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陪愛女抗癌而開啟的無添加料理之路 廖千慧:這決定讓我找回家人的健康,也療癒了自己

未來Family

發布於 06月03日02:36 • 余玫鈴

距離淡水捷運站不遠,隱身著一家標榜實踐美味及健康共存的真食主張的餐廳,主理人廖千慧拒絕化學添加物,堅持花時間跟心力在備料及烹調上,市面上食品裡那些無所不在的色素、香精、防腐劑、乳化劑、塑化劑……一概不用。

多年來,她儼然成了無添加料理的代言人,出書、演講、料理教學,賣力推廣無添加的理念,還不時帶著自製果醬參與愛心義賣公益活動、造訪在地小農尋求合作機會。對她來說,回歸真實食物,就是守護身體健康的原點。

「要不是因為女兒生病,我可能會一直待在職場直到退休。」起初在知名速食品牌總公司任職的廖千慧,坦言自己是個工作狂,很享受在工作中持續學習並享受成就,甚至曾經拿下「最佳員工貢獻獎」,沒想到在女兒3歲半時,被醫生宣判罹患血癌,人生方向從此變得不同。

離職照顧罹癌女兒,自己也受憂鬱症所苦

廖千慧的爸爸是個廚師,讓她從小就對美食充滿興趣,不過因為爸爸認為廚房工作太辛苦,不鼓勵她走這條路,她就在獨自前往美國念大學的期間,時常做整桌菜邀請朋友吃來練廚藝,但壓根沒想過把下廚當成未來的志業。

回到台灣之後,成了拚勁十足的上班族,一路從品管、採購到擔任副總秘書,而她也在同事的介紹之下認識現在的老公Jay,兩人婚後生下女兒晴晴和兒子為為,忙碌的全職媽媽將小孩託給娘家代為照顧,假日才接回來,生活過得幸福又充實。

這樣的日常直到某一天,有了重大變化。「媽媽連絡我,晴晴一直高燒不退,我帶著她跑了幾家診所,病況仍然沒有好轉,只好到大醫院的血液腫瘤科做檢查,結果從醫生的口中聽到令人心碎的答案,是血癌。」

廖千慧回憶,安排女兒住院並且準備化療的那段時間,是她最煎熬的階段,然而老天爺的考驗不只於此,她被突如其來的壓力和挫敗感擊垮,罹患嚴重憂鬱症。「心裡一直覺得對晴晴感到愧疚,看著她小小的身軀,不斷被抽血、被推入儀器內做檢驗,讓我非常 自責與不捨,整個人像是被掏空一般,無法相信這一切,眼淚不自覺地直直掉。」

廖千慧專注於研究無添加料理,不但讓女兒重拾健康,兒子也立志要傳承她的職志。

或許為母則強,也幸好有老公的陪伴與支持,讓她有勇氣在難關中咬牙堅持,開始了漫長的抗癌過程。「我在心裡下了很大的決心,一定要讓晴晴好起來!」

為了全心照顧女兒,廖千慧向公司遞出辭呈,準備與病魔長期抗戰。她蒐集了許多跟病情相關的資料以及自然療法的部分,思考怎樣才能讓虛弱的女兒有體力挺過化療。她驚訝地發現,現成的食品中內容標示太多看不懂的成分,想要避開添加物竟然如此困難。

不想再讓女兒吃下任何不該是食物的東西,每一餐都是自己親自烹調,她從在自家庭院種植新鮮香草開始做起,調醬料、熬高湯,嚴格落實無添加物烹煮手法。歷經10年,辛苦終於有了代價,女兒在她的細心調養下,終於慢慢痊癒、恢復健康,如今即將成為醫檢師,負責檢測病毒重任。

更令人開心的是,因為將心力放在研究無添加料理上面,從手作的過程得到療癒,她的憂鬱症不藥而癒,「我覺得我憂鬱的點是來自對生命的無法掌控,找不到自己的價值,那段時間我常跟自己對話,某天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就是我已經在真食的世界找到自己,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吃藥。」

兒子耳濡目染,立志成為無添加料裡職人

而以無添加料理做為出發點的創業,其實是起源於廖千慧感念在照顧女兒期間,曾經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現在有餘力了,也該回饋社會,經常到學校擔任志工。有次受邀參加一場遊園義賣活動,她做的松子青醬大受好評,才興起想讓更多人吃到無添加料裡的念頭。

從醬料工作室起家,再轉型開設實體餐廳,過程中遭遇過很多困難,尤其她不是專業廚師出身、對餐廳經營也不在行,加上當時無添加料裡的觀念並不普及,因此特別辛苦,只能一路摸索,保持初衷沒有間斷,「早期堅持無添加的理想,什麼都要自己做,備料的時間很長,工序也繁瑣許多,還好後來越來越上手。」

尋找無汙染的好食材也是必須克服的難題,除了使用自家庭園種植的芳香萬壽菊、薄荷、金蓮花等香草植物及食用花入菜,其他則是透過有機協會介紹,認識了很多供應有機食材的友善耕種小農。

她想打破健康的食物不好吃的迷思,利用食材本身的風味去做層次堆疊,「其實和食物相處久了,很能從中找到樂趣,比如說我學了很多食材的處理手法,風乾、醃漬、發酵,變化性有很多種。讓它有更多可能性之後再組合起來,呈現和諧平衡的狀態,整道料理就很像一首交響樂,品嘗美食的感受也更不一樣。」

這樣的堅持,讓廖千慧的餐廳榮獲多次國際無添加協會、亞太無添加物協會頒發的獎項,也讓許多客人一試成主顧,成為忠實粉絲 。尤其她的一雙兒女從小吃無添加料理長大,味覺特別敏銳,兒子為為更在耳濡目染之下,立志繼承衣缽,也想當一位無添加料裡職人。

廖千慧感性地說:「為為在跟我討論未來想當廚師的時候,我剛開始覺得意外,甚至在他想去念餐飲管理科的時候持反對意見,讓他改走企管領域,但是直到我看到他寫了一篇文章,闡述自己對於料理的熱愛,我才驚覺原來他是認真想走這一行,他重視的細節甚至比我還細節。」

目前兒子只要放假,就會到餐廳廚房和她一起工作,也會互相討論無添加料裡該怎麼做會更好吃,「有一次我跟兒子聊到有人說我們做無添加料裡是在做善事,他回我:『我們不是在做善事,我們是在做應該做的事。』」

因為兒子一句「真食沒有模稜兩可」,讓她接下來想挑戰更高標準的零添加,還想號召更多人加入追尋真食物的行列,「我覺得這(零添加)是挑戰自我的過程,因為現在重視這一塊的人越來越多,應該是有可能做到的。」

持續推動「真食物革命」的廖千慧,還有更多想做的事,「我最希望的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跟我們合作,像是加工廠或中央廚房,一起找到商業模式,經濟價值高一點,把影響力做大,整個產業會跟隨你的腳步,往好的方向走,大家一起共好。」

照片提供:廖千慧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