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美國工程師開發名為 Deepnude 的軟體,因號稱具有「透視功能」在全球竄紅,流量一夕湧破 50 萬。用戶只要將女性照片丟入軟體,藉由 AI 人工智慧技術,不到一分鐘就能將其轉變成裸照。網路上馬上瘋傳「假裸照」,許多女性因此受到極大的傷害。
圖片|來源
在一片撻伐聲浪下,Deepnude 開發團隊 5 天內火速下架軟體,並表示:「世界還沒準備好接受 Deep Nude。」然而,副本早已四處流傳,自動生成的裸照猖獗釋出。網路上,甚至有人開始兜售自己載好的或破解版的 Deepnude。「跪求老司機給載點」的留言沒有停止,人們窺視身體的慾望,以及侵犯被隱私的怒火並不會因為原開發者下架而消失,更多關於這一個技術的道德爭議正被討論。
圖片|來源
今天 Deep Nude 會下架,並不是要等世界準備好更低的道德標準,社會要開始正視:科技是中性的,但人性不是。我們不能不忽視未來,科技可能被用來惡意製作色情圖片,報復、攻擊或污衊他人。
女性身體,憑什麼是你意淫的玩具?
Deepnude 並不是女性身體被科技拿來開玩笑的先例,早在 2017 年換臉軟體 Deepfake 釋出,就有人將女星楊冪、朱茵等人的臉做成「假 A 片」。在中國,甚至有一款名為「原諒寶」的軟體,只要上傳女性照片,就能肉搜出她的私密視頻及私生活歷史。
AI 人工智慧一鍵脫衣、一鍵換臉、一鍵肉搜,讓女性活在被廉價出賣的恐懼裡。她們不知道哪一天,會不會自己就成為被輿論宰割的肉體。
一名匿名的合成 A 片受害者投稿《Huff Post》:
任何東西被上傳後,不可能被永遠的刪除,只會遭無止盡地轉傳。
我們再問,為什麼要開發這一類軟體時?收到 Deepnude 的回答卻是:「我跟所有人一樣,想實現 60、70 年代的 X-Ray 透視眼鏡的夢想。我們只是想帶給大家娛樂,讓修圖軟體能做到的事,變得更簡單快速。」他們打著完成所有人心底願望之名,正在撕裂的其實是受害女性的身體和心靈。
我們無法想像,裸照或私密影片被攤開在太陽之下後,女性要花多少時間重建自信,才有勇氣回到大眾眼前。即使散播的是假的裸照或色情片,但仍有人認為合成照片就是受害者本人,這樣的污名比血漬更難洗去。更嚴重的是,這可能不是一次性傷害,只要有人存有照片 / 影片,受害者每天都活在傷疤可能再掀的創傷中。
穿得少,就活該被一鍵脫衣?
用戶在使用 Deepnude 後分享,如果上傳穿得愈少的女性照片,能獲得更逼真的視覺享受。有人因此警告女性:「應該穿多一點,自我保護。」然而,女性穿得多或穿得少,從來是個人選擇判斷,不應該因為今天她穿得少,所以活該被一鍵脫衣。(延伸閱讀:【性別觀察】閃亮亮黃包包私密影片背後:外流,難道只是「想紅活該」嗎?)
我們觀察到,社會仍然在責怪受害者,而非矯正有心人士的惡圖。
圖片|來源
此外,根據《Motherboard》實測,Deepnude 只能夠脫掉女性衣服,如果你上傳男性或卡通照片,仍會出現女性陰部和胸部輪廓。開發者 Alberto 受訪解釋:「因為在網路,女性照片比較容易取得,未來也想開發男性軟體。」我們想問,問題真的只是因為女性照片易取得嗎?還是,這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的父權結構。女體影像被濫用不是性別問題的個案,而是屢屢被迫淪為大眾慾望載體的悲歌。
長得越正,越該被性騷擾?當傷害被視為對女性的褒獎
社群戰火中,有人反嗆 Deepnude 侵犯性隱私的言論,說:這其實是一種對女性的褒獎,女性姿色好才有機會被合成,甚至要受害女性的父母為此感到驕傲。
圖片|來源
不過,為何這種對女性意淫的犯罪行為,是一種褒獎?「我欣賞你所以我才傷害你」、「我覺得你美才放你到 app裡」,這種言論,就是在合理化騷擾,將傷害當成獎勵。也是在暗示這整個社會,傷害女性是為了她好、是在稱讚她。
圖片|來源
這一種言論也體現,父權結構中女性被物化的現象。他把女性當成是物品,只用「外表」來決定他的好壞與資格。你穿得少,你長得美,就應該要展現給大家看,接受眾人眼光的意淫和消費。Deepnude 上架時,更推出付費方案,只要你有錢,願意花 99.9 美金,你就可以把合成後的 「Fake」浮水印去掉,讓照片中的女性跟真的有裸照一樣。
女人迷性別小學堂
物化 / 客體化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批評媒介再現所呈現的圖像之中,將女人身體「物化」或「客體化」,簡單地說,「物化」或「客體化」就是將人的身體當成是物品,是要被看、被使用的;更有甚者,是以切割化之片段來代表全體。
人工智慧的未來:觸碰人性黑暗面
在科技快速進步的時代,法律始終慢了半拍,合成 A 片、合成裸照的女性受害者沒有足夠法律資源保障自己的隱私。目前根據 BBC 報導,只有美國弗吉尼亞州率先禁止了Deepfake 與 Deepnude,並在法律中擴大預防復仇式色情(Revenge Porn)的範疇。(延伸閱讀:裸照外流不是你的錯!遇見恐怖情人該如何自保?)
Deepnude 侵犯女性隱私的怒火可能會隨時間淡去,但科技應用的疑慮將持續存在。類似的事件或許還會發生,我們雖無法一一撤下照片,但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杜絕傳播,不只是在捍衛受害者,更是想給世界多一點的溫柔。
科技本是中性,但當它與人性慾望拉扯,很可能成為傷人的武器。我們該如何建立科技道德的防線,是未來法律、教育、研發等跨領域重要的任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