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癌症已連續超過40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然而國外的研究成果因著基因、種族文化、地域環境等因素,未必能完全適用於國人,必須透過科學方法進行更深入的本地化評估。
癌症計畫持續進展 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皆有斬獲
民國99年至今,衛福部透過癌症研究計畫全面提升我國癌症防治與研究實力,逐步建立國內癌症研究的完整基礎與創新發展模式。自111年度起,衛福部展開新一期「跨機構合作的癌症轉譯研究計畫」,以實證與應用數據為基礎,推動癌症預防、診斷與治療的整合性轉譯研究。
- 攝護腺癌領域:研究團隊結合尖端影像技術、尿液代謝體學及AI預測模型,達到90%的診斷準確率,不僅能精準鎖定高風險患者,還可分辨致命風險,減少40%以上的侵入性切片檢查。更建立臺灣本土基因變異圖譜,為未來基因檢測與治療指引奠定基礎。
- 口腔癌防治:臺大團隊開發「益口拍」AI篩檢App,利用智慧型手機拍攝口腔照片進行癌前病變篩檢,提升偏鄉與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篩檢可及性,並榮獲2024全國生醫轉譯競賽大獎。
- 胰臟癌:國內八大醫療機構攜手,透過整合性早期篩檢與精準治療,顯著提升診療成果。成大醫院已將五年存活率提高至20%以上,第四期患者存活率達10%,躍居世界頂尖水準。研究團隊並建立超過1000例胰臟癌生物資料庫,累積發表34篇期刊論文及31篇研討會論文,推動標靶、基因與奈米療法,帶來治療新希望。
國家癌症防治政策 首重早期預防、診斷及治療
癌症研究計畫成果豐碩,展現從診斷、篩檢到精準治療的多項突破性進展,並改變臨床應用模式以提升癌症診療水準。這些研究成果充分展現臺灣在癌症醫療與研究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為癌症治療開創了嶄新的里程碑。未來,衛福部將持續支持國內頂尖醫療機構與優秀科研團隊,專注於解決國人面臨的重要癌症議題,並引進國際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國人更有效的癌症早期預防、診斷及治療方式,並作為推動國家癌症防治政策的重要依據。
【延伸閱讀】
台灣智慧醫療新時代開啟!衛福部三大AI中心正式啟動 加速AI臨床應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