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終結檳榔三不管,《檳榔防制法》草案出爐,規範檳榔銷售、嚼食、農藥重金屬殘留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4年12月23日19:06 • 發布於 2024年12月23日08:36 • 上下游新聞
終結檳榔三不管,《檳榔防制法》草案出爐,規範檳榔銷售、嚼食、農藥重金屬殘留

檳榔上市超過30年,終將正式納管!衛福部於 12 月 18 日預告《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以下簡稱「《檳榔防制法》」)草案,將限制檳榔銷售管道、不得販售給兒少、限定嚼食場域、建立原料檢驗機制等,但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而有使用檳榔則不受此限制。(閱讀檳榔調查專題,點選這裡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與學者,對草案皆予以肯定,同時提醒,檳榔、荖葉與添加物的檢驗標準仍有待後續明訂並落實稽查。檳榔農則表示,現有的檳榔廢園轉作成效有限,農業部應針對農民不願轉作原因,調整輔導計畫內容。

檳榔正式納入食品管轄(攝影/蔡佳珊)
檳榔正式納入食品管轄(攝影/蔡佳珊)

多年倡議終於落實,衛福部預告專法草案

檳榔在台灣是栽種面積第二名的作物,僅次於水稻,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過去政府卻一直以「不輔導、不鼓勵、不禁止」的「三不」策略,放任檳榔與連帶使用的荖葉、添加物不受管理,殘留的農藥、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持續威脅大眾健康。

過去衛福部不把檳榔列為「食品」,使得它不受《食安法》規範,等於無法可管。包含陽光基金會、聯盟等都長年呼籲衛福部應積極納管檳榔,始終未獲得政策回應。

2021年,監察院對行政院提出糾正,要求「應積極正視(檳榔)並妥謀解決方案」,但後續仍未有積極進度,直到今(2024)年8月,監察院再度提出質問,衛福部承諾在年底完成、預告《檳榔防制法》草案,並在 12 月 18 日在官網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正式預告 60 天,期間對草案內容有建議者,可洽詢口腔健康司。

口腔健康司司長張雍敏表示,雖然今年監察院有關切,促成衛福部加速《檳榔防制法》草案制定與預告,但過去衛福部並非對檳榔置之不理,只是制定專法要經過蒐集國外科學文獻、盤點現有法規、召集專家與產業人士溝通等,才會需要大量時間。

不得賣檳榔給未滿18歲及孕婦,原住民文化之用不受此限

目前《檳榔防制法》草案首先針對檳榔販售、使用對象、使用場所與稽查制定母法。草案規定,檳榔攤商需向營業所在地的縣市政府申請登錄,核准後才能合法販售,並禁止在線上銷售檳榔;也明訂業者不得銷售檳榔給未滿 18 歲的兒少跟孕婦,但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而有使用檳榔則不受此限制。

另外為了侷限未成年者可能獲得檳榔的管道,《檳榔防制法》草案也限制檳榔嚼食者不得在學校等社會教育機構、大眾運輸工具、車站等地方食用;張雍敏並強調,檳榔業者販賣的檳榔成品,包含使用的荖葉、添加物等需要符合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標準,並且業者需要配合政府抽驗。至於有毒物質殘量檢驗標準細則,將在預告後進一步制定。

聯盟:應詳訂稽查制度、杜絕線上銷售檳榔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自 2008 年成立後,持續倡議台灣積極管理檳榔產業。聯盟成員暨陽光基金會倡導組主任莊麗真對草案出爐給予肯定,並認為「比較能保障嚼食者安全」。

莊麗真表示,聯盟檢視《檳榔防制法》草案內容,發現關於農藥、重金屬等稽查機制的條文較少,無法確認後續執行是否包含前端生產、攤商加工到末端銷售,將持續提出意見。聯盟也認為,草案後續應詳盡列舉查核與開罰細節、執行主管機關等,完善稽查制度。

檳榔的各種添加物(攝影/蔡佳珊)
檳榔的各種添加物(攝影/蔡佳珊)

另外,現在已經有不少檳榔商「雲端化」,透過臉書群組、Line 群組等線上管道銷售檳榔,但依據《檳榔防制法》草案,店家不得在線上販售檳榔。莊麗真指出,因為線上無法分辨買家實際年齡,可能成為青少年購買檳榔漏洞,但之前沒有專法,無法有效遏止網路銷售檳榔。聯盟後續也會密切關注政府是否確實防堵非法管道銷售檳榔。

莊麗真補充,《檳榔防制法》草案中,針對原住民食用檳榔有鬆綁規定,以尊重傳統文化,但若原住民青少年食用檳榔,就會跟防止兒少接觸檳榔的宗旨抵觸,相關法條應再修正。

檳榔目前可線上販售並有多元口味(截圖自檳榔販售網站)
檳榔目前可線上販售並有多元口味(截圖自檳榔販售網站)
線上宣傳檳榔銷售(圖片來源/臉書社團)
線上宣傳檳榔銷售(圖片來源/臉書社團)

明確給予執行經費

「防治經費」編列亦是聯盟認為《檳榔防制法》草案缺失的一環。莊麗真解釋,若要完整落實檳榔防治,政府應參考《菸害防制法》,把檳榔戒治、篩險、預防教育、學術研究等都納入,而且明訂未來都會固定編列經費,作為防治業務的預算,「這樣才能落實(檳榔防治)」,而不會有管理制度、無經費執行。

農民:落實稽查才有意義,廢園轉作誘因不足

《檳榔防制法》草案出爐,第一線的檳榔農看法如何?屏東檳榔農暨盤商阿新(化名)說明,檳榔納管討論多年,政府約三年前就逐步找專家與產業界開會、討論如何管理,但產業界「會改進的就會改、不會的就是不會」。

阿新指出,縱使《檳榔防制法》上路,也要政府積極執行稽查、開罰,才能有效管理產業,否則法規頒布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無助於產業轉型。

阿新表示,檳榔農與販售業者相當關注衛福部如何制定《檳榔防制法》細則,他提及,農業部已給予檳榔生產推薦用藥與殘量標準,農民在意新法稽查制度是否與生產端現行規範對接;而攤商則留意政府對紅灰、白灰等添加物是否會抽驗以及相關標準,這些都暫時無法從草案中得知,「後續會再關注」。

阿新指出,《檳榔防制法》縱使上路,也要政府有積極執行稽查、開罰,才能有效管理產業,否則法規頒布也只會「雷聲大、雨點小」,無助於產業轉型。

他補充,現在農業部的檳榔廢園轉作計畫,補助誘因不夠,無法有效鼓勵農民檳榔轉作。農業部應分析檳榔農不轉作的原因,像是推薦轉作的果樹樹苗價格高、管理勞力遠高於檳榔等,再以此調整計畫內容,才能從源頭減少檳榔生產。

過去在產地向農民宣導廢園轉作,部分農民會因檳榔沒有被納管,不會積極思考轉型,衛福部預告草案等同「棒子出來」,生產端會更積極思考轉作,並對廢園轉作計劃有更多回饋與意見,也可促進農糧署匯集民意,修正計劃以提升誘因。

防檢署:配合衛福部管理用藥,荖葉應一併納管

防檢署植物防疫組組長劉天成表示,過去農業部針對檳榔制定用藥與田間管理有提出建議,然而未制定專法,就沒有辦法健全後市場稽查與開罰,導致成效有限。劉天成強調,制定食品稽查與開罰細則以往多由衛福部主責,但後續農業部願意持續跟衛福部跨部會溝通,健全未來田間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監測以及懲處。

另外《檳榔防制法》草案提及,未來稽查檳榔會包含產品原料,對此,劉天成強調,荖葉不僅作為檳榔包覆物,在台東等地也有規模生產,發展自己的利用價值,但過去也不被認為是食品,缺乏有害物質稽查與開罰制度。他表示未來衛福部也應針對荖葉制定稽查、開罰標準,一同納管,也利於農業部在前端輔導產業時有明確法源依據。

農糧署:滾動修正輔導計劃

而對於檳榔廢園轉作的建議,農糧署雜糧特作組組長莊岳峰回應,檳榔轉型計畫是屬於中長期,制定經費與執行內容都須經行政院核准,若要修正內容較需要時間,不過「滾動調整是可以的」。農糧署將持續到檳榔產區宣導廢園轉作,同時匯集意見,定期檢討、修正執行細則。

莊岳峰也指出,農糧署已針對檳榔產業新增線上管理系統,利於長年統計生產數據,並作為調整管理辦法的依據。不過過去檳榔管理沒有專法,農糧署在宣導廢園轉作時難免受限。如今草案出爐,預計農民會因生計出現挑戰,更積極思考廢園轉作。

衛福部:會同時管理荖葉,力求盡快讓專法上路

針對民間團體、專家與農民的意見,張雍敏強調,目前《檳榔防制法》草案僅預告母法,之後會針對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制定子法規,如檳榔產品等農藥、重金屬殘量標準,稽查線上非法販售檳榔等,都會在後續盡快找農業部、專家學者等討論跟研擬。

不過衛福部雖會同時納管、抽驗荖葉,但僅只是為了納管,對於其是否是合法食品,她僅回應「還需要與專家討論」。

荖葉香腸具有特殊的香甜滋味,但因為荖葉被政府認為「非食品」,公開販售可能受罰。(攝影/蔡佳珊)
荖葉香腸具有特殊的香甜滋味,但因為荖葉被政府認為「非食品」,公開販售可能受罰。(攝影/蔡佳珊)

張雍敏強調,《檳榔防制法》草案仍在蒐集各界民意,母法先針對過去專家意見先行制定,但可能仍有改進之處,像如何管理原住民未成年者食用檳榔,要再後續匯集意見。不過會力求在預告過後盡快整理建議後制定子法、送入立法院立法,才能在三讀後落實管理。

張雍敏補充,專法後續執行管理業務,需要人力與經費,衛福部也會針對檳榔管理、研究等編列經費,不會讓專法上路後又因沒有執法而失能。另外也會在專法內涵蓋國內健全檳榔防治教育、學術研究等,讓管理更全面。

延伸閱讀:

【重磅調查】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檳榔共業三十年

學者抽驗》政府失職,檳榔農藥不合格率高達87%,毒害人體、蜜蜂和老鷹,三爭議農藥上榜

新版檳榔廢園方案變友善!可先種新作物再砍檳榔,兼顧水土保持和農民收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