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電動車產業值得投資?全球電動車決戰的關鍵時刻,台達創辦人鄭崇華分析台達電站穩電動車電力電子技術的獨特優勢

天下文化出版

更新於 2022年12月20日03:00 • 發布於 2022年12月20日03:00 • 鄭崇華,傅瑋瓊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利他的力量》

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在電動車市場戰局中,媒體常以「十年磨劍」來形容台達在電動車關鍵零組件的長期投入,已達到領先同業的地步。但台達團隊努力磨劍的背後,卻是外界看不到已經付出上百億元的辛苦代價。

這股努力堅持的動力之一,其實來自於創辦人鄭崇華多年來不放棄的汽車夢,他想要製造一種適合未來世界需求、而且有助減緩氣候變遷的車輛。因為淨零排放已經是當前全球共同發展的趨勢,而台達多年來累積的電力電子方面研發技術,電動車市場應該是可以嘗試的新領域。

日趨火熱的電動車市場

鄭崇華分析,台達現在八個事業群中至少有五個事業群的技術和產品,與未來電動車市場的需求息息相關。例如,台達零組件事業群(CPBG)可以幫很多電動車有關的電子控制單元(ECU)提供零組件,資通訊基礎設施事業群(ICTBG)提供關於雲端應用和網絡服務的專業解決方案,能源基礎設施事業群(EISBG)則能提供超快速的先進充電技術,透過每小時400千瓦的超級快充技術,不用10 分鐘就可以替電動車充滿電。至於台達電動車事業群(EVSBG),則專門提供電動車上所需之動力系統總成,以及關鍵零組件如車載充電器( OBCM)、高壓直流電轉換器( DCDC)、馬達驅動器( Traction Inverter)與驅動馬達( Traction Motor)等。

這幾年愈來愈火熱的電動車發展趨勢,各界輪番推出許許多多的市場調查和專家預測資訊。在2016年的時候,全世界的電動車銷售量,只有1%的新車銷售市占率,而在2021年,電動車銷售量已經來到670萬輛,占了當年度新車銷售的8.3%。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表的《全球電動車展望》(Global EV Outlook),2022年,全球預計會新售940萬輛電動車,可以占新車市場總銷量的12%。另外根據統計,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將會有2600萬輛電動車在路上跑。

按照這樣的成長趨勢,到了2030年,大部分的市調都認為,電動車的銷售份額有機會超過整體車市的40%。等於在未來幾年內,每一到兩年就會增加500萬輛電動車。即便過了2030年之後,到時候還有多達60%的傳統內燃機(ICE)汽車,將以更快的速度汰換成電動車。這就是電動車為何如此具有潛力,吸引愈來愈多廠商爭相進入市場的原因。

關注趨勢,心向新能源車

從很久以前開始,鄭崇華就一直在觀察交通工具和運輸產品的發展脈動,因為這個產業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太大了。

先看能源使用量,運輸部門每年消耗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能源,如果只看石油,車輛更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用戶,因而貢獻出相當可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現在地球上已經有超過十億輛汽車在各地跑,以後還會更多、甚至加倍。可是,這種對化石燃料上癮的發展模式,卻跟未來人類必須走向低碳、對氣候友善、並且減少空氣汙染的方向背道而馳。

早在1980、90年代,鄭崇華就看到新能源車的未來。早年開發電源相關零組件時,鄭崇華常到美國許多汽車大廠尋找業務機會。他發現,當時汽車大廠開始研究開發電池汽車,對新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尤其新科技、新產品,常讓他眼睛一亮。

2004年底,豐田(Toyota)第二代油電混合車(Prius Ⅱ),經過漫長的船運抵達台灣,車主是鄭崇華,他等了快一年才到手。那輛車,是馳騁在台灣土地上的第一輛油電混合車。

事實上,2003年剛在美國上市的Prius Ⅱ,當時尚未引進台灣。鄭崇華是透過台達美國分公司人員在美國訂購,售價折算新台幣將近百萬元,加上進口關稅、海運和支付政府測試各種安全項目至合格為止等費用後,購入成本雖倍增到223萬元,總算圓了他對新能源車的夢。

這項決定,便是台達研發汽車零組件的起點,2005年,台達汽車電子產品事業部誕生。

台大機械系教授鄭榮和率領太陽能車研究團隊,赴澳洲參加2005年世界太陽能車競賽,以創新的技術,獲得第五名。贊助者就是鄭崇華。

鄭崇華觀察,在電動車成長的第一階段,必須仰賴政府的補貼措施,鼓勵民眾購買對環境衝擊度較低的車輛。第二階段,政府會祭出許多法規跟罰則,要求產業界生產更低碳、汙染更少的產品。而電動車成長的第三階段,則是有愈來愈多的消費者主動關注相關產品、而且自發性地購買跟提倡。消費者的力量將完全改變市場生態,不但會驅使業者提供他們渴望的環境友善車款,更會要求政府和相關單位建置電動車所需的大量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

他相信,電動車成長的第三階段將在很短時間內到來,甚而比大家預期的來得快很多。

時至今日,台達已經跟許多大型車廠合作開發他們的下一代電動車,這些並非是針對原來燃油車的小改款,而是貨真價實的全新電動車款,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更長的續航里程、還有更實惠的價格。隨著電動車使用更加普及,以後的充電基礎設施,絕對會比今天更加成熟。

若以TAM(Total Addressable Market,整體潛在市場)的角度來評估,台達目前在電動車市場的占有率,大概只有7-8%,到了2030年,可望提高到15%左右,表示往後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電力電子技術是獨特優勢

為何台達可以做到?很重要的就是:台達可以為客戶提供完整的TQRDC服務,就是評價供應商能力的五個指標:

‧ Technology(技術研發)
‧ Quality(品質要求)
‧ Responsiveness(回應速度)
‧ Delivery(產品交付)
‧ Cost(成本管控)

眾多條件中,鄭崇華認為「技術」 是最重要的一項。由於台達多年來在電力電子技術方面的積累,可將這些優勢和經驗運用到電動車相關產品。

除了不斷自我提升,台達也在產品結構上做了很多改良。以電源供應器為例,在1990年代,台達便是以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取代Bipolar(雙極晶體管)的產業先驅者之一。後來繼續使用更先進的零件,如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氮化鎵等),同時強化內部的設計和製造能力。

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發團隊非常重要。目前台達在台灣(中壢 / 平鎮 / 台南)、中國大陸(上海 / 杭州)、德國(Soest / Karlsruhe)、美國(Raleigh/Detroit)、印度(Bangalore)等地都有設計中心,擁有相當優秀的技術團隊,這些不同地方的團隊可以互相協同合作、激盪創新,最終做出最好的產品跟服務。

身體力行,率先響應EV100 電動車倡議

最特別的是,台達不只是研究技術跟販售產品,自己也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推廣低碳交通運具。

2018年,台達決定參與國際電動車倡議組織 EV100,成為台灣第一家、也是全球第一家加入該組織的電動車能源基礎設施廠商,承諾在2030年前,主要營運據點都將廣設電動車充電設施,目前台達在全球22個廠區,都安裝了電動車充電樁,而且預計在2028年,公司用車將全面汰換為電動車。

鄭崇華解釋,交通運具從燃油引擎轉向電動化,其實源自地球暖化和環境危機引發的效應,提醒人類必須走向淨零排放的永續道路。

「但我們很清楚,電動車未來還需要很多嶄新的技術跟科技應用,不可能由台達獨力完成。」有鑑於此,台達最近開始跟很多不同領域的公司進行策略聯盟,希望透過異業合作,一起將電動車市場做大、做強,搭上這波時代轉變的成長潮流。

➢【書籍資訊】《利他的力量:鄭崇華的初心與台達經營哲學》

➢【延伸閱讀】
全球純電動車全面啟動元年,這股電動車潮流你跟上了嗎?宣明智談電動車產業大未來

>>馬上加入 天下文化 官方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101
    明明眼科、太爽了賺翻了、蔡英文爛政府限空令沒用、借券放空六十幾萬張、趕快放空聯電是你賺錢的時刻。聯電是最佳放空個股的一支爛股、放空聯電讓你賺大錢、爛股爛公司就是要放空賺大錢。
    2022年12月20日07:50
顯示全部