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0關稅正式啟動,並揚言最快2月中旬對晶片等產品開徵關稅。學者今天(2日)分析,若美國對台灣半導體課稅,台積電先進製程因無人能取代,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可將關稅成本轉嫁給美系客戶,而成熟製程方面,包括台積電、聯電等業者可透過其他國家廠房生產、出貨來降低衝擊。學者認為,在新一波關稅戰驅動下,未來供應鏈將形成短鏈、多鏈且在地化並進的趨勢。
美國正式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對來自加拿大的能源產品稅率為10%,此外,美國也同步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美國總統川普也透露,未來幾週內將對半導體、鋼鐵、鋁、石油、天然氣加徵關稅。先前川普已點名美國有98%晶片生意跑到台灣,外界預期台灣半導體將難逃關稅臨身。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2日指出,川普針對半導體課稅預告來得又急又快,可能仍是覬覦台積電先進製程,不過,一旦真的對台灣半導體課稅,以先進製程來說,台積電競爭優勢獨霸全球,對手難以跟上的情況下,仍可將關稅成本轉嫁給美系客戶。她說:『(原音)包括像在3奈米、即將下半年量產的2奈米製程,幾乎全球的一個大單其實也很難轉移到其他競爭對手的身上,主要是在於說Intel(英特爾)跟三星目前先進製程進程還是非常遞延、無法供應,台積電目前即便有受到美國關稅課徵,美系的一些大客戶還是會下單給台積電,那也給予台積電有充分的議價能力,所以他還是可以將關稅成本可以成功的轉嫁。』
成熟製程方面,劉佩真表示,台廠大多都有在海外設廠,像是台積電可透過日本廠、未來的德國廠出貨,聯電可在日本廠出貨,而世界先進可在新加坡廠供貨等,業者算是逐步有在因應。
劉佩真強調,台灣成熟製程業者原先就面臨中國紅色供應鏈競爭,現在又有川普關稅壓力,挑戰越來越大,若考慮赴美國設廠,得先設法因應高昂的生產成本,而若要前往其他國家布局,還得預測川普下一步可能對哪些國家課稅。她認為,未來半導體供應鏈將會邁向短鏈、多鏈且在地化並進的型態,來因應新一波關稅大戰。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先前在臉書發文指出,從川普聲明觀察,美國2月中就會針對半導體產業開始課稅,既然加拿大都遭課稅,台灣也不要想會被排除,他並推測,川普不會只針對半導體產業,應會對台灣所有輸美產品課稅,稅率最少應該在10%以上,雖然現階段川普要如何針對電子零組件產業課稅還不明朗,但應會進入世界級關稅大戰。
連賢明表示,川普關稅對高階製程衝擊應會比較小,但成熟製程就不見得會有那麼強的定價能力,是否造成半導體供應鏈重組,是台灣要面對關稅大戰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