在早期透過盤尼西林治療效果極佳,只要按時治療大部分患者都能完全康復。醫師也提醒,梅毒不只透過性行為傳播,親密接觸也可能感染,應該「安全性行為」、「定期篩檢」,若有不適請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