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 2024年全年, 台灣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月薪資平均數為46,450元,年增2.77%,創25年來最高增幅。
重點二: 2024年總月薪平均數為60,984元創歷史新高,年增4.39%也是近14年來最高增幅。
重點三: 綜觀各大產業總月薪平均數,金融保險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最高,前者為107,348元,後者為102,150元,雙雙突破10萬元。
行政院主計總處於2月17日公布2024年12月暨全年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2024年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月薪平均數為46,450元,較上年增加2.77%,總月薪平均數為60,984元,年增4.39%。
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月薪平均數年增0.58%,實質總月薪平均數年增2.16%。至於經常性月薪中位數則為37,274元,較上年增加3.29%,實質經常性月薪中位數年增1.09%。
2024年「本國籍全時員工」與「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平均數差距3,684元。 其中「製造業」、「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三類產業,因僱用外籍移工或部分工時員工較多,因此本國籍全時員工總月薪平均數,比全體受僱員工分別高出6,980元、4,495元及3,634元。
2024年經常性月薪平均數「低於整體平均」者,包括住宿及餐飲業(34,322元)、其他服務業(35,811元,如美容美髮及用品維修)、製造業(44,307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5,399元)、批發及零售業(45,834元)。
至於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56,843元)、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67,537元)、金融及保險業(69,610元),則為高於整體平均之行業。
觀察上表可發現,產業「經常性月薪中位數」年增長率前三高依序為:
金融及保險業:4.83%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4.46%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4.02%
而產業「總月薪平均數」年增長率前三高則依序為:
金融及保險業:9.27%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7.88%
運輸及倉儲業:5.40%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及保險業在兩項薪資成長指標,都在「工業與服務業」之下的各產業中名列第一,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也雙雙列入前三。
工業及服務業:月薪超過7.7萬就是前10%高薪
細看2024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經常性月薪第1十分位數為27,470元,較上年增加4.05%,亦即有10%的受僱員工經常性月薪低於或等於27,470元,可視為該產業的月薪樓地板。
而第9十分位數為76,916元,較上年增加2.83%,亦即有90%的受僱員工經常性月薪低於或等於76,916元,而有10%的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高於或等於76,916元。 換句話說,只有10%的受僱員工經常性月薪超過76,916元,這群人可被視為高薪族群。
若以性別來看,2024年女性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5,280元,男性為38,921元。 若與上年比較,女性增加3.11%,男性亦增3.06%。
台灣Z世代薪資中位數:30,892元
若以年齡來區分,2024年「未滿30歲者」亦即西元1995年後出生的Z世代工作者,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0,892元;至於「50至64歲者」的X世代則增至42,411元;至65歲以上者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因多屬退休人口二度就業,中位數降為37,795元。
2024年經常性薪資中位數隨教育程度提高而遞增,專科及大學程度者為39,362元,研究所程度者為64,332元。 就近5年觀察,研究所程度者年增率普遍高於其他教育程度者。
製造業員工年減2.7萬人
2024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845萬7千人,較上年增加3萬4千人或0.41%。 其中工業部門減少0.50%,服務業部門則增加1.04%。
就行業別觀察,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分別年增1萬6千人、1萬1千人,營建工程業、批發及零售業亦均增1萬人,製造業則年減2萬7千人。
延伸閱讀:上網不限速吃到飽退燒?台灣用戶占比首度下滑,NCC:「限速」方案趨勢增加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延伸閱讀
元大0050啟動分割!「1拆5」還原發行價一張4萬元有找:富邦006208有望跟進?
南韓餐飲業迎寒冬!2024年倒10.7萬家「20年內最嚴重」:發生什麼事?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