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銀行逐步執行「清卡政策」!自2024年起,已宣布將清理「呆卡」的銀行包括: 北富銀、中信銀、台新銀、玉山銀、星展銀、兆豐銀、第一銀、凱基銀、渣打銀、彰銀、華南銀、國泰銀、永豐銀、遠東銀 等14家銀行。
不過,有關停卡規定各家銀行有些許差別,請依照各家銀行公告為主。
國泰世華銀與陽信銀於11月時宣布, 2025年1月1日起,核卡後連一年以上「沒開卡、也沒有消費」,經評估有風險安全考量疑慮者,將採取調降信用額度,最重停卡等相關措施。
那麼,為何銀行陸續宣布清卡政策?對銀行清卡又有哪些好處?《數位時代》以下從「活卡率」開始逐一盤點。
全台信用卡活卡率約為65.6%
截至今年8月,各家銀行的活卡率誰最高? 分別為華南商業銀行的78.7%、台北富邦商業銀行的77.9%,以及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的72.2%,分別拿下Top 3,活卡率也都在七成以上
此後的排名,依序為遠東國際商業銀行的69.6%、台灣美國運通的66.5%、聯邦商業銀行的66.45%、滙豐(台灣)銀行的66%、玉山銀行的65.7%、國泰世華的65.4%,以及三信商業銀行的65.1%。
總計而言,全台32家發卡銀行共有5869萬張卡片,但近6個月內有消費紀錄的有效卡數卻僅有3853萬張,換算下來平均活卡率僅為65.6%。
註:活卡率是信用卡有效卡除以流通卡比率,在銀行內部分析上,可顯現客戶對自家信用卡的喜好程度,部分銀行也會清掃呆卡,控管活卡率在一定水位。
「超過1年沒刷」即呆卡,成清卡大目標
而若各家銀行要提高活卡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想辦法減少「流通卡數」與「有效卡數」的差距。因此,「清卡政策」也就成為必要的措施。
「清卡政策」從何開始?其實,各大銀行自2023年底就陸續宣布將自2024年起實施「清卡政策」, 主要針對「太久沒有使用」的呆卡,也就是核卡後連續12個月未刷卡或未開卡,超過銀行指定的時間,將會被「停卡」或「凍結權益」。
除了於去年宣布「清卡政策」的8大銀行外,據金管會數據,截至今年8月發卡量(流通卡數)來到738萬張的國泰銀行,也加入這波行列。
據國泰銀行10月23日公告,將自2025年元旦起更新信用卡條款,「持卡人核卡後連續一年(含)以上未開卡或無消費,得暫時停止持卡人使用信用卡之權利、逕行終止信用卡契約、或強制停卡。」
流通卡數達219萬張的永豐銀行也祭出清卡政策。其最新公告指出,基於持卡人持有信用卡之風險或安全考量,持卡人若有核卡後未開卡或無消費交易連續達12個月(含)以上,銀行可調降信用額度或停卡,相關通知由30天前明文調整為60天前,同樣也是明年1月1日生效。
除了提高活卡率,銀行清卡還有2原因
原因1:「呆卡」容易推高盜刷風險
當「呆卡」愈來愈多張時、甚至超越「活卡」的數量,就會有盜刷的風險存在。例如,中國信託銀行曾向《數位時代》表示,因應近期詐騙案件頻傳,擔心客戶久未動用卡片可能遺失遭有心人士冒用,故在約定條款中,新增停卡相關約定。
另一名銀行主管也透露,此次修改信用卡的權益,目的就在於防阻詐騙,進一步提醒用戶應該要整理自己不常使用的信用卡,如果民眾真不想使用卡片了,應主動辦理剪卡。
原因2:降低營運維護成本
另方面,銀行也須考量「營運維護成本」,也就是除了防範盜刷案件之外,還要多方偵測異常刷卡情形來進行防堵,以及帳務管理、資料處理等服務,導致營運成本偏高。因此,銀行加速清理呆卡,將可省下不少成本。
延伸閱讀:中信銀、台新銀等8大銀行為何砍呆卡?「清卡政策」有什麼好處?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回應業界「非用核電不可」,卓榮泰:核能政策保持開放,再生能源要再提升30%
家樂福前3季業績回溫,喊話第4季再開超市店,羅智先:中南部仍有展店空間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