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機構虐兒事件頻傳,家長該怎麼辦?3方法觀察孩子在校狀況,加強親師溝通

未來Family

發布於 09月09日01:57 • 楊茲珺

近年托嬰中心、幼兒園虐童事件頻傳,讓幼教業者形象蒙上陰影。由於幼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弱,遭遇師長不當對待卻沒辦法精準描述,常導致家長錯失第一時間的處理。適逢新學年開跑,多數孩子無可避免會經歷分離焦慮,當孩子哭著不肯進學校長達月餘,爸媽心裡難免升起一絲憂慮:「會不會是孩子在學校遭到不當對待了呢?」

台中市烏日區一間私立幼兒園7月底被爆出教保員虐童事件,一位受害兒的母親在社群網站上描述孩子抗拒上學的行為:「孩子從下學期開始出現暴力傾向、不雅詞彙,情緒起伏大,開始會怕黑,到哪都需要開燈才敢進去。」媽媽自責未發現孩子求救訊號,以為只是分離焦慮,直到耐心引導詢問孩子、加上其他老師透露,才得知孩子受到體罰、甚至被鎖在獨立房間關燈禁閉,終於串起了異常行為的緣由。

打造家庭安全堡壘

人本基金會中部辦公室主任曾芳苑協助此次烏日幼兒園案的陳情與曝光,她轉述家長最初心態:「這間學校設備新穎、也強調教學理念,家長認同才會把孩子送往園所,所以當孩子反常哭鬧,家長就算充滿疑惑、仍會傾向信任校方。」曾芳苑補充,幼童語言能力尚未成熟,加上施暴者的言語恐嚇,導致孩子不敢告知父母,只能透過拒學發出求救訊號。

因此,回歸到家庭教育,父母如何把家庭打造成安全堡壘,創造一個溝通無礙的環境,鼓勵孩子不管遭遇任何挫折困難都可以回家傾訴,是父母的重要工作之一。

「人本基金會長期倡議不該對孩子施行打罵教育,當家庭以打罵控制,孩子也容易被學校老師的責罰給震攝住;另一方面,孩子在校難免因為做錯事被老師責罵,他回到家也不敢開口跟爸媽說,深怕再被罵一頓。」曾芳苑建議,從嬰兒時期開始,爸媽就可以試著在每個照護步驟前預先告知,長期下來能建立孩子的安心感,並以溫柔堅定的方式接納孩子的情緒、困惑與不安,這樣若真的遭遇不當對待,父母才有機會從孩子口中獲得重要資訊。

三種方法觀察孩子在校狀況

針對語言能力較弱的嬰幼童,則有賴家長的觀察與引導,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師鄭郡佩建議,可從下列三種方式來尋找孩子在校生活的蛛絲馬跡:

1.扮家家酒

家長可以透過玩扮家家酒的方式,透過模擬環境讓孩子演示出學校生活,觀察孩子的描述與行為,推敲出端倪。

2.學校照片

現在園所大多會定期提供數位照片給家長,爸媽可以協同孩子一起觀看回顧,趁勢請孩子分享進行了哪些活動、老師名字,觀察孩子的反應。

3.監視影片

當孩子出現焦慮拒學的行為,父母可以向校方申請相關影資,「但是父母的態度最好不要是處於懷疑對立的心態,」鄭郡佩建議,可以向校方解釋,申請影資是為了讓專業第三方評估,協助孩子調整行為、讓學校老師管理順利,從合作的心態出發,較能得到校方行政單位的配合提供。

加強親師溝通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擔任創辦人何翩翩認為,多數幼教從業人員認真且專業,近年少數從業人員的行為形同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破壞家長的信任感,也增加親師對立,建議家長還是要積極參觀、慎選托育機構,進入心儀的園所後,盡量與校方老師溝通合作,協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倘若真的有疑慮,就真誠地直接向校方反映詢問,當教育理念真的有所扞格,在保護孩子身心前提下,父母也可以選擇轉校。

撇除言語霸凌、身體暴力的兒虐狀況,若單純是因為老師的教學風格讓孩子不適應,家長除了向學校反應,也可視情況藉機引導孩子,上學不只是求知,更要學習適應與多元的人際互動。

長年為家長與孩子發聲的曾芳苑強調,孩子的求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幾個好老師,也會遇到不適合的老師,「我們不鼓勵孩子像刺蝟一樣,動輒對於老師的行為有反應,但至少要在每一次的人際互動小小挫折中,增加對人的理解。」這些都是透過團體生活中慢慢學習而來,也是將來孩子是否能獨立於社會、與人溝通合作的重要能力。

圖:shutterstock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天佑
    寶貝,穿個好衣服。也好入眠。情緒會更好! 點擊開啟shopee.tw/ka2zdco_o9 https://tw.shp.ee/zYswcB9 進來看看。
    09月10日08:4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