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口腔癌】關於口腔癌 我們都該知道的事

TVBS

更新於 2017年01月06日09:44 • 發布於 2017年01月06日09:44 • TVBS新聞
不少民眾以為不吃檳榔、不菸不酒就不會罹患口腔癌,因此常忽略癌症病徵,呼籲民眾有癌症前兆就應盡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不少民眾以為不吃檳榔、不菸不酒就不會罹患口腔癌,因此常忽略癌症病徵,呼籲民眾有癌症前兆就應盡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位居癌症十大死因第4位的口腔癌,每年約奪走2千到3千條生命,但民眾對它的認識不深,而且有不少民眾以為只有菸酒、檳榔才是導致口腔癌的元凶,常有患者在知道自己罹癌後不可置信,認為「自己不吃檳榔、不菸不酒,怎麼會罹癌呢?」,就是因觀念不夠正確,讓民眾錯失口腔癌的治療最佳時期。

美國哈佛大學牙醫博士陳俊龍指出,口腔癌在初期時不一定會產生疼痛感,常被民眾忽略病徵延誤就醫,而且,患者的口腔黏膜表面,可能會出現出現紅斑、白斑與形狀不規則的腫塊、潰瘍。

然而,若是民眾發現這些傷口持續2周卻未痊癒,可能就得提高警覺。陳俊龍博士指出,隨著時間推移,病況加重,癌細胞擴展至鄰近的組織,像是鼻腔、顎骨等,這時候疼痛感加劇,舌頭活動越來越困難,甚至會轉移至淋巴,因此有不少的患者在頸部都有腫塊、淋巴結。

此時若無積極治療,癌細胞最後會轉移至肺、肝、骨髓等部位,這時已是口腔癌末期了。因此,要預防口腔癌,就得先了解口腔癌徵兆。

口腔癌的前兆:口腔內出現不正常腫脹或硬塊。口腔黏膜中出現潰瘍或傷口,超過2周卻無改善。除了牙周病所致的刷牙出血,若是在無刺激情形下,口腔可能出現異常出血。口腔麻木或有痛感。說話時發音不清楚。舌頭活動受到限制。口腔黏膜表面有斑塊,通常是紅色或白色。頸部出現硬塊。

你是口腔癌候選人嗎?

吃檳榔者。吸菸者。酗酒者。配戴活動假牙但咬合不正,口腔長期有傷口者。嗜吃辛辣類食物者。喜愛吃溫度過高的食物者。

陳俊龍博士提醒,上述的症狀,只要出現1項,就應就醫檢查,若是早期的癌前病變,及早治療預後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