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治療媽媽手,熱敷、復健之外,你需要符合症狀的PRO級護腕減輕疼痛

媽媽寶寶

發布於 2021年04月12日09:17

不少新手媽媽有「媽媽手」的困擾!高雄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李炎諭表示,手腕與拇指的連接處有著兩條肌腱,若與骨頭產生摩擦,長期下來將造成發炎,引發疼痛,這就是俗稱的「媽媽手」。

臨床發現,很多新手媽媽還不習慣抱哄嬰兒,因此,在長時間姿勢不正確的情況下,容易將手腕過度彎曲,進而擠壓肌腱,造成發炎、疼痛。最近幾年,講究兩性平等,復健科門診也收治不少患有「媽媽手」的新手爸爸。

李炎諭進一步解釋,「媽媽手」正式名稱為「狄奎凡氏症」,雙手手腕的拇指側會有兩條韌帶經過,韌帶連接著骨頭與肌肉,並由滑液膜包覆、使其能夠輕易通過腱鞘,一旦腱鞘腫脹、腱鞘增厚,都可能在手腕或拇指活動時導致摩擦與疼痛。

「媽媽手」症狀為手腕拇指側發生突然出現或逐漸顯現的疼痛,可能向上延伸到前臂,當動作使用到手部、拇指時,疼痛感加劇,特別是抓握物品或轉動手腕時。

在治療上,除了熱敷、復健之外,李炎諭說,「護腕為減輕疼痛的好幫手」,市售的護腕與護肘多為軟布材質,透過魔鬼氈調整鬆緊程度,建議在醫師評估下,選擇符合症狀需求的醫療器材等級護腕。

一般來說,「大拇指固定型護腕」適用於媽媽手或大拇指關節炎等疾病患者,可分為短、中、長三種,特點是手腕橈側有邊條固定,可限制部分的手腕與手指活動,多在白天活動時穿戴。

至於簡單型護腕(帶),建議在打網球、桌球、羽毛球、籃球等運動時使用,附有鬆緊帶或可調式魔鬼氈,可穩定手腕部肌腱與韌帶。除了運動之外,照顧孩子、做家事或搬重物也可穿戴。

李炎諭提醒,筋骨疼痛患者應選擇適當產品,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例如,媽媽手患者如果使用腕隧道症候群的護腕,就沒有改善效果,甚至可能更惡化。

李炎諭表示,若已出現手痛、手麻,長時間姿勢不正確,應該檢視動作並予以改善,例如,調整鍵盤或滑鼠的位置。至於新手媽媽、新手爸爸,如已有症狀,建議儘速就醫,以免症狀惡化。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