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來臨,光靠健保,已無法滿足所有高齡者的醫療保障及需求。那麼,現階段可以怎麼做?現代保險雜誌暨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創辦人黃秀玲教授,昨(7)日受邀出席「健保協同商保,如何行?」講座,直言「商業保險沒有辦法跟健保無縫接軌」,同時再次提出「補充性健保」作為解方,並建議自負額可採「分級概念」。
對於健保與商業保險二者之間看似對立、卻又密不可分的關係,黃秀玲以極其生活化的比喻作說明。她說,「健保就像是每個人的身體,而商業保險就像我們穿的衣服。」她解釋,剛開始買一套衣服也許很合身,一段時日之後,也許胖了或是天氣冷了、熱了,就得再找尋可以滿足當時需求的衣服──「而這些衣服,就是目前市場上所有看得到的保險公司商品。」甚至,包括緊扣著最新醫療科技趨勢推出的精準醫療等碎片化保險商品。
智慧病人領袖學院日前舉辦「健保協同商保,如何行?」講座,邀請現代保險雜誌暨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創辦人黃秀玲教授(右2)發表演說。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隨時添購新衣物,也就是沒有辦法無止境地追加商業保險保障;而偏偏最迫切需要醫療保障的人,是那些高齡、體況較差或是買不起商業保險的人,怎麼辦?對此,黃秀玲直言,商保對健保確實有幫助,但是「商業保險沒有辦法跟健保無縫接軌」。她建議,現階段可利用補充包(新式檢測與療法)商品、一次給付型保險或是居家照護險,作為解決方案。
她解釋,以癌症保險為例,「補充包」的概念就是包含標靶治療、質子、重粒子等新式檢測與療法,這是傳統醫療險所沒有的;也就是說,「保險公司會緊扣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只要醫療技術推新,保險公司就會推出相對應的醫療補充包商品。」而一次給付型的癌症商品,最高保額可達數百萬元,一旦罹癌就整筆給付,完全不會干涉保戶的治療方法或是用途。
除了提出現階段的解方,黃秀玲也再次分享,她在2022年9月於《現代保險》雜誌〈補充性健保 商保健保合作新契機〉文章中提及的「補充性健保」(或稱第二層健保)構想。她說,這個概念的發想是來自於1998年上路的強制汽車責任保險,她認為強制車險擁有3個優點,包括所有人都能獲得保障、不問原因且不問對錯、保險理賠給付快,由於目標明確,任何一個在交通事故當中受傷或是死亡的人,都可以從強制車險得到保障,使其成為政策性保險的典範。
黃秀玲提出,可以引用強制車險的概念,在原有基礎的全民健保之上,再疊加一層補充性健保。
至於怎麼做?她提出兩個條件。第一,所有人都要參加,因為保險是大數法則,如果量體不夠大,無法精準計算費率,而且若非全民參加,可能會有危險逆選擇的風險;第二,這個制度一定要由政府主導,也就是保險內容、費率由政府制定,然而實際上經營的是保險公司,即「公辦民營」。
此外,黃秀玲更提出可在第二層健保設計多種自負額的做法供民眾選擇,她解釋,可將自負額分為數個等級,再由民眾依自身財力選擇不同等級的自負額,第二層健保只支付超過自負額的部分,自負額越高時費率就越低,並實踐部份自行承擔的精神,而醫療給付的上限天花板,每個人就都是一樣的。
她強調,這麼做的目的在於「希望照顧到每一個人」,透過「發揮保險的槓桿作用」,集結眾人的力量來撐起一片天,將商業經營的理念跟技術引用到全民健保,造福民眾。
儘管如此,從事保險教育工作四十餘年的黃秀玲也直言,藉由商業保險的力量來補強健保,「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她表示這中間有許多要溝通的對象,包括保險公司、醫療單位、立委及病友團體等,如果可行,或許有機會成為醫療保障不足問題的另一個解決方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